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河道治理的措施
2021-08-06王昊
王昊
(深圳市广汇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1 河道治理
河道治理主要指对河道区域进行管控,在实现河道的防洪、排涝以及引水等功能的同时,对河道生态系统采取恰当措施,使其恢复至健康完整的状态。河道治理可对中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其在生态理念中具有重要地位。
2 河道治理的必然性
首先,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到达一定程度,因此有能力、有条件进行河道治理,实现生态河道;其次,生态河道不仅能够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性,还能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保障作用;最后,河道治理是一项有利于后代的伟大工程,可以保护环境,为后代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河道治理具有必然性。有关部门应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升河道治理工程质量,加强其社会与经济效益。
3 河道治理原则
有关部门不可盲目开展河道治理工作,而是应遵循一定原则与标准,以此实现生态河道环境。结合相关资料,文章总结出以下几项河道治理原则(如表1所示)。
表1 河道治理原则表
4 目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响应生态文明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关部门已积极开展河道治理工作,但在实际治理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结合相关资料,文章总结出以下需要解决的河道治理问题。
4.1 水源污染严重
水源污染严重在河道治理中属于常见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与工业水平不断发展,河道污染已到达一定程度。其中,建筑物与水源的距离正在不断缩减,因此部分居民将各类生活垃圾投入河道,导致河道受到污染,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工业对河道造成的污染最为强烈,经过处理的废水工厂多是将其排放至河道。此类做法对河道自净功能产生影响,使城市水源质量锐减。如若未及时杜绝该种行为,群众生活质量将持续下降,甚至干扰到日常用水。
4.2 河道淤积
首先,因多方面因素影响,河道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河床发生淤积;其次,河道护岸结构与河道治理要求不符;再次,因城市经常开展扩建道路、修建房屋等工程,需要占用河网,所以河网面积正在迅速缩减,导致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水资源储存量下降,甚至对河道基本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5 河道治理措施
5.1 恢复河道生态
该项措施可划分为以下几点:①修复河岸植被。首先,有关部门应选择能够恢复、巩固河道生态系统以及适宜栽种的植被。其次,将其种植在河道支流河岸等区域,使其充当缓冲带,对河岸附近的生物提供保护作用。②修复河道形态。主要指修复河岸上的浅滩与深塘,其不仅有助于形成水紊流,而且对提升河道生物多样性具有促进作用。③生态化改造。目前,硬质性河床已对河流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为恢复河道生态功能,相关单位必须针对河底进行生态化改造。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对河床防冲功能、水质净化以及营造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满足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以此为基础,工作人员应对硬质河床进行拆除,并建立砂卵石河床。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结合驳岸改造对河道断面形式进行调整,充分体现主河槽与河滩地之间存在的区别。此外,为避免驳岸存在安全风险,工作人员应通过设置干砌石,为其提供基本保障。④驳岸生态化。驳岸结构若为浆砌石等硬质结构,将导致河道岸线缺少自然生态特征,其不仅能够对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补给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旱季基流补给产生干扰。因此,为恢复河流生态,相关单位必须对驳岸实施生态改造,以此为河流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采取“装配式生态挡墙+多孔生态护坡”等驳岸材料。
5.2 多样化河道设计
在河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多种设计方式与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采取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横断面设计方法(如表2所示)。科学利用纵断面设计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河道栖息地质量,还能够有效减少河道治理工程成本,并形成急流与缓流,丰富生物群落。而科学利用横断面设计方法能够加强河道边坡布局的合理性、堤线与水面之间的距离。
表2 河道设计方法表
此外,在护岸结构设计中,应对河流生物生存环境与繁殖环境给予高度重视。例如:根据蛙类与河流特点,设计出适宜蛙类生存的两栖护岸。目前,中国在河道治理中所采用的护岸结构多是石笼网护岸,该种护岸结构包括柔性护岸结构与直立式护岸结构等,具有自净等多项功能,对河道治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3 加强防护
在河道治理中,岸坡防护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指对河道岸坡进行设计。首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如果岸坡原始形态符合生态要求,则应避免对其造成影响,或在保持其原貌的基础上,轻微改动局部区域。其次,应避免使用混凝土等护坡形式,虽然此类护坡具有极强的抗冲击、抗冲刷能力、使用寿命长,但其并非适用于任何岸坡设计。正确做法应是结合实际河道情况,科学选择护坡形式。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护坡如下:石材护坡、木材护坡、植物护坡。石材护坡应首选卵石等天然石材,该种护坡形式有利于河道中的微生物生存,其可附着在石材表面进行繁殖等活动,而石材之间存在的缝隙能够充当其余生物的栖息地,显著改善河道生物的生存环境;木材护坡包括木桩栅栏等护坡形式,此类护坡极易被微生物附着,但抗冲刷能力较差;植物护坡在护坡形式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不仅可以为河道生物提供最优质的栖息环境,还能够对河道治理产生积极影响。
5.4 构建植物群
通过在河流中种植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净化水质,其原理如下:多数水生植物能够大量吸收营养物质或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在受到污染的水体中种植具有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使其利用自身的特殊功能,将水中的有害物质降解或者吸收到体内,从而达到有效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的。此类做法不仅与中国国情相匹配,而且还具有成本较低、绿化环保等多项优势,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此外,在对其进行构建时,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①与城市防洪要求相匹配,为城市防洪提供基本保障;②围绕植物造景与乡土树种,并突出强调环境效果;③必须充分结合实际地理环境,打通河道两岸的同时,满足社会多元化功能需求;④谨慎处理城市用地、城市交通、建筑与河道之间的关系,争取实现“生态走廊”的建设;⑤充分加强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等,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6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对群众生活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应加强河道治理力度,采取恰当措施,争取优化全国河道水质。基于此,群众生活质量将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