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病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治疗效果及效益分析
2021-08-06张燕蒋丽刘洁姚婷婷谢玉珊陈灵
张燕 蒋丽 刘洁 姚婷婷 谢玉珊 陈灵
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病症之一,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血胆红素水平的急剧升高,继而引发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等症状[1]。临床上将新生儿黄疸分成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两类,前者常发生于日龄2~3 d新生儿,且一般在7~10 d自行消退[2]。后者的发生时间则可早期前者,亦或是在出生后1周方才出现,具有持续时间更长以及对患儿的危害更大的特点[3]。如不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患儿体内的胆红素蓄积,累及其他器官,甚至影响患儿的神经系统,导致听力障碍、智力障碍以及共济失调等,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4]。蓝光治疗作用在于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继而促使临床症状的消退[5]。目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要求患儿入住新生儿科病房,采用无陪护或家属定期探视管理模式,导致母婴分离,进一步导致母亲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产后恢复[6]。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日间病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治疗效果及效益并进行科学的分析,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纳入条件[7]:出生日龄均<42 d;均经皮测黄疸<300 μmol/L,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均为单纯病理性黄疸; 均无严重原发疾病。排除条件:合并其他严重原发病的重度黄疸患儿; 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或失访者; 正参与其他研究; 母亲或(和)家属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患儿。所有新生儿父母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获批于医院伦理委员会。观察组中男57例,女43例;日龄1~20 d,平均 5.45±2.03 d;体质量范围2.1~5.4 kg,平均 3.66±1.31 kg;新生儿类型:早产儿40例,足月儿60例。对照组中男56例,女44例;日龄 1~20 d,平均 5.42±2.01 d;体质量范围2.0~5.3 kg,平均3.62±1.30 kg;新生儿类型:早产儿39例,足月儿60例,过期产儿1例。两组性别、日龄、体重、新生儿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患儿具体情况可考虑予以适量的静脉补液处理,保证充足的水分以及热量。全部患儿进行光疗前采用黑布罩遮盖患儿双眼,包好尿片,遮盖肛门、会阴,同时充分裸露其他部分,以双面蓝光箱进行持续蓝光照射,维持一定的箱温。
对照组患儿间隔期间仍入住儿科普通病房接受观察,直至病情完全康复为止。
观察组患儿的日间病房开放时间为8:00-17:00,每天共9 h,在当日治疗完毕,通过医师评估后可由家属抱回家照护,直至下一次光疗时再入院接受治疗,如此循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光疗时长、住院天数以及治疗费用,治疗前后患儿母亲心理状况变化情况,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价[8], SAS评分临界值为50分,SDS评分临界值为53分,分数越低,焦虑、抑郁情况越轻。
采用我院自制的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对所有患儿父母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点:①环境;②护理人员;③医生。每个方面评分0~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家属满意度越高。并发症主要包括腹泻、皮疹以及发热。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2.0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光疗时长、住院天数以及治疗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儿光疗时长、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光疗时长、住院天数以及治疗费用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母亲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母亲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母亲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母亲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环境、护理人员、医生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病理性黄疸可能引发胆红素相关性脑病,进一步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以及听视力造成无法逆转的损伤,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生活质量,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降低了家庭幸福指数[9-11]。由于产妇正处于生产初期,若无新生儿吸吮刺激乳汁的分泌,极易引发乳汁分泌不足,同时可能导致部分产妇出现乳腺炎以及乳腺管堵塞[12-13]。此外,无法陪伴住院患儿的家属因被隔离于病房外,极易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甚至引发医患纠纷影响家属的满意度降低[14-15]。家庭式蓝光照射是有效解决上述母婴分离焦虑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蓝光箱光源无法得到专业化的控制,加之护理不专业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对患儿的皮肤、眼睛造成损害。因此,相关指南并不推荐家庭蓝光治疗[16-17]。另有相关研究报道指出,母婴同室可有效促进母婴的肠道菌群健康,而由家庭支持和参与的新生儿治疗照护,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新生儿及其父母的需求,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降低再入院风险,继而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建立[18-19]。
本文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光疗时长、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了日间病房可缩短减少光疗时长以及住院时间,同时减少医疗费用。分析原因,日间病房通过完善病房布局、制度以及流程管理,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母婴分离时间,同时有效促进床位的合理化应用,严格控制医院感染,减少了医疗费用[20]。此外,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母亲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日间病房可有效改善病理性黄疸患儿母亲的心理状态。究其原因,相较于普通儿科病房而言,日间病房可促使患儿家属守护于患儿的身边,从而使得患儿在哭闹时,家属可进行及时有效的安抚。同时,当患儿需要喂养时,可实施家庭式的亲肤式母乳喂养,从而促进了母婴之间感情的建立,且有效缓解母亲因和患儿分离所致的焦虑、抑郁等一系列负性情绪。另外,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环境、护理人员、医生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考虑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日间病房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患儿及其父母的共处时间,从而有效避免患儿家属因被限制探视患儿而出现的一系列不良情绪,同时日间病房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家庭经济开支,继而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良好建立。
综上所述,日间病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相较于普通儿科病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更佳,可缩短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此外,日间病房有效减轻患儿母亲的心理负性情绪,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