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多模态的视角研究《厉害了,我的国》中的生态元素

2021-08-06张涵池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态思想多模态

张涵池

摘   要: 本文研究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指导,对该片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从书面语、口语、图像等模态,研究纪录片中存在的生态元素和蕴含的生态思想。研究发现,该片运用较多国家领导人的名言,运用较多表示绿色生态的词汇,展现大量自然生态图景,并通过上述几种模态传达中国先进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 《厉害了,我的国》   多模态   生态元素   生态思想

1.多模态话语分析

目前,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国家陆续提出了一系列生态建议。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中,研究生态要素中蕴含的生态理念,已成为一种趋势。研究纪录片中的生态要素,更是时代的需要。2018年发行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其中包含许多关于航空、农业、教育、生态等方面的现行国家政策,并且涉及一系列生态问题或反映生态概念。通过对纪实媒体形象的研究,中国人可以对中国生态形象建设相关问题有更多的了解。本文旨在从多模式角度分析《厉害了,我的国》中的生态要素,包括自然生态、精神生态与社会生态,以发现其中包含的生态政策和思想,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使生态中国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本文认为:《厉害了,我的國》,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而且体现了中国在基础设施、科研等领域的独特生态理念。笔者还认为:纪录片中的生态话语,包括国家领导人名言和中国传统生态名言,都展现了生态中国的形象。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是韩立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国内学者张德禄,对于该理论实际分析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张德禄(2009)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作为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五个层面:媒体层面、形式层面、意义层面、语境层面、文化层面。之后,他又对此理论框架做了进一步完善,认为之前的研究往往基于功能语法,只研究了单个符号如颜色的意义与功能,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他提出要对非语言符号的系统进行描述和研究,认为从对符号系统的认识出发,便于在认识相关符号系统的供用特征的基础上选择更加合适的选项。李战子(2012)之前就强调过多模态符号学的重要性,认为以社会符号观为基本认知的多模态符号学,将对语言的研究延伸至所有用来构建意义的符号资源,包括口语、书面语、图像、图表、建筑、音乐、动态影像等。在多模态符号学的视角下,每种模态都是符号资源,所有模态及各种模态间的互动均可表达意义。杨信彰(2009)进一步强调了模态之间的协作的重要性,理解整个语篇很重要。吕健和吴文智(2012)探讨了多模态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研究,利用张德禄(2009)提出的五个层面,分别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对爱国影片的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姚银燕和陈晓燕认为视频语篇主要分为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探讨如何建立视觉图像语法的分析框架分析广告语篇,特别是企业形象电视广告,并且尝试利用Van Leeuwen(1999)的声音透视和社会距离系统网络对广告中声音与听者的关系进行解读。李德志(2013)从所有广告类别的角度,尝试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视觉语法的研究方法的探讨视觉语法在广告类超文本语篇分析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解读图像符号在广告语篇中的构建意义。随着人类社会对生态问题日益增加的重视和生态的含义的不断丰富,很多学者提出研究生态问题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关注自然生态,而应同样重视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刘蓓(2003)认为生态批评不应仅涉及对自然生态的讨论,不应只为了号召人们保护自然而服务,探讨了在人的精神层面如何回归自然,并强调保护和修复人类的精神生态,是保护物质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条件。刘文良(2009)在刘蓓(2003)号召人类回归精神上的内部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批评还应该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生态,通过呼唤健康的社会生态推动良性的自然生态的重建。李中超(2020)探讨了自然灾难电影与生态灾难电影的区别,认为对生态电影的分析第一步是甄别清楚对象,并且要走出狭义生态批评思维,生态批评不能仅限于针对自然环境这一层面。

近年来,多模式话语分析理论被不断完善,从侧重于单模式的功能性到多模式之间的系统性。它是有充分根据的,为子孙后代将其理论应用于研究多模态话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许多学者探索了如何在教学和广告视频分析中应用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但是几乎没有研究将多模式话语分析与生态要素相结合。关于生态要素,尽管许多学者指出人类的精神和社会生态学与自然生态学同等重要,但并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至于纪录片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作用,大多数人只研究典型的生态纪录片,很少将生态元素纳入其他非典型生态纪录片中,尤其是更具说服力的国家形象纪录片。从多模态的角度分别对《厉害了,我的国》中以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形式展现的生态元素进行探讨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

2.多模态下的生态元素分析

2.1书面语——政策名言

《厉害了,我的国》作为一部在全世界上映的纪录片,其中不乏一些中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性话语与中国传统名言警句。

习近平同志说:“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表现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思想,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中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纪录片还引用了习近平同志的这段话:“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美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表达了我们要构建有序健康向上的社会生态,利用正确的社会风向促进自然生态的重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精神生态主要是关注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高,需要不断提高精神世界。人类的精神健康正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

2.2口语——旁白

《厉害了,我的国》用真实生动的画面再现了中国在基建、交通、扶贫、医疗保障、国家安全体制、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其中,不仅生态文明篇章中充满了号召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或名言警句,在纪录片的其他模块和旁白中也出现了很多号召健康的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表达。

纪录片开篇便提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这句可以看出,国家倡导的发展不仅是绿色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更是协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一致的发展。这就证明我们不仅要在自然生态方面追求绿色发展,而且要注意到社会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的发展不能忽视社会这个生态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社会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一个个支生态系统,如政治与政府子系统、居民与社区子系统、经济子系统、观念形态子系统等,要保持社会生态系统及各子系统处于平衡稳定的发展状态,就要注意这些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

2.3图像——画面

《厉害了,我的国》作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其中恢宏大气的场景画面数不胜数。影片的生态篇出现了一幕人与小羊羔亲吻的画面,清晰地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生态思想。

玛旁雍措湿地上藏羚羊从最开始站在高坡上的浅浅一排到后来奔跑着的两千两百多只,证明了我国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的持续向好。另外,玛旁雍措湿地广袤无垠、干净宽阔,表现国家给了野生动物足够的自由生长的空间,人类不能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而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将广阔的空间还给野生动物们。

2.4多模态互相协作——声音和图像

对于该纪录片的分析,我们可以不仅从单一模态对生态元素和生态思想进行分析,还可以将模态结合起来,从多模态合作的角度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进行解读。

在生态篇这一模块中,当旁白出现“中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从五年前的五百五十三个增加到六百零二个。全国性的湿地保护体系初见规模。这五年,中国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都得到了有效保护”时,画面上辅以湿地全景图,斑马、白鹤等野生动物奔跑飞翔的场景,以及大片绿油油的操场上骏马赛跑的场景。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模态的协作输出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做了总结。

3.结语

本文针对纪录片中的生态元素,不仅仅是自然生态,还包括社会和精神方面。不同的元素类型结合不同的形式,并采用适当的理论辅助研究,例如,基于图像的生态元素将由视觉语法理论加以补充。我选择的研究报告是2018年发行的纪录片,对该报告中所含生态成分的研究较少。此外,我采用了一种多模式的观点进行研究。简而言之,它是两种常用方法的组合,但在研究新对象时并不经常使用。现时意义也有两个方面:首先,帮助人们了解国家的生态思想和政策,可能引起一些开发商和政客的兴趣。再者,对媒体形象的分析有助于构建生态中国的民族形象。

参考文献:

[1]郭小平.论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绿色镜像”与风险治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09):112-117.

[2]李德志.广告类超文本多模态的视觉语法分析[J].外语学刊,2013(02):7-11.

[3]李华兵.多模态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03):21-25.

[4]李战子,陆丹云.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J].外语研究,2012(02):1-8.

[5]李忠超,刘彦顺.论生态电影批评的现状及其原则——由电影《2012》生态批评谈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06):72-77.

[6]林玉箫.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生态纪录片的特性、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09):179-188.

[7]刘蓓.生态批评:寻求人类“内部自然”的“回归”[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21-24.

[8]刘文良.精神生态与社会生态:生态批評不可忽视的维度[J].理论与改革,2009(02):95-98.

[9]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02):130-142.

[10]杨信彰.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J].外语教学,2009,30(04):11-14.

[11]杨雪.浅论我国生态纪录片对于国家形象的建构——以2008—2018年间作品为例[J].中国电视,2019(11):79-83.

[1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6(01):24-30.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多模态
Ec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Voices from Chernobyl:The Oral History of the Nuclear Disaster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多模态话语中的詹姆斯·卡梅隆电影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