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金融类专业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8-06张心怡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高校

张心怡

【摘  要】随着我国“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以及“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社会行业新兴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将更加多样化,使得我国高层次多样化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校企合作是各大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论文以郑州财经学院金融学院为例,对该学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具体措施。

【Abstract】With the proposal of "Made in China 2025"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new forms of business",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emerging professions in social industries will be more diversified, which makes the shortage of high-level and diversified applie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n China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rain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This paper takes the School of Finance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the school,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establish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of deep integration.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高校

【Key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tra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5-0093-03

1 基本概念

1.1 應用型本科院校

进入21世纪以来,重视实践能力、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届的主流。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在教育改革中探索新的实训实践方式,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专业技术素质与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并逐步形成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是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而培养高质量技术型人才。

1.2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企业协同合作,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更是民办高校提升质量、办出特色的难点与关键点。

综合国内研究成果,当前我国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大致有3种,即“订单式”“工学结合”以及“产教融合”。

“订单式”是高校普遍采取的校企合作方式,是高校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人数以及结合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升。该模式需要用人单位全程参与管理,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但是,这种模式受到企业用人数量限制,无法适用所有专业,企业对学校以及专业的选择性较强,具有一定局限性。

“工学结合”模式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校内学习与企业工作两部分。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授课计划的情况下,使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认识岗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就业。但是,这种模式容易受到学校的办学层次、学制、课时设置等问题的限制,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缺乏灵活性,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质量。

“产教研融合”模式是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下的产物,随着“中国智造2025”的提出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产教融合的目标是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该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在理论和实践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深度融合,强化互利合作关系,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将成为校企合作的主流模式。

2 郑州财经学院金融学院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等计算机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科技发展势头迅猛。而高校传统的金融类专业教育,偏重金融理论的传授,与一线金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能有效匹配。在此背景下,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共建学院新模式,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技能竞赛等方面长期深入的合作,对于促进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金融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态度的高素质、高层次、高技能的新时代金融类人才,满足产业行业人才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学院概况

郑州财经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自建校以来,一直把“坚持开门办学,主动贴近市场,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高水平就业”作为办学特色之一。学校在理论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已经成为一所规模较大、办学特色鲜明、省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金融学院设立于2015年,是郑州财经学院为适应金融新业态新发展而专设的二级学院,主要培养具备各类金融与投资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业务技能,面向银行、证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下设本科专业3个,即金融学、投资学、互联网金融(2020年新设专业),在读本科学生1000余人。然而,金融学院在提高学生实践实训能力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2.1.1 缺乏应用型师资队伍

金融学院在近几年的建设中,通过引进与培养,师资力量逐步壮大,全院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30人;博士(含在读)4人,硕士38人,学士1人,其中有7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师资力量人有待提高,职称结构基本合理。此外,在职的专任教师中,只有不足10人有会计事务所、证券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相关企业的从业经历,且从业时间较短,大多数教师为硕士应届毕业生,目前均未能在金融类企业进行挂职实践锻炼。

2.1.2 实践实训环境有待提高

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实训能力,学院积极开设相关课程实训基地,目前设有“互联网金融实训教学中心”“证券投资实训大厅”“互联网金融实训室”“银行综合业务实训室”“保险综合业务实训室”以及“金融沙盘综合实训室”,并根据学生年级和专业特点进行各种基础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但是,由于受到资金限制,大多数实训室设备老化严重,软件更新方面仍亟待提高,管理制度仍需完善等问题,使得实验实训课程展开效果不高,无法达到企业实际业务操作需求。

2.1.3 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下

根据近2年的就业统计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总体就业率均超过96%。专业对口就业率虽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均未超过30%。其本质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上文提到的学院基础设施和实训环境较弱,学生虽具备一定理论知识,但实践实训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普遍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满足相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外部原因是学校所处的郑州市为省会城市,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金融类、投资类企业为就业热门企业,因此,大多数专业对口企业,如银行、证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在招聘过程中对学生学历要求较高,本科毕业生竞争力较弱。

综上,金融学院所面临的问题急需通过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来进行改善。

2.2 金融学院校企合作的问题分析

2.2.1 合作模式仍停留在浅层合作

目前,互联网金融学院所采取的校企合作仍为“订单式”模式,学院根据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需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签订半年至3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学院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授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计划,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在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末,有10家金融、投资类企业与金融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在2020-2021年度拟接纳实习生共107人。企业类型多集中于证券投资公司,各个用人单位可招收的实习生数量有限,且集中于学生毕业实习,尚无法满足学院所有专业各个阶段的实践实训需要。

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科研项目协作研究方面,虽然在合作协议中有相关条款的约定,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校企双方时间安排难以达成一致,企业人员参与动力不足,再加上签订协议后又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使得这些领域未能达到深度合作。最终影响学院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质量,使得教师们科研成果转换率低下,未能发挥出校企合作的真正优势。

2.2.2 师生参与程度低

根据实地走访和调查,在了解近200名金融学院师生对校企合作态度及参与情况之后。发现在近几年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对参与毕业实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即便是在校期间参与企业顶岗实习,也未能坚持到实习结束。80%左右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期间经济压力较大,原因在于企业为学生提供毕业实习机会时,大多数不提供或少量提供实习报酬,在实习期间所产生的伙食费、交通费、住宿费等支出均需要由学生自行承担。此外,由于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因此,学院在向企业推送优秀毕业生时,学生在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岗位特色之后参与实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有所下降。

此外,学院积极组织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为教师和学生们开展主题讲座,在丰富相关行业理论实践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未来就业方向明确道路。然而,每次讲座受到双方时间安排和场地限制,往往邀请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讲座会议,并未能达到师生100%的参与率。

2.2.3 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

由于金融学院建制较晚,校企合作目前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业参与讲座会议,送毕业生去企业实习参观等浅层合作,校企之间未能達到深度交流,也不能保证广大师生的参与程度以及企业效益,使得学院在与新的企业之间签约难度提高。再加上学校运行机制与企业运行机制差距较大,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差异,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这些客观因素制约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学院目前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机制,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及展开、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程度以及学校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等方面无法作出客观、有效的评价。长期发展下去,一方面不利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削弱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另一方面不利于企业深化生产、管理、服务改革和创新。

3 对策和建议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不断调整的产业结构,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促进“产教研融合”模式改革发展,增强高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针对金融学院发展现状及现有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幾点建议。

3.1 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深度合作

在了解企业切实用工需求以及高校育人理念的基础上,加强校企之间深度沟通交流。企业优势在于掌握当下最新的技术、产品和行业发展理念,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手段,学校优势在于完整的理论知识构架。校企合作过程中,可共同探索校企人员双方聘用、相互兼职制度。在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企业可派技术工程师与学校老师一起组成产业学院专业团队,进行联合授课。企业定期为学校老师组织技术交流研讨及技术技能培训,并为老师提供顶岗实践机会。学校可派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产品研发,可为企业一线员工提供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培训考证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用户及合作方客户的技能和素质,并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企业双主导的专业课程模式,提高企业对课堂的参与程度。

合作协议签订后,安排专职教师与企业合作负责人及时联系对接,形成专人负责制,以做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信息互通,一方面,学院可以及时了解企业不断变化的用人需求和学生实践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可将不同时期的行业变化及技术更新传达给学院,以方便学院适时调整目标和计划。

3.2 增强资金支持,提高师生参与程度

针对金融学院现有的师资队伍和实践实训环境和条件,不能有效满足提高学生实践实训能力的需求。学院需增强资金支持力度,更新完善各类实训基地硬件和设施。此外,为满足设备和技术的需求,学院可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相支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互惠互利。

对于毕业实习学生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学习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学校、企业和家庭三方可共同出资,以减轻学生在实践中的生活费用压力,提高实践实训质量。

3.3 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及时了解市场及行业用人需求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和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及时了解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课程实施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计划,协助学院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邀请校企合作研究专家、金融、投资类专业教授及一线教师、学校教育教学负责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综合讨论交流,建立起符合本校的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企业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校企合作质量,推动校企合作从技术、设备、资金、人才、文化等方面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胡亚会,苏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09):104-105.

【2】刘菊.关于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09):114-115.

【3】林琼,陈梅香,张君玲.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绩效评价及校企深度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1):129-135.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高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