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适宜生活场,塑幼儿良好品行
2021-08-06吴爱冰
吴爱冰
【摘 要】幼儿园生活场景是指创设真实生活场景以及相似生活场景,供幼兒参与生活学习,使幼儿在实践学习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思想认识。本文结合幼儿实际发展情况,从幼儿思维认知角度出发,与幼儿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场的体验学习,使幼儿在活动的表达、交流和讨论中获得启发与体悟,进而使幼儿的创造性和思维品行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场景;体验式学习;良好品行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8-0187-02
【Abstract】Kindergarten life scene refers to the creation of real life scene and similar life scene for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life learning so that children can acquire rich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good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in practical learning.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s thinking and cognition,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with children's real life, to guide children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experience of life field, so that children can get inspi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in the expression,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ion of activities, and then make children's creativity and thinking behavior develop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Life scene; Experiential learning; Good conduct
在教学实践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强调幼儿与生活场景的互动实践,要为幼儿提供持续性和完整性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贴近真实生活的实际体验中,尝试去自主发现知识,并在实践操作中应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促使幼儿在亲历体验过程中,实现创造性和思维品行的全面发展。
一、启发引导鼓励,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组织生活场景体验活动过程中,要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生动形象、持续完整的实践情境,激发幼儿的求知热情。
例如,在幼儿园木工坊的实践体验活动中,幼儿进入木工坊看到各种各样的工具,都跃跃欲试,想去摆弄这些木工工具。刚开始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不敢放手让幼儿尝试。但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我们越是担心,幼儿越是好奇。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危险,而剥夺他们探索求知的权利,于是我们选择面对困难,开始了木工探索之旅。“这是什么工具,是用来干什么的?”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瞬间炸开了锅,“老师,这个工具我认识,这个是刨刀,可以将木板削薄。”“我知道这个工具叫螺丝刀,是用来旋螺丝的哦。”幼儿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认识不同的木工工具。紧接着,他们纷纷选择工具和材料,尝试动手维修,有的小朋友用锤子修着小椅子,有的用螺丝刀修理床铺……在动手尝试中探究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幼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弱小,通过探究,他们会有意识地想办法保护自己、保护同伴。所以,教师应该满足幼儿动手尝试的欲望,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尝试。幼儿在体验木工活动中,善于发现各种问题,并尝试着用已有的各种经验解决问题,教师没有将办法直接灌输给幼儿,而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掌握到的能力是深刻的,难忘的。在体验中激发幼儿的好奇、探究欲望,促使幼儿可以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形成勇敢无畏的创造性精神和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木工坊的体验过程中,教师合理引导幼儿自由创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设计小桌子、木凳、小动物、大坦克等各种木工制品,使幼儿在和谐互助和共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潜能。同时教师结合现实情境,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引导,鼓励幼儿去思考去创作:“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天桥是怎样做成的?楼梯是什么形状?你可以做一个相关的木工制品吗?”教师通过科学引导将幼儿的思维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充分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让幼儿在合作互动交流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和坚韧不拔、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
二、创设种植活动,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菜园、花圃种植体验区可以拉近幼儿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让幼儿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植物的生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幼儿需要观察、照顾、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能够充分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种植的兴趣,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
例如,教师与幼儿一起来到种植体验区,实地观察后引发幼儿讨论:“我们可以在上面种些什么呢?”接着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考虑,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的资料,几天后再一起来分享交流。幼儿的年龄较小,注意力方面比较分散,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缺乏持久性,在体验种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种植一些比较容易成活,并且生长周期较短的植物。在播种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不同的种子种植的方法各不相同,藏着许多小秘密。“种子宝宝什么时候钻出来?”“大蒜应该哪边朝上?”种植前,幼儿将土地松土,把一些石块和野草清除干净,在土壤表面挖一个小洞的凹槽,将自己的种子小心翼翼地放在凹槽中,用土覆盖好,最后进行浇水。在这过程中,从讨论种植的植物——收集种子——种植,教师抛出问题,由幼儿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发展。播种完,如何进行植物管理?每个幼儿都要对自己所种的种子进行负责,在它成长的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如浇水、除草、施肥等,培养幼儿对种子的耐心和细心。幼儿通过整个种植过程,体验到种子从种植、发芽、出苗、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的变化,感悟生命的成长。
在种植体验区的生活场景中,對幼儿教学实现了全面的创新,让幼儿能够亲近大自然,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能够做到仔细观察,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观察情况,组织幼儿进行写生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进行绘画,幼儿在自然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也在自然中得到快乐的成长。
三、通过种植体验,培养良好品德
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水泥路和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幼儿与泥土和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很多幼儿失去了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创设了种植体验区,在种植体验的作用下,幼儿会认识到更多的蔬菜和水果,丰富自身的知识视野,幼儿亲身体验整个劳作的过程,也会逐渐端正对劳动的态度,养成劳动的良好习惯,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喜悦,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正的道理,倍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例如,幼儿参与整个种植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幼儿在种植完成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幼儿说:“我只知道,家里的蔬菜和水果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现在才知道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在地里种出来的,我一定要珍惜。”还有的说:“种植的过程太辛苦了,我以后一定要珍惜所有的食物,不能浪费了!”等。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进行采摘,将自己所种的蔬菜和水果采摘回幼儿园,经过清洗和加工后进行食用,让幼儿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幼儿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挑食习惯也慢慢出现了改变,食用自己亲手种植的食物,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所收获的果实,不仅可以自己使用,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义卖,将义卖所得的钱,再去买新的种子用于下一次的种植,还可以将自己的菜赠予困难人士,如行动不便的老人、经济困难的人群等,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教师在幼儿实践过程中,要理解幼儿个性的思想差异,努力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民主、平等、融洽的活动空间,促使幼儿自觉将自身的经验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获取更多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知识技能,使幼儿在丰富的体验感悟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
注:本文为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乡土资源拓展幼儿园体验式生活场景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PTJYKT1911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巧用幼儿生活馆,培养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科普童话,2019(21).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