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双城经济圈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研究

2021-08-06

卷宗 2021年21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王 楠

(四川省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15)

2020年1月3 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之后,从国家层面再一次提出的新经济发展圈,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再次腾飞吹响了号角。2021年初,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21〕2号),明确提出2021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率先在重庆市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公共图书馆实现读者信息馆际互认和图书通借通还,并逐步推广到川渝两地其他公共图书馆,市民凭个人社保卡或身份证在两地公共图书馆享受阅读服务”目标。然而,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共有249个公共图书馆(其中四川省206个、重庆市43个),主管部门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划,长期以来保持着独立运行、各自为政的运行常态,其管理机制、业务规则、系统平台均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各图书馆由于时间、经费、收藏取向等原因,馆藏资料不可能面面俱到,独立运行的传统模式,人为地阻隔了图情资料的流通和互补,造成了图情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服务效能的明显不足。在此背景下,如何打破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各市(州)公共图书馆各自为政的传统服务模式,消除了读者在空间上的局限,构建成渝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体系成为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本文拟从管理机制、业务规则、经费保障入手,探讨成渝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的具体路径。

1 成渝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现状

1.1 四川省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现状

四川省实现了省馆、成都市馆与36个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服务,且业务开展时间超过一年。虽然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市图书馆使用不同的自动化业务集成系统,虽然这38个公共图书馆使用两种不同的系统,但双方通过实地放置与系统匹配的还书机,实现了四川省馆和成都市馆的通借通还,详见表1。

表1

四川省图书馆为了和国家馆保持一致使用“Aleph”系统,6个特色服务分馆和8个扶贫分馆均使用“Aleph”系统,这15个公共图书馆均已实现通借通还。成都市图书馆和22个使用“Iinterlib”系统的区县公共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具体而言,在成都市图书馆和22个使用“Iinterlib”系统的图书馆借的书可以在省馆归还,而在省馆和11个使用“Aleph”系统的图书馆借的书可以在成都市馆归还。四川省馆和成都市馆则定期通过放置的还书机实现通借通还。四川省馆、成都市馆与36个已实现通借通还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之间的服务方式如图1。

图1

1.2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现状

重庆市实施通借通还开始于2011年,以重庆图书馆为中心馆,统一使用Aleph自动化系统,统一提供技术和人员培训。图书条形码和磁条亦采用统一的标记和规格,目前有11个公共图书馆(重庆图书馆、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渝中区图书馆、大渡口区图书馆、江北区图书馆、沙坪坝区图书馆、九龙坡区图书馆、南岸区图书馆、北碚图书馆、渝北区图书馆、巴南区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超过50万册图书参与通借通还服务。

2 成渝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现实难题

2.1 平台各异,实施障碍突出

我国通借通还已开展超20年,由于图书馆智能管理建设之初,缺少全国一盘棋的规划,智能管理系统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各种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自成一体、互不兼容,馆与馆之间数据、资源不能共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超过15种,成渝经济圈涉及的市、区、县各类系统多达8种,形成智能管理平台孤岛化现象,从而制约了通借通还的发展。在实践中,即使使用了统一系统的两个公共图书馆,也可能因为不同的编码规则、不同的数据读写标准、不同的防盗校验设置等,也难以做到互联互通、互借互还。因为每一个馆在已有系统建立过程中不但进行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还涉及大量数据的重新录入和转移,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工作人员的重新适应等庞大的工作量;所以,为了通借通还而更换主系统在实践中不具可操作性。

2.2 借还规则,权限设置问题

成渝两地图书馆在借还规则、读者权限、有无押金、滞纳金缴纳等方面尚不统一。两地图书馆当前要实施通借通还,还需要在办证规则、借阅权限、违约规则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协调与统一。

2.3 文献流转效率低,流通成本高

图书流转是通借通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图书流转状况直接影响通借通还的质量和效果。从时间看,两地通解通还文献流转方式大同小异。重庆市市图书馆规定,主城区的文献流通由重庆图书馆负责组织物流配送,每半年运送各个分馆的图书。四川省图书馆的做法则是设置省图和市图两个总馆,两馆交换各自馆和所属分馆还回的图书后再分别和各分馆交换流通。这种流转方式,总体上存在效率低下、成本偏高的问题。

2.4 借阅处理延时,读者体验不佳

通借通还实施后,方便了读者当地借阅异地还书,但由于物流等原因,图书不能在第一时间回归本馆,从而造成借阅者的预约借书交付延迟。比如某人在甲馆借阅了图书,而后又在乙馆归还了图书,当图书进入乙馆后,自动管理系统会显示该书已换回,但实际上,该图书还未回到甲馆。若此时有人刚好预约了此图书,则会导致借阅延时,从而影响读者的借阅体验。

3 成渝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的实践路径

3.1 实施成渝图书馆通借通还的“两步走”战略

两步走:成渝经济圈涉及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数百家,智能管理系统五花八门,无论从工作量还是技术途径都很难做到一步到位,所以应先易后难,通过“两步走”战略逐步推进。第一步,可率先实施四川省图书馆和重庆市图书馆之间的通借通还试点,充分利用两个省级馆智能管理系统相同(两馆均采用Aleph系统),平台对接难度相对较低的优势,在两馆间开展通借通还试点工作。在两馆运行中获取相应的经验,建立可操作的规则、流程和方法。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开展第二步工作,在经济圈内将市级图书馆之间的通借通还纳入总体框架中,逐步建成成渝经济圈图书馆联盟,搭建起通借通还大架构,待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纳入县一级公共图书馆,从而真正建成成渝经济圈图书通借通还终极服务平台,形成跨越行政区域的图书情报大联盟。

3.2 采用成渝图书馆通借通还的“两条腿”方针

采用通借通还、线上预借预还“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将通借通还、线上预借预还这两套系统融合起来,两类读者的资源能互享共通,尽可能推动成渝地区图书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此外,对阅读成本不太敏感的读者而言,可以通过线上预约——物流送达——物流送还的方式使其尽快享受异地借、还的便利;对阅读成本敏感的读者而言,则可以按传统的通借通还模式进行。

3.3 构建第三方管理系统,兼容各馆的平台异构

成渝地区内公共图书馆采用的平台各异,实施通借通还服务的现实障碍较大,导致统一使用主系统的做法不具备可操作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路径应该是各馆保持原有系统不变的情况下,针对通借通还需求,重新搭建一个独立的小平台(系统),专门为通借通还服务,这样可以解决大系统的兼容问题,又可以绕开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再投入。具体而言,编写通借通还工作流程和规划,让通借通换有章可循:统一两地图书馆外借资料管理原则,统一借书证、借阅资格、原则、滞纳金、保证金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通借通还服务有序有效实施。

3.4 探索新型物流方式,提高图书流通效率

重庆、四川目前通借通还物流方式基本相同,均是分别以重庆市馆、四川省馆为中心,放射状专车分发回收。在两省市之间实施通借通还后,地理距离变长,由两馆继续专人专车流动则明显成本巨大。特别是该服务开放之初,流量必然较少,依然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流通,要么运量少次数多,成本剧增;要么运量多次数少,影响书籍到位速度,所以,探索新型物流方式是通借通还模式下的必然选择。在实施通借通还的初期,图书馆应尝试与商业物流公司形成物流合作伙伴,借助公共物流平台,开展物流活动;后期,当通借通还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成本低于或等于公共物流成本),再组织自己的专门物流渠道。

4 结语

通借通还服务为图书馆开拓了新的文献资源共享方式和读者服方式务,成渝双城经济圈通借通还一旦达成,将极大地方便读者就近、便捷地享受两地海量的图书馆文献资源。通过双城范围内各公共图书馆的合作与联系,逐步建构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双城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与服务,进一步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助力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