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思政与高职院校的养成教育

2021-08-06惠春晓李科伟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高职院校

惠春晓 李科伟

摘   要: 高职院校养成教育备受关注,思政教育可以同养成教育更好地联系起来。新时期,高职院校养成教育有效性提升的紧迫感不断增强,无论是养成教育,还是养成教育有效性的提升都不简单,相应难点性因素的制约性影响不容小觑。一些高职院校的养成教育状况并不理想,养成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这表明养成教育需要进行有效调整与优化。本文分析学生思政背景下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有效的养成教育策略。

关键词: 学生思政   高职院校   养成教育

整体上看,高职院校养成教育有效性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养成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多种因素影响和作用下,养成教育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养成教育缺乏有效路径导致养成教育有效性不足,且提升有难度。学生思政为新时期养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对高职院校的养成教育活动开展提出了一些新要求。鉴于此,有必要探寻出更好的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学生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养成教育概述

学生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养成教育层面出现了很大变化,养成教育除了结合学生思政的相关要求进行有效调整外,更要注重学生品性、行为端的引导,养成教育应成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一环[1](56-57)。但也要看到,学生思政下养成教育层面出现的变化对高职院校提出了一些新要求,要想更有效地開展养成教育,将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出养成教育的价值带有很大难度。一直以来,部分高职院校内养成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较低,养成教育流于形式的风险较高,导致学生思政背景下养成教育活动在实际开展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学生思政背景下养成教育调整与优化的紧迫感十分明显。各高职院校应当基于学生思政的背景,积极进行养成教育体系构建和养成教育方式方法选用的调整尝试。

二、学生思政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成教育形式单一。

现阶段,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形式单一,这是高职院校养成教育活动开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养成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实际地位边缘化特征明显,养成教育通常糅杂在学生的日常管理、班级纪律管理之中[2](119)。此外,无论是学校还是辅导员,对养成教育的理解均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管理较为松懈的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连续性相对较差。部分教师并未积累过多的养成教育经验,养成教育形式单一。机械性地讲解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养成中的重要性是十分机械的养成教育形式,但高职院校对传统的养成教育形式产生了依赖性。久而久之,即便在养成教育中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与教育资源,养成教育有效性依然无法有效提升,且养成教育活动在开展上显得与学生思政背景格格不入。

(二)养成教育内容固化。

当前,高职院校的养成教育内容固化,成为学生思政背景下养成教育中十分显著的问题。由于养成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学生对于养成教育的理解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单纯通过学校、教师的努力驱动养成教育活动开展带有很大弊端。在学生思政背景下,养成教育中涉及的内容十分多样,但养成教育中并没有成熟教材作为参考,一些高职院校并未充分联系实际进行养成教育规划。因此,养成教育成为一种机械的教育形式,一些教师在养成教育内容的拓展、丰富上有些茫然。在学生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养成教育中虽然有了一些新思路,但养成教育内容不甚丰富。过度地从理论层面进行养成教育,学生在养成教育中的参与感低,对学校与教师的养成教育引导不认同都会导致养成教育有效性无法持续提升。

(三)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少。

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少是不争事实,成为学生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基本问题[3](171-172)。结合近几年部分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状况可以发现,实践性的养成教育活动具有很多优势,甚至可以成为现阶段养成教育中的创新选择。但养成教育实践活动相对较少时,学校与教师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被动,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认识到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一些高职院校与教师并未认识到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开展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存在同质化问题。实践上不到位,单纯从理论层面进行养成教育的弊端十分显著,特别是学生思政视角下,学生理应成为养成教育中的主体。一旦缺乏足够多的实践性教育活动作为支撑,学生思政背景下养成教育流于形式的风险就大为提升。这都表明养成教育相关实践活动少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养成教育中一项十分显著的问题。

三、学生思政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在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保证教育工作的公平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为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养成教育是学生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任务,养成教育的全面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现如今学生性格大都比较张扬,思想十分活跃,抗挫折能力较为薄弱。由此可见,在学生思政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加强高职院校养成教育。

四、学生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借助多媒体等多元养成教育形式。

学生思政背景下要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养成教育需要采用多元养成教育形式,即在养成教育形式中进行更有效的创新。对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多样,但养成教育形式的影响明显。在“互联网+”教育的趋势下,借助互联网与多媒体多元养成教育形式十分可取。例如,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上,辅导员进行简单重复的养成教育方式并不可取,学生的反感与抵触甚至会降低养成教育的实际有效性。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分享一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技巧,或结合一些名校学生的成功事迹进行引导式的养成教育。微信、微博、学校贴吧等都可以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线上“平台”。教师将传统渠道内的养成教育与线上养成教育较好结合后,实现养成教育形式多元,从更多层面进行养成教育创新,将养成教育创新性与有效性提升更好地联系起来。

(二)联系思政教育丰富养成教育内容。

联系思想教育丰富养成教育内容的做法十分可取,这也是养成教育开展中对学生思政这一背景的有效迎合[4](87-88)。新时期,思政教育势必会成为高职院校内的基本教育构成,丰富养成教育的内容是进一步提升新时期养成教育实际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相关的养成教育中,教师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其他三观教育内容为切入点进行养成教育。联系思政教育丰富养成教育内容的关键在于将思政教育与养成教育有效联系,为此,教师可以预先确定养成教育的主题,围绕养成教育主题与目标,有意识地联系思政教育内容实施养成教育与相关引导。当前,网络上的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相关资源十分多样,教师可以结合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从不同角度丰富养成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对良好习惯养成的认识程度,更充分地发挥养成教育的价值。

(三)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养成教育实践活动。

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师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可取。例如,在财会专业学生的养成教育中,高职院校和教师可以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进行养成教育引导,开展一些特色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诸如联系一些有违职业道德,最终触犯法律的养成教育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式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可取。在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养成教育相关探讨、交流任务,让学生在相应实践活动开展中进行思考、论证。结合专业特色与专业教学内容开展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后,高职院校与教师能够积累更丰富的养成教育经验。在针对性更强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從不同层面进行养成教育相关引导,避免养成教育的开展流于形式。

(四)融入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当学生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并将学习的这些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以后,便形成了人文素养。一名具有优秀人文素养的学生还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较高的文化品位、端正的生活态度及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等。由此可见,学生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开展养成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做好学生教育工作,为社会输出更加优质的专业人才。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实施与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越来越受重视,高职院校一定要顺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养成教育中。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鉴赏课程,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理念。我国拥有悠久历史,其中很多值得现如今高职院校学生传承与弘扬的优秀文化。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将其传授给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下,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另外,教育工作者还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坚持的教育教学任务,高职院校一定坚持全面开展相关课程教学,将养成教育观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五、结语

学生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充分感知新时期养成教育层面出现的变化,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养成教育进行更多思考、尝试。已存在的养成教育问题虽然能够得到较好解决,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养成教育实际有效性的提升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为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都要将学生思政背景下的养成教育调整、优化事宜作为常态化工作坚持下去。通过不断审视、分析、调整、优化养成教育开展,高职院校在养成教育中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刘梓红.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商业故事,2018(22).

[2]孙建伟,孟涛.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评《高职思政教育互动式实践指导》[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01).

[3]赵霄.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19(03).

[4]冯东.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20(02).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