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积极培育教师职业精神

2021-08-06刘素梅范学刚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提升措施

刘素梅 范学刚

摘   要: 学校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富有激情和职业精神的教师能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对部分职业院校教师的调研,分析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合理措施,强化教师的职业精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示范市的能力。

关键词: 教师   职业精神   提升   措施

一、引言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承担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任[1]。教师是繁荣国家、幸福人民、振兴民族的重要基石,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

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是否有富于满腔热情、敬业爱业、具有崇高职业精神的教师。强化教师职业精神是我国增强“中国制造2025”核心竞争力的必然应对措施之一,是迎头赶上工业“4.0”时代的必要手段[2](7-14)。

二、职业精神与能工巧匠

职业精神是人们从事职业时具有的职业特征、职业操守、职业能力和自觉性。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示的行为特征、人格特征、职业风范和精神品质。教育部师范司、《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师报》在2008年5月共同发起了“教师职业精神”大讨论[3],并由此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精神就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至上”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精益求精”是优秀教师的标签,“服务至上”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实践证明,优秀教师与职业精神呈正相关。

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精神的定义和内涵,展示了职业教育应该具备的意识形态和行动指南——工匠精神。职业教育能否高质量地服务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决于是否有具备优秀职业精神的教师。一是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教师在教学中更能取得优异的教育教学效果。二是职校生的职业精神是企业关注的焦点,企业不仅需要高技能的毕业生,还需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至上”的员工。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精神源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尺度[4](2-11)。

三、教师职业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教师对教学或学生管理等工作感到疲惫、烦躁或缺乏动机,又不得不工作时,可能产生职业倦怠,此时工作效率下降,工作效果不好,还可能出现教学事故、职业倦怠,对工作存在负面影响。

(一)存在问题

1.学校对教师的职业精神不重视。在工作中,学校特别注重教师是否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签到、打卡等相关考核,特别注重升学率、就业率的考核,对教师采取评先、评优的激励,特别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要求教师竞赛获奖,教师的职业精神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和强化。如果学生缺乏富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至上”职业精神教师的教育,就无法满足企业对具备工匠精神学生的需求,影响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

2.教师职前职后反差显著。教师在任职前充满了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期待,相信自己能够做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教师。但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管理难度较大,工作压力大和成就感不高导致部分教师身心疲惫,逐渐产生职业倦怠。还有部分教师职称评上之后,同样产生了职业倦怠。

3.个别教师对职业精神知行不一。有的教师谈起职业精神头头是道,评价别人有理有据,自己却知行不一,并不是其他教师和学生眼中的优秀教师。

(二)原因分析

1.社会缺乏对职业精神的支持。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与普通学校的教师相比,职业教育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教师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倦怠由此产生。

2.学校缺乏职业精神引导或强化。一是某些职业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或者不能落到实处,政策引导不到位,导致教師工作懈怠。二是教师的个人合理化需求没有受到充分关注,专业发展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绩效工资分配不够合理,同时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比例小,教师职称上升空间受限,影响教师职业精神的强化。

3.个人缺乏对职业精神的认识。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职业精神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大部分教师爱岗敬业,时刻重视自身修养和素养的提高,但是部分教师将“教师”看作一项谋生的手段,追名逐利,缺乏对职业精神的认识。

四、强化教师职业精神的依据

(一)以人为本

教育发展以人为本,这是现代职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基本理念。人在成长发展中对自身有较高的期望,自我实现是个性特征与社会特征形成发展的内驱力。职业教育把国家战略需要和时代发展导向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形成“以国家社会为需求、以产业职业为导向、以教师学生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职业精神内涵,对教师职业精神提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至上的新要求。在以大力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建设中,一切都体现了人是核心发展要素,具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至上”工匠精神的建设者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二)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以完善人生与人格、提升修养与素质的教育思想,受到了众多学者尤其是教育者的偏爱。叶澜说: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5]。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创造者,创造着孩子们的未来。如果教师不注重自身内在知识体系的更新和职业精神的强化,终将被“在线教育”所替代。因此,终身教育将教师不同时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精神强化完整地衔接,统一整合于教师的终身教育发展中,最终形成良好的、具有职业教育特性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至上”的职业精神。这是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社会性、时代性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特性所决定的。

五、强化教师职业精神的措施

(一)从外部调节

1.政策支持。“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职教20条”降低了职业教育教师准入的学历要求,但是增加了“3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强调了实践能力。姜大源说“职业教育正在被重新定义”“职业教育是横跨企业和学校、工作和学习、职业与教育”。职业教育在满足国家经济日益增长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的同时,应将职业教师的精神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职业院校教师不仅在知识、技能上对学生进行“传帮带”,还是职业精神的“传帮带”。润物细无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工作习惯、工作作风蕴含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至上”的职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制定政策,加强对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精神的弘扬和鼓励,将“立德树人、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仅融入国家教学标准,还要入脑入心、深入人心。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委员会[6](77-81),开启“双元”育人模式。一有组织,二有人员,三有章程,四有经费。从中央到地方,再到职业院校,分层建立教师发展委员会,涵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职业院校,人员由政府相关部门人员(教育部门和行业部门)、各类教育教学专家、行业协会人员、企业技术骨干,制订相关的章程,特别注重对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和强化。

2.资金保障。国家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还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提高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但是政策和资金不仅要发展硬件建设,还要注重软件建设,强化教师的职业精神。

3.舆论宣传。积极的、正能量的舆论导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树立职业教育正面形象。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国工匠”“大国重器”等节目,充分体现了“中国伟大”。他们精准诠释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这一宏大主题[7](26-28)。通過宣传,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氛围,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点亮新时代工匠的职业荣光。

(二)从内部调节

1.学校环境支持。一是学校规章制度支持。学校的发展取决于富有积极职业精神的教师。科学合理、文明民主的规章制度激励着教师努力工作,积极奋进。在充分考虑和采纳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科学、民主的规章制度,如教师的考核规定、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并依法、依规及公平、公正、公开执行。

二是民主管理氛围支持。学校是搭载教师前进的船,校长是船上的舵手。学校领导以自身积极向上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至上”职业精神为引领,做榜样。同时,学校领导民主和谐的管理风格,使得整体氛围既严肃活泼又轻松愉快,学校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教师知道自己是被信任和支持的,认识到个人和学校荣辱与共、息息相关,自觉自愿、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潜移默化中营造“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至上”的校园氛围。

三是精神与物质激励支持。把认同、赞扬、荣誉等精神激励与奖金、晋职等外在激励结合,强化教师职业精神。学生的点滴进步、技能竞赛的获奖,都可以使教师感到欣慰,激励教师更加“爱岗敬业”,积极地投入下一步工作中。另外,家长对教师的认同、对学校工作的配合,保障了教育活动的良好开展,增强了教师的教育信心。

四是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按照教师成长的环节“选苗子”“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树牌子”,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促进学校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既能够增强优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能够调动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形成教师职业精神的良性循环。

五是理顺教师成长通道。职称评定、绩效工资是学校拉开教师收入的重要因素,更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是强化教师职业精神的心理杠杆。教师既要奋斗敬业,又要权益保障,理顺教师成长的通道,出台有效的实施措施,是强化教师职业精神的法则之一。

2.送出去请进来。学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教师创造学习培训的机会,营造“培训即福利”的氛围,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个人素养和专业水平。学校积极与相关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推行“双元”育人模式,推荐优秀教师到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聘请相关专家到学校教学,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职,“双主体”育人,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这些兼职教师在学校不仅传授实践操作技能,更将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传递给教师和学生。另外,通过到先进地区和学校参观访问、到市场行业调查等,与专家交流和学习,可以及时地掌握本专业本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发展、最新规范,及时了解市场变化与需求,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3.家庭环境的支持。教师的勤业敬业离不开家庭的大力支持。家是教师疲惫时休息的港湾,是教师奋斗时力量的源泉。教育是一份耗时耗力的工作,有时需要教师自掏腰包帮助困难的学生,因此,职校教师工作的良好完成需要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家庭的支持是教师职业精神强化的根本保障。学校要科学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关心教师及家庭生活。同时,教师要努力取得家人的谅解和支持,为工作的高效完成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4.社会实践中锻炼。在实训、实践中强化教师的职业精神。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教师只有到企业进行实践才能感知。并且教师为了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必须经常到企业实训、实践。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建立了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制度,让教师在企业实习实践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只有通过到企业实习、实训,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这是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精神的独特来源。

(三)从个人调节

1.自我学习。教师职业精神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以崇高的职业道德约束自己,为人师表,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德技双修,提高专业素质,培育积极健康的职业精神。

2.自我反思。“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不仅有自我批判,还有自我肯定。我们在逆境时要自省,顺境时更要自省。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在教学上肯定自我、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精益求精,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在思想上、行为上、言语上等反思自我,不断创新、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爱岗敬业,只有既教书又育人、既修身又育人,精益求精,才能成为一名教学成绩优秀、受到学生欢迎、专业上独当一面、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优秀教师。

3.自我调整。遇到困难时,不气馁,遇到问题时,不逃避,积极应对,着力解决问题,减少不良情绪困扰,克服职业倦怠。教师平常多加强身体锻炼,调整心态,加强专业和技能学习,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学习,自我灵活调整、合理设定工作目标,不断进步,并从工作中发现工作和生活的快乐,强化职业精神。

六、结语

發展职业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服务的是学生、家庭、社会,受益的是学生、家庭、社会、国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培育和弘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至上”的工匠精神,“双元”育人,“三全育人”,树匠心、育匠人,德技并修,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更好地服务我国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1-20.

[2]高书国,张智.技能强国:职业教育4.0时代的中国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4).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EB/OL].新闻中心_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08-06-26/08111581 9568.shtml.

[4]赵景媛,等.工匠精神[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2-11.

[5]叶澜.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人格,而不只是“专业”发展[EB/OL].https://www.sohu.com/a/328933265_ 727748.

[6]赵丽生,等.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7).

[7]范学刚,刘素梅.新时代工匠培养路径浅析[J].职业,2020(5).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SPSS下提升教师职业精神的研究”(课题批准号ZJB2016050,主持人:范学刚)和2020年度焦作市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推进‘双元培育,促进产教融合”(课题批准号JZZ2020075,主持人:蒋永立)。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提升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