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解梦境,体悟别样情愁

2021-08-06潘广玮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潘广玮

摘 要:学界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写作时期鲜有定论。教师备课时可采取个性化解读文本策略,围绕梦境设计任务群,探究词作的主题意蕴,感受词人对家破人亡、夫死书佚、动荡流离现实的强烈不满与无力抗争的无奈感。文章选取李清照不同时期以及同一时代不同作家的类似作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阅读,辨析词人意象处理的不用手法和前后期作品风格的差异,拓宽学生诗词阅读的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梦境解读;主题探究;风格鉴别;类比迁移

探讨一位词人的创作特色与作品价值,往往要将其作品置于词人生活的特定的社会背景与词的发展史背景中考察。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编录的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词,学界对其写于南渡之前还是南渡之后鲜有定论。这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有困惑与争论。对于这一情形,在备课时笔者采取个性化解读文本策略,引领学生从主题意蕴和作品风格两个角度探讨梦境意蕴,体悟词人寄寓在字里行间的别样情愁。

一、主题探究:不设定论,注重生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为李清照托梦抒怀言志之作,不少版本标明词题为“记梦”。在不设主题定论的前提下,沿着“记梦”这根确定的叙事主线,将主题探究作为开放性问题纳入教学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诗词鉴赏与思辨能力。围绕这个思路,笔者设计了下面的一组任务群:

1.编制一份简明的李清照创作年谱。(预习作业)

2.寻出“托梦之作”的暗示语。

3.概括梦境的特点。

4.知人论世解读梦情。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李词,对作者作品了解不多,布置学生完成任务一,能够帮助学生梳理作者的人生与创作历程,了解基本的词史知识,为提高课堂讨论效率做必要准备。第二个任务意在引导学生抓住“仿佛梦魂归帝所”的语境提示,明确“记梦”主线,以点带面,为文本解读找到一个适当的切入口。第三个任务旨在对梦境进行理解与概括:夜色将晓,满天云雾翻滚,如波涛卷涌;星河倾斜,似千帆舞动。短短的24个字,落笔奇兀,视角独特,为读者描摹出雄浑壮丽的梦幻之境。紧接着,词人用“仿佛梦魂归帝所”七字迅速收束写景,果断转换为叙事,引出天帝情意绵绵的问询。其间行云流水,绝不拖泥带水。大开大合之处,作者举重若轻,收放自如,展现大家手笔。在写景与叙事的转承衔接上,也是天衣无缝,上句“归帝所”,下句“闻天语”,自然天成,妙手偶得。第四个任务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由梦境解读转向情感体悟,提高鉴赏能力。这处赏析,首先抓住“殷勤”一词,突出天帝情义恳切的关怀带给词人无限慰藉与感动;其次抓住“归”字,假设以“到”“至”“去”等字替换,比较词意差别。在课堂探讨中,学生归纳“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更能表达词人到达天宫如同回家的那种轻松喜悦;“殷勤问我归何处”中的 “归”,不仅表意为行程的目的地,还有安身立命、安享生活的含义。

所有的梦境,都是对现实的折射。这里引导学生参照自己制作的词人创作年谱,阐述个人对两种创作年代观点的看法,提高思辨能力。从实践过程看,学生逐步统一了认知:单纯从“梦時”角度看,“晓雾”与“日暮”存在冲突,进而推论出“日暮”并非记述“梦时”,而是词人抒发人生感慨——借“路长”“日暮”隐喻世路漫长崎岖、年华驰逝将老的孤苦无依、漂泊流离的人世艰难;用“谩有”的愤激之语,传达词人对家破人亡、夫死书佚、动荡流离的现实的强烈不满与无力抗争的无奈之感。这样的理解,与嵌在梦境描述中的“殷勤”“归”二词隐然呼应,含蓄地表现出词人对孤寂冰冷的现世苍凉的失望与厌倦。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体验、心解、感悟文本意蕴,较好地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二、风格鉴别:纵横比较,加深体悟

《漱玉词》中有两首词,可以拿来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加深学生对作品风格的体悟。

其一是《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为词人南渡之前的作品。这首词的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以时间轴为线做纵向比较阅读。从意象看,这首词春意萌动,春雪晶莹剔透,寒梅丰润娇媚,月色玲珑皎洁,营造出一个清雅流丽、活泼鲜妍的意境。词境中词人兴致盎然,花人自持,沉醉共赏。全词纤巧绮丽,柔婉清媚,浓情蜜意,满篇流淌着词人陶醉于良辰、美景、爱情的幸福感。到《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除了表现在推陈出新横空出世的清奇警句中的审美追求一脉相承外,已然不见了轻盈活泼的生命朝气,取而代之的是对现实生活“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无限惆怅与愤慨。后一首词造语奇特,意境壮阔,意气奔放,与词人摆脱现实困境的人生理想丝丝相扣。两首词不论在主题还是在风格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二是《清平乐·年年雪里》,是词人南渡之后的作品。从创作的角度讲,词人表现了人生的不同时期赏梅的不同态度与感受,恰好能为我们推敲词人前后时期在意象处理的审美取向的差异提供了参考。对于早年雪中赏梅的细节,词人自述“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泼奔放、陶醉于爱情生活的女子形象,一个“醉”字,传神地表达出女为悦己者容的娇羞情态。“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一个“挼”字,道尽词人百无聊赖揉碎梅花宣泄愁闷的心境,不知不觉间眼泪把衣襟都湿透了,一位思念远游未归的丈夫饱受相思之苦心绪失宁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末句“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看着那晚来的风势侵袭,开放的梅花饱受蹂躏,大概很难见它的绚烂清好了。意象和情绪全然没有了原先的粉黛之气。如果说先前寄寓的是词人囿于个人天地的女儿情愁,那么后者寄寓的就是人事沧桑之感和永国之忧,是观照整个人生与社会现实之后产生“欲说还休”的深沉悲慨。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与词人前期作品的风格迥然不同。以此来衡量《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不难理解词人在“瞻之在前,从之还远”的梦境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借梦抒怀,语带双关,宣泄内心冲破现实束缚寻求精神归宿的强烈愿望,然而梦醒之后,面对无法摆脱的人生现实,恐怕只能意兴阑珊、空自惆怅了。

三、拓展阅读:类比迁移,提升素养

弗洛伊德认为,梦代表着被压抑的欲望的虚假满足。也就是说,看似虚幻的梦境往往隐含着现实生活中无法释放的欲望或情感。正因如此,大部分的记梦作品都采用时空跳跃、虚实对照的表现手法,触物类情,增强诗词的内容含量。深入领会诗词意境解读技巧,丰富个体情感体验,是落实学科育人、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笔者选取辛弃疾《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与《水调歌头·送杨民瞻》两首词作为拓展阅读的素材。以梦抒怀的词作有很多,之所以选择辛词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一是辛词深受李词影响,恰好增强了类文阅读的针对性;二是辛词中记梦作品的数量极多,“他629首词中有90首写了梦,占总数的14%”,极具代表性。

总而言之,李清照的这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结合个人身世,反映时代动荡,词境奇幻,笔力雄健,气韵慷慨,有苏辛豪迈奔放之姿,庄子浪漫洒脱之态,老杜沉郁悲慨之声。清代沈曾植称赞说,“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2],实是公允之论。

参考文献

[1]梁建邦.“划地东风欺客梦,一夜云屏寒怯”——读辛弃疾的写梦词[J].渭南师专学报,1986(02):54-57.

[2](清)沈曾植.菌阁琐谈[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