限定词在名物化中的作用
2021-08-06孙帆
孙帆
摘 要: Chomsky(1970)提到了三种名物化形式:动名词、派生名词及混合型名词。它们代表了一个短语包含的名词性和动词性特征的不同程度,很多学者对它们的划分标准不尽相同。本文阐述了三类形式的特征和分类,梳理了汉语中存在的名物化现象。限定词是解释名物化现象的关键,在英汉名物化中,出现隐性和显性的限定词都是合法结构,体现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关键词: 名词性短语 名物化 限定词
一、引言
Chomsky(1957)在《句法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短语结构规则,句法结构规则一般又被称为改写规则(rewriting rules)。随着语言学界对名词性短语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学者对名物化这一现象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难免有重叠和混淆的部分。在英语中,名物化现象是一种很常见的用法,转换生成语法提出了转换规则这一新术语,有助于挖掘出句子的深层结构。该学派认为动词和动词的名物化之间存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形容词和形容词的名物化也是如此。本文从Chomsky(1970)的观点出发,简要探讨这一现象。
Chomsky(1970)提到了三种名物化形式:gerundive nominal(动名词),derived nominal(名词化动词)及mixed nominal(混合型名词),它们代表着不同程度的名词性和动词性特征。
gerundive:指具有名词短语的功能但形式上为V-ing的一类词。意味着它的内部结构为子句,但外部遵循名词短语的句法规则。
(1)Standing here all day makes me very tired.
derived nominal:指从动词中派生而出的名词,这类词与动词只在词汇层有关联,但不再具有动词的特性,完全名词化。它可以通过转换的方式,如attempt,或者添加词缀的方式,如destruction,从动词派生而出。这类词也有以-ing结尾的名词,但不具备动词的作用。
(2)The building is empty.
mixed nominal:Quirk et al(1985)将这类词定义为verbal noun,认为这类抽象的不可数名词由动词通过添加-ing形成,需在紧跟的名词短语前插入of。如果整句的宾语没有显现,则该名词短语做句子的主语。如果整句宾语显现了,则该名词短语做句子的宾语。
(3)The writing of Smith is impressive. = Smith writes
(4)The writing of novels (by Smith ) is impressive. = Smith writes novels
二、限定词与名物化
1.限定词
Abney(1987)以以下例句阐述了限定词短语理论。(5)是一个完整的句子;(6)是一个名词性短语,(7)是一个动名结构。
(5)John destroys the spaceship.
(6)Johns destruction of the spaceship
(7)Johns destroying the spaceship
从分布上看动名结构与名词性短语具有相同的分布,从这个角度讲动名结构具有名词性。但(7)的动名词后接宾语,从这一点看它又是动词性的。因此,(7)的最大投射究竟是名词短语还是动词短语?句子都可以投射为以功能性成分为核心的IP,中心语I具有时、体、性、数、人称等特征需要核查,通过核查这些特征发现,指示语位置上的名词性成分与句子的谓语动词具有一致关系。不妨假设名词性短语也可以投射为以一个功能性成分为核心的XP,化解了动名结构到底应该投射为NP还是VP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将X确定为D呢?因为在英语中,限定词经常出现在名词之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例8,定冠词the或者不定冠词a必须出现在名词前句子才合法。再如英语中的定指成分一定会出现the,泛指出现a/one,只有所指只有内涵,没有外延意义时,才不用加限定词,如例9所示:
(8)I saw a/the movie.
(9)We elected him captain of the team.
有的学者认为功能性范畴的作用在于约束N使其成为论元。也就是说,名词性短语只有投射为DP之后才可以充当论元。
洪爽(2014)认为,DP中心语D的主要功能是建立NP在上下文中的指称关系(reference),即DP有指(referential) , NP无指(non-referential)。也就是说,有无指称是判断DP与NP的重要标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例10和例11中,即使有算子“能”和“会”存在,“138只蚜虫”与“算盘”只能投射为NP(或Li所分析的NumP),因为二者并不指称个体,“138只蚜虫”只是表示纯粹的数量,“算盘”只是表示属性(property)。
(10)有人作过统计,一只七星抓蟲平均每天能吃掉138只蚜虫。
(11)老耿会打算盘,被招进公社综合商店当会计。
Chomsky(1995)采纳了Abney在1987年提出的观点,认为名词性短语应该投射为DP。但与Abney不同的是,Chomsky将s处理为限定词充当中心语。在汉语研究中出现了将汉语的“的”分析为限定词的观点,这样分析的好处之一是便于统一解释所有含“的”的结构,领属结构“小明的书包”也可以看作关系从句省略了动词。
汉语的“的”分析为D只是一种“类比式”的分析,仍需要足够证据进行进一步探讨。上文谈论过DP有指而NP无指,在一些只是纯粹表示特性(property)的领属短语中,如“董事长的秘书”“本地的职员”,无法准确判断“的”是否具有限定词功能。
何元建(2000)认为从英语中可以看到,零形式的限定词有定指和特指两种。英语的定冠词the代表定指或全称特指,不定冠词a表示(全称或部分)特指或非特指,非特指时的a可以用one替代。
即使是英语这样有冠词的语言,也需要零限定词(Abney,1987)。因为英语中除了使用单数名词加冠词表示特指以外,还可以用光杆复数名词表示特指,如:
(12)Eggs are nutritious.(全称特指)
(鸡蛋有营养。)
这时表特指的复数名词受到一个零形式的限定词修饰。也就是说,英语已经有定冠词,只在特指时需要一个零限定词。
汉语不用冠词,按照类型学和光杆名词的指称来自句法结构的观点,汉语应该既有定指限定词,又有特指性的限定词,可能都以零形式的方式存在着。汉语名词的指称作用可能和动词的体貌有关。限定词分为两类:一类是表同位,一类表领属。人称代词既可以表同位又可以表领属。
(13)a.咱们大老粗说画不会拐弯抹角。(同位)
b.我爸爸来了。(领属)
当两者同时修饰名词的时候,同位限定词一定要跟在领属限定词之后。
(14)你这事儿不好办。
有的句子中,人称代词做限定词时会出现歧义。
(15)你们单位太无能。
例15有两个意思:(a)“你们”指“单位”,太无能;(b)你们的单位太无能。两种结构如下图所示:
同位限定词跟它所修饰的名词之间是中心语跟补足语的关系,领属限定词跟它所修饰的名词之间是指定语跟补足语的关系。那么这个无语音形式的e词项到底属于哪一类词呢?其实汉语中早有说明。
例17和例16b完全相同,不同之处是前者为指示词,后者为零形式,采取哪一种取决于说话者的意向。但这个零形式的词项受到约束,只能是同类项。
2.名物化中的限定词
传统做法是将“的”字结构的前半部分分析为定语,后半部分分析为被修饰的名词性中心语,所以整个“的”字结构的句法性质应该取决于后半部分。近年来,生成语法引进了功能性成分的概念,有学者将“的”视为功能性成分,以“的”为核心形成“的”短语。具体做法有一些不同,早期沿用英语关系从句的分析方法,以“的”为上层小句CP的核心C,CP直接修饰后面的名词性短语。近期有不少学者运用Kayne在1994年的做法,主张“的”相当于限定词D,以上层小句CP为补足话。在句法过程中多次进行移动和爬升,最后形成“的”字结构。
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在上述研究中,“不见记者”都被分析为名词性短语。此外,还可以加在指示代词和量词成分之后。或者用生成语法的术语来说,充当量词的补足语,这些显然都是名词性短语的特性(Tang,1990)。
(18)我说她现在的这种不能释怀其实说明了她对那个人有一种别样的、近乎于爱情的感情。
(19)鸦片烟的不能禁绝,实际是外国资本主義势力深入中国的一种表现。
以上两句都合法,(19)在插入“这种”之后,依然合法。因为“NP的”位于DP指示语位置,作为附加语它没有次范畴选择能力,所以指示词既可以显性存在又可以隐形存在。
三、结语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它的词形变化很丰富,且英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汉语将词汇划分成实词和虚词这两大类,根据就是有些词在句子里发挥句法功能,却基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将所有具有这种特点的词归纳在一起,就成了一大类,即虚词。由于虚词只有句法功能,对虚词进行再分类时,只能以句法功能为根据。但实词的分类不能仅以句法表现为依据,应该以表达的意义和内部结构为判断依据,这样即使没有形态上的佐证,也能判断出实词的子类,句法功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本文从名词性短语入手,假定汉语名物化中限定词为其判断标准,将英语和其他语言中的同类现象做了简要的梳理和分析,认为限定词的出现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正体现出跨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参考文献:
[1]Chomsky, N. “Remarks on Nominalization” in Jacobs[C]. R. A. and P. Rosenbaum (eds.), Readings in English Grammar. Waltham, Mass: Ginn and Company,1970.
[2]Chomsky, N. The Minimalist Program[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95.
[3]Li, J. Predicate Type and Semantics of Bare Nouns in Chinese[C]. Xu, Liejiong. The Referential Properties of Chinese Noun Phrases. Paris: Ecole de Hautes Etudes en Siences Sociales, 1997:61-84.
[4]Quirk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Pearson Longman, 1985.
[5]Tang, Jane. Chinese Phrase Structure and the Extended X-bar Theory[D]. Ph. D diss.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6]洪爽. 限定词短语理论与汉语名词性成分的解读[J]. 外国语, 2014,37(02): 24-32.
[7]陆烁,潘海华.从英汉比较看汉语的名物化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05):643-657,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