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尹姞器及相关问题研究

2021-08-06

殷都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郊野桃林金文

韩 雪

(1.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06;2.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一、尹姞宗室考

尹姞器共有2件,一件现藏于美国纽约奥尔布莱特美术馆。该器颈部饰有一圈弦纹,腹部满饰卷角兽面纹,时代为西周中期前段(4)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文物出版社,2017年。。另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公姞器与此器形制相似,大小相若,纹饰相同,时代当属同时。将其铭文释写如下:

两铭同记“天君”,知尹姞和公姞应为一人。

穆公又见于穆王世之盠尊、盠方彝及穆公簋盖铭,学者据穆公簋盖所饰不分尾凤鸟纹为穆王时期的主要特点,将穆公簋盖的年代定为穆王晚期(5)李学勤:《穆公簋盖在青铜器分期上的意义》,《文博》1984年第2期。。近年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霸国墓地出土霸姬盘,铭文亦见穆公,时代在穆王世,可明穆公主要活动于周穆王时期。唐兰认为尹姞器中的先王指穆王(6)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465页。,其说可从。

“穆公”究竟为生称还是死谥,学者意见不一。李学勤认为尹姞作器时穆公已逝,(7)李学勤:《穆公簋盖在青铜器分期上的意义》,《文博》1984年第2期。然而穆公其名其事见于穆王世的盠尊、盠彝、穆公簋盖等器,穆公为生称可明。尹姞器中所称“穆公”也不能例外,当为生称,其时健在。

公姞与尹姞为一人。作为穆公之妻,尹姞或公姞(8)学者曾对公姞、尹姞称谓进行讨论。陈梦家认为公姞或尹姞乃身份地位称号与姓的结合,公尹为尹姞之夫穆公的称号,详见氏著《西周铜器断代》(上册),第135页。李学勤则认为尹姞为姞姓尹氏之女,世为周王朝卿士,其说详见氏著《新出青铜器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据西周金文可知,周朝之尹并非世袭,如康王世皇天尹为召公,昭王世之尹氏为周公之子明公,西周晚期天尹则为虢仲,故李氏之说不可据。比较两家观点,余意以陈说为长。相当于外命妇。《周礼·天官·内宰》:“凡丧事,佐后使治外,内命妇正其服位。”郑《注》:“内命妇谓九嫔、世妇、女御。郑司农云:‘外命妇,卿大夫之妻,王命其夫,后命其妇。’”贾《疏》:“郑司农云‘外命妇,卿大夫之妻’者,《丧服经》‘大夫命妇’传云:‘命妇者,其妇人之为大夫妻者也。’郑彼注云‘命者加爵服之名,自士至上公凡九等,君命其夫,则后夫人亦命其妻矣。’”孙氏案:“据郑彼注,则《丧服传》大夫妻关上公及卿妻言之,与此经以卿大夫妻为外命妇合。……统言之则卿大夫妻同受后夫人命,亦通称外命妇矣。”(9)(清)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2013年,第522-523页。器铭后云尹姞受到天君赏赐,一如文献所载命妇受后夫人赏赐之制度,知天君的身份当为王朝的女君。

“穆公作尹姞宗室于繇林”。“作”有建造、营造之义。商代甲骨文有“作邑”“作寝”和“作宗”的记载,皆用为营造之义。

□子卜,争贞:作王宗? 《合集》(10)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78-1983年。为行文方便,文中简称为《合集》。13542

“王宗”指商王宗庙。“作尹姞宗室”与卜辞“作王宗”同例,皆指建造宗庙。此句言穆公为其妻尹姞营造宗室,地点在繇林。

繇林,陈梦家以为即桃林,地在陕州桃林县西,(11)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上册),第135页。可从。钱穆《史记地名考》将桃林落实在今阌乡县西,自潼关至函谷一带均为古代的桃林之塞(12)钱穆:《<史记>地名考》(下),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855页。,为文献所记周武王伐商后放牛之处。《周书·武成》云:“放牛于桃林之野。”(13)(宋)蔡沉:《书集传》,中华书局,2018年,第150-156页。繇林,或可理解为繇之林,“林”为郊野之名。典籍显示,林更在郊、野之外,如《诗·鲁颂·駉》:“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毛《传》:“坰,远野也。邑外曰郊,郊外曰野,野外曰林。”郑玄《笺》:“必牧于坰野者,辟民居与良田也。《周礼》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14)(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2011年,第1063页。可证古人放牧牛马当远避良田,牧于野外,这与前述武王放牛于桃林之野吻合。准此则知,尹姞宗室位于繇之郊野。商代甲骨文显示,商王宗庙不仅建于商邑内,郊野亦有宗庙。卜辞云:

索于敦,戒示?

受(授)于宗北?

丙戌卜,侑于父丁,叀(惠)彘?

(《合集 》22072)

敦地位于今河南范县,(15)冯时:《中国古文字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349页。已属大邑商之郊野。“宗北”即宗庙之北,卜辞云索祭于敦,知敦地也有商王宗庙。商有郊野之宗庙,周承商制,尹姞宗室建于郊野有据可循。

宗室或宗庙均指大宗之庙。如《诗·召南·采蘋》:“于以奠之?宗室牖下。”毛《传》:“宗室,大宗之庙也。”郑《笺》:“宗子主此祭,维君使有司为之。”(16)(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第80-81页。马承源则将“作尹姞宗室”之“宗”读为“崇”,“崇室”意为崇高之屋。(17)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三),文物出版社,1988年。然而商周金文中有“新宗”“韩宗”“宗君”“宗室”“宗妇”“宗子”等,无一例可读为“崇”者,故铭文“尹姞宗室”之“宗”应读为本字。穆公“作尹姞宗室”即穆公为其妻尹姞营建宗庙建筑。然何以为女性立庙?其原因值得讨论。

女性有宗庙,于文献有征。《诗·鲁颂·閟宫》:“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毛《传》:“閟,闭也。先妣姜嫄之庙在周,常闭而无事。孟仲子曰:是禖宫也。”(18)(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第1077-1078页。可知周之女性始祖姜嫄有宗庙,称作“閟宫”,又称为“禖宫”。古代天子后妃于仲春之月祈生,其地点便位于郊外禖宫。《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代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19)(清)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2012年,第425页。知周王后妃祈生必当临于周人女性祖先姜嫄的宗庙,即郊外的禖宫。陈梦家曾提出高禖与祖庙、郊社为一处,高禖用石,行于山丘隐秘之所。禖字意为私密、密闭,取其秘而不宣的含义。(20)陈梦家:《高禖郊社祖庙通考》,《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7年第3期。这与姜嫄宗庙常闭而无事、称为“閟宫”相合。穆公在郊野为尹姞营建宗庙,当与周王后妃祈生的禖宫性质相同,应出于穆公家族祈生的需要。

此外,女性专属宗庙为商周金文时有所记,如下:

子作妇卣 《集成》5375

尹姞宗室应为后世子妇于仲春之月祈生之禖宫。陈梦家言郊禖用石,立于山丘隐蔽之所。《博物志》:“桃林,在弘农湖城县休牛之山,有石焉,曰帝台之椹也。五色而文,状如鹑卵。”(23)(晋)张华撰,范宁校证:《博物志校证》,中华书局,2017年,第123页。知桃林之地有石,或正为郊禖祈生之石。天君来到尹姞宗庙的日期为周历六月,相当于农历二、三月,正为仲春时节,与古人仲春之月郊外祀禖之制相合。尹姞宗室建于繇之林,为宗室子妇用于祈生的场所可明。

二、天君身份考

周王后通常以“王+女姓”的形式体现,如王姒、王姜、王姞,个别称作“王妇”(《集成》10240),必冠以“王”字示其身份,昭王后王姜虽可称君(作册睘器,《集成》5407、5989),知“君”可为女君,但不得称“天君”,故以“天君”为王后之说无据。

太后为王母,如“王作王母兽宫尊鬲”(《集成》602)。或在女姓之前冠以“帝”称,周王死后,于宗庙立主称“帝”,故其遗后因“帝”而称,商卣之“帝姒”亦为太后之称谓。(26)冯时:《周廷遗妃与献妇功》,《考古学集刊》(第22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可见“天君”也非太后。

“天君”应为太王太后。金文之“君”并没有性别限制,可统用于男、女。而“天”则为至高无上之意,(27)《说文·一部》云:“天,颠也,至高无上。”周王称“天子”,意为天之子,而以“天”为至高无上者则有“天君”“天尹”。

作册大方鼎 《集成》2759

虢仲命公臣司朕百工……公臣拜稽首,敢扬天尹丕显休。

公臣簋 《集成》4184

尹为百官之长。召公于康王世称为“皇天尹”,其在周初与周公共同辅政,主西方之政,至康王时已年寿甚高,地位独尊,故称“皇天尹”。西周晚期之虢仲亦为王室之天尹,统领百官,地位尊崇。“皇天尹”实即“天尹”,“皇”字为美大之称。《白虎通义》卷二:“皇,君也,美也,大也。天人之总,美大之称也。”(28)(清)陈立:《白虎通疏证》,中华书局,2011年,第44页。值得注意的是,召公与周公同时或更长,其为康王祖辈。西周晚期伯克壶铭云:“伯大师赐伯克仆卅夫,伯克敢对扬天右(君)王(皇)伯友(休)”(《集成》9725),该器铭文仅有宋人摹本传世,难免有讹误之处,如“既生霸”的“霸”字仅存雨字头,读者只能根据上下文进行订正并释读。马承源认为“天右”的“右”字实为“君”字的摹误,天右无义,且金文屡见“天君”而不见“天右”;“王”读为“皇”,“友”通“休”,其说可从。(29)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三),第218页。天君即言天尹,铭文称伯大师为“天尹”,他也应该属于时王的祖辈。综上,金文称“皇天尹”“天尹”或“天君”者,必满足以下三点:官职权力为百官之长,年龄寿考,属在任周王的祖辈。

依此标准分析尹姞、公姞二器中的周王之配——“天君”,当为时王的祖母,即王朝的太王太后,二器年代如属懿王世,则“天君”自为穆王之后。

西周早期金文亦见“天君”,铭文如下:

征人鼎 《集成》2674

癸亥,我天君鄉(饗)饮酒,赏厥征斤贝,用作父丁尊彝。

征人簋 《集成》4020

两器铭辞首句以干支纪日,沿袭晚商传统,类于武王器天亡簋,为周公改制之前所特有,时代当属成王早期。行赏者“天君”应为成王的祖辈,而周初称得上“天君”者唯有文王之配太姒,太姒之显名不仅见于文献,还见于穆王时铜器班簋。根据文献记载,太姒为有莘氏女,为文王生育十子,成武王、周公之德,她在《列女传》中为周室三母中最贤明的一位,其德谓“仁而明道”,为君子所嘉。此外,伪《古文尚书·泰誓中》云:“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注](宋)蔡沉:《书集传》,第150-156页。 《论语·泰伯下》:“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马融训乱为治,以此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注]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第553-559页。知武王十位治臣中除了周公、召公九人外,还包括一位女性,即文王之配太姒,其在周初政治中极为重要,太姒被称作“天君”,再合适不过。或出于时人对商王纣唯妇言是听而亡国的避忌,文献对太姒参与王朝政治的描述并不多,西周早期“天君”二器则为丰富太姒事迹提供了珍贵线索。太姒因成王年幼临朝称制,如同后世皇帝幼弱而以太皇太后为实际掌权人一样,她是西周早期相当重要的女性角色。

《汉书·外戚传》:“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適称皇后。”(30)(汉)班固:《汉书》,第3935页。此外,其他文献也不乏德高望重的太皇太后之记载,如汉武帝时尊祖母窦太后为太皇太后;汉哀帝祖母为太皇傅太后;北魏孝文帝时尊文明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等等。西周早中期金文所揭露的这两位太王太后,分别为文王之配和穆王之配,她们身份尊崇,德可服众,故被尊称为“天君”,是西周后宫中的重要角色。

综上,本文结论可概括为两点:其一,穆公于郊野为尹姞建造宗庙,性质相当于文献中的閟宫或禖宫,与穆公家族祈生密切相关。其二,西周金文所见女性“天君”,身份实为太王太后,这对西周时期的女性称谓制度以及后宫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郊野桃林金文
桃林沟见闻(外一首)
语法填空专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香港的郊野公园
囧版三国之桃林争夺战
桃林村(外一首)
香港争论是否开发郊野公园
桃林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