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背后的“新集体主义”解读

2021-08-06彭玉凌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集体利益个人利益

彭玉凌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新集体主义”表述。通过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例,可解读“新集体主义”精神。“新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利益兼顾。可以具体释义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保护正当合法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有机统一体;“新集体主义”的内涵核心是秩序规制,可以通过道德的规范、法律的约束、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实现目标;“新集体主义”的时代赋能是国家治理,即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关键词: 抗击疫情   新集体主义   集体利益   个人利益

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的成绩,也让中国人民更加堅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剖析成功背后的深层次的中国独特社会伦理原因,我们发现:“个人—集体”统一的唇齿相依的抗疫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中国“克敌制胜”的法宝[1](5-12)。当抗疫演变为一场人民战争,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村落都成为迎接战斗的一个个堡垒,“新集体主义”精神就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在驱动力。笔者认为,在抗疫的背景下有必要更加深入解读新时代的“新集体主义”精神的价值取向、内涵核心、时代赋能,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风险社会挑战。

一、“新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利益兼顾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2](355)。改革开放以来,集体主义实现了四次历史性跨越发展。第一次,从改革开放伊始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剔除“左”的错误影响,抵制西方个人主义的传播;第二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明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集体主义植根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找到了合理性解释;第三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2012年前后,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传统集体主义转向了“新集体主义”;第四次,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集体主义”迎接着新的历史境界[3](134-135)。“新集体主义”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生的,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立足契约精神,主张双向互动,即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个人服从集体,集体保证个人,真正达到最大限度的双赢。如何兼顾呢?

首先,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回顾历史,当一个命运共同体遭遇危机时,所有人站在集体的立场上,同心协力,往往是战胜困难最有效的方式。疫情暴发,肩负职责使命的人义无反顾、一马当先,而更多普通民众则是体现出作为一国公民的责任与担当。当国家卫生用品储备不足时,有的企业放弃休假投入生产,有的工厂转产生产急需用品,更有人从国外采购回大量的医护用品;当人员储备不足时,许多人自发组成了志愿服务队或加入志愿组织,成为城市的“摆渡人”,维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更多人管住了自己,牺牲个人正常工作、生活和休闲娱乐,坚决服从国家防控统一部署,尽到一份义务。马克思曾说:“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4](167)实践证明,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对的,但不能过分、片面强调[5](96-98)。“新集体主义”仍然首先强调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个人利益是第二位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一旦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就必须服从和成全国家、集体利益,甚至在必要时,为了国家、集体利益还需要牺牲个人利益。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具有一致性,国家、集体利益就是每一个个人利益的集合体,国家、集体利益的扩大就是每一个个人利益的发展。

其次,保护正当合法的个人利益。例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政府部门利用公共安全管理平台获取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行踪轨迹、个人资料等各种信息,每个省、市、自治区居民使用的健康码大量采集了个人信息。当然,对于传染病的防控这是必要的,但与此伴生的个人信息保密、安全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个人信息的保护,2020年2月9日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曾在《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除授权的机构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疫情防控、疾病防治为由,未经被收集者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2020年3月6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又发布了新版《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了“行踪轨迹”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在收集此类信息时,“合法性原则”和“最小必要原则”是必备条件,只有在“与公共安全、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等11种例外情形下才不必征得授权同意。“人不仅是一个政治动物;他首先是一个个人”[6](25)。个人正当合法权益的实现是国家赋予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维持、保障、促进个人利益是“新集体主义”的基本要求。主体性提升、个人利益满足,由个人构成的集体才会形成健康有活力的有机体,集体利益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再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有机统一体。西方一些国家的疫情失控恰恰可以反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性。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和局部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局部。同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集体壮大和发展了,整体利益保全了,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才更容易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和谐,不仅体现于各自利益的满足,更在于促进双方及对方利益的实现,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协同共进。“新集体主义”正是“以个体的平等自由为基础,通过维护集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而达到对个人利益追求的目的,从而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7](53-56)。

二、“新集体主义”的内涵核心是秩序规制

集体主义可以是基于利益争夺的零和关系,也可以是互利共赢的价值指引,还可以是作为政治导向的原则和主张。由此可见,集体主义的内涵具有一定的价值层次,价值层次呈现分层递进性相互交织,居于主导位阶的价值内涵决定了集体主义的性质[8](38-39)。“新集体主义”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多重利益纠葛、博弈时,缓和、化解矛盾和冲突,实现公序良俗的遵循。如何实现呢?

首先,道德的规范。党的十八大提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不断涌现出一大批鲜活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甚至宝贵生命诠释着人格精神的伟大力量,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鲜活、最生动、最感人的现实素材。在国家层面,疫情暴发后,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人民的安全、人民的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明确树立了对待疫情和处置疫情的第一原则,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救治患者,不惜成本、不遗余力地做好各项防控措施。在社会层面,大量企业、社会团体组织、各方力量通过开展捐赠款物、关怀特殊群体、提供应急服务、搭建协作平台,在资源供给、服务协助、合作机制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他们以多种形式参与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只有在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下成长的国民才能在关键时刻被充分组织动员,只有一直被集体意识所滋养的社会才能在危机出现时自觉自发动员组织,并把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坚实的物质力量。在个人层面,战斗在前线的人们把爱国与敬业有机结合,火神山、雷神山及一座座方舱医院在多部门通力协作下神速建成,成为奇迹;奋战在后方的人们把友善与互助有机结合,广大群众自觉配合防控管理,各部门全力保证社会正常运转,把疫情给日常工作生活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可以深度解读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大力挖掘、高度凝練、舆论宣传、教育引导,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功能、榜样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信仰、价值追求,外化为他们的自觉意识、实际行动,实现自主行动、知行合一。

其次,法律的约束。抗疫开始后,绝大多数企业、组织和个人都能够顾全大局、遵纪守法,但是,也有极个别的个人与社会大义、法律规章相违背。面对这些不法行为,2020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就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抗拒疫情防控措施、暴力伤医、哄抬物价、聚众哄抢、制假售假、诈骗、破坏交通设施、疫情防控失职渎职、贪污挪用等各类违法犯罪”。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规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促成良好的社会秩序[9](31)。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通过法治保证集体与个人的平等关系,通过法治界定集体与个人的权利义务,通过法治调整集体与个人的利益纠结,使集体与个体利益同时得到保护和实现。可见,法治保障是“新集体主义”的题中之义。

再次,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李兰娟有感于疫情中发生的一些与社会价值观不符的现象,言辞恳切地提道:“希望疫情结束后,国家给年轻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留给保家卫国的军警战士,不要让年轻人一味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李兰娟的感触,表明经历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40多年的实践,中国社会、中国民众需要全面反思和自觉调整自己的价值罗盘和价值判断坐标,推动中国社会价值秩序的变化[10](5-11)。这段话引起了强烈而广泛的社会共鸣,表明人民利益至上、公共价值优先的社会主义“新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对于抗疫英雄的“最美”称赞,应该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深切敬意,应该是全社会对于崇高精神的由衷认同。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英雄且英雄辈出的民族,这是我们的优秀文化基因,新时代更加应该是一个需要英雄、捍卫英雄、崇尚英雄、成就英雄的时代。对一个民族来说,产生英雄固然重要,形成崇尚英雄、爱戴先锋的社会风气更重要,因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11]。在这次抗击疫情战役中,我们以最崇敬的心情欢送英雄出征,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英雄凯旋,以最高的规格给予英雄表彰,就是希望让抗疫英雄成为这个时代的“标杆”。当敬业成为习惯、奉献成为风气,在危急关头、关键时刻每个人都能毫不犹豫地奉献、毫不吝惜地付出,才能凝聚起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中华民族英雄辈出。

三、“新集体主义”的时代赋能是国家治理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体,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意志即为人民意志。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在国家主导的治理体系下的社会进步,这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也是由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决定的。因为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新集体主义”,追求国家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最终目标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增进人民的福祉。如何保证呢?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巨大成绩的根源。其中,“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显现得淋漓尽致。疫情初始,中央在很短时间内从全国抽调四万多医务人员驰援湖北,用“一省包一市”的方法进行对口支援,这种对口支援就像当年全国各地支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一样,一方面可以解疫情严重的湖北各地市医疗人员及设备不足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外部医疗资源的到来,可以全面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既是一种“责任田”的划定,又是“强扶弱”的帮扶机制,是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体意识的生动体现,让湖北全省在精准有效的支援下尽早摆脱医疗资源困局,由武汉安到湖北安,实现全国安。“集体主义的出发点是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最高价值目标是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全面实现”[12](32-39)。可见,社会主义制度与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意识形态基础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处理集体与个人关系的政治依托。完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大力弘扬“新集体主义”价值观,不仅在于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更在于它是适应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快速集聚人心、凝聚建设力量、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是“新集体主义”功能性价值的显现。在2019年颁布实施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大力弘扬集体主义,通过深化道德教育引导、推动道德实践养成、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加强组织领导,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抗击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第一线。一场公共卫生防控战役,取得全胜的关键在于基层防控,动员和发挥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作用是重中之重。例如,为阻断传染源,许多社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以小区、单元、楼栋为单位,居民居家自觉隔离;小区居民委员会、单元长、楼栋长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统计常住人口、流动人员进出等情况;社区为商铺、超市与居民进行线上线下交易搭建平台,减少居民外出、控制人群聚集;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居民互相帮助,按照需求分户配送防疫用品、日常用品、生活物资等,这些都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重要性[13](32-33)。习近平同志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未来的社区治理应该是以社区共同行动为基础,链接内外资源,有效抵御灾害与风险,并迅速从有害影响中恢复,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动社区[14]。立足新时代,既应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又应开发个人潜力、提升个人利益获得感,寻求集体主义精神与个性自由的平衡,如此方能获得个人利益的长久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15](59-64)。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经济快速增长、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中国奇迹”正是来源于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接下来中国的发展应一如既往——人民有了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回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电子信息网络发挥的强大作用不言而喻。数据统计,国家卫健委实时统计出来病例人数,信息及时透明,不仅让全国人民了解疫情,还为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撑;数据分析,科学研判出高、中、低风险地区,为各地区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安排提供科学依据;信息填报,进出公共场所,扫码提交个人信息,一旦有疫情发生,就可以直接找到密切接触人群,有效阻断传播;病例溯源,公布病例的行动轨迹,让相关人员早发现、早隔离,避免疫情扩大;供应链平台调度,助力重点医疗物资的货源组织和运输保障,甚至一些大型平台开展医疗和应急物资的全球寻源和供应链协作,接受统一调配,保障物资供应充足;云课堂、云会议、网购、外卖等,规避人与人直接接触,大大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力量的加强,如何进一步增强“新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于网络社群的引导,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依托网络平台,主动与网络群体对话,占领网络思想阵地,激发网络群体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参与网络社群道德建设。依靠法治的规范和保障,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新格局。打破以往社会道德治理动员式、单向性的治理方式,采取沟通、协商、表达等双向的治理方式,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使各方利益能够达到平衡,让各方能够从内心肯定和遵守社会道德治理[16](126-127)。如此,一方面,集体主义内容的更新和发展,使外在功利价值与内在精神价值完成本质上的飞跃。另一方面,通过个人对集体的贡献,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实现功利性和义务性的超越[17](50-52)。在“新集体主义”利益原则下,达到义利和谐统一,能够实现公平正义目标,将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平.全民抗击疫情的伦理审思[J].兰州学刊,2020,40(6).

[2]斯大林选集(下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李庆.改革开放以来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发展轨迹论析[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9,1(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王二栋.新集体主义: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现实选择[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4).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程广丽.“新集体主义”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诠释[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6).

[8]蒙一鸣.国家治理视域下的“新集体主义”内涵解读[J].理论观察,2015,30(8).

[9]李步云.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J].人大工作通讯,1997,16(1).

[10]袁祖社.生命安全价值至上:现代公共性社会的生存难题[J].社会科学辑刊,2020,41(2).

[11]刘宝明.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彰显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N].中国民族报,2020-09-15(005).

[12]钟志凌.马克思恩格斯集体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3).

[13]李莹.疫情防控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经验启示[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62(6).

[14]吴晓林,谢伊云,谭晓琴.“后疫情时期”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五个建议[EB/OL].http://theory.gmw.cn/2020-05/10/content_33817326.htm

[15]崔家新,池忠军.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演进历史与新时代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9,34(11).

[16]武晓立.明确道德治理的正确方向[J].人民论坛,2019,27(01).

[17]温彦军.唯物史观视域下集体主义利益原则与道德主体的互补及其价值[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8(02).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編号:CSZ20059);四川省教育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JWSZ20-40);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DZX202025);成都大学2020年“课程思政1212工程”立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CDKCSZKC 202029)。

猜你喜欢

集体利益个人利益
马克思论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研究
《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农村征地拆迁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