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骨文“枝”“条”“萌”“耑”“倒”考辨

2021-08-06韩江苏

殷都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根须中华书局形体

韩江苏

(安阳师范学院 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安阳 455000)

甲骨文中有五个字,分别作以下形体:

以上五字均从止,有的还从小点。区别在于止的开口方向向上或向下、小点的位置及多寡、及止上下所连带的不同形体符号。止、小点、一横及根(根须)的不同形体符号聚在一起,形成具有不同形、音、义的五个字。因五字是由一事物孳乳出来的,便于理解,故对此五字一并论证,以探讨古人在观察事物及造字方面的智慧。不妥之处,恭请方家正之!

一、甲骨文“枝”字辨析

(一)枝字偏旁部首分析

根据枝字的释读,先分析甲骨文枝字所从偏旁。枝字上从止从小点,下从根符号。分析论证于下:

1.甲骨文发现以来止偏旁研究概述

图1 足迹形

2.甲骨文枝字偏旁符号与实物对比论

甲骨文木字,其竖笔画表示树木的主干,下面表示树木之根,上面表示树冠。党相魁谓:“《说文》:‘枝,木别生条也。从木,支声。’ 徐锴《系传》:‘自本而分也,故曰别生。’……《毛传》:‘枝曰条,浑言之也。条为枝之小者,析言之也。’”(7)党相魁:《释甲骨文“枝”》,第20—25页。若用现代汉语表达,即从树木主干上分叉出来的小木,叫(树)枝,比树枝更细小、稚嫩者叫(枝)条。树干、树枝、枝条的大小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

图2 树枝

(二)“兹枝云”解

图3 乌云

二、甲骨文“条”字辨

图4 树木实物 木字 枝字 条字

(一)条定义与实物形体论

图5 枝条实物与条字

(二)甲骨文中条字的用法

条字源于树枝枝条的象形会意。甲骨文中,条字既用作动词,也用作地名,卜辞如:

1.贞王条戈人?

贞王弗条戈人?《合集》775正

2.……往,不条,鬼日?《合集》14293正

3.□□〔卜,宾〕贞妇〔婐〕……微隹有条?

贞不有条? 《合集》2484正

4.禽无其条来自南?允无条?《合集》5477正

6.壴弗条有祸?《合集》13515

7.丙寅,子弗条?祸?《合集》22293

8.勿帝于条?《合集》368

9.□□〔卜〕,□,贞夫…于条?《合集》7903

三、甲骨文“萌”字考

该字所从之点,很有特征,上部止偏旁所从有两点、三点或无点者,下部斜竖两侧有两点或无点者。据此判定,该字上下均有点者才是其字形的正常写法,其他多一点、少一点或无点之字,是该字的同字异形体。小点符号跟字义有密切关系。

(一)甲骨文萌字下的斜竖及含义

该字上面从止从小点,表示稚嫩的枝(条),下面的一斜竖,若理解为还没有长出分叉的根须、只是一根直直的根茎,则有助于其字义的考证(见图6)。自然界中,一般植物的根茎,埋在土壤里,会长出根和更多的根须。根及根须多,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就多,地面上的植物才能枝繁叶茂,《论衡》谓“根茎众多,则华叶繁茂。”(20)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第616页。正是根、根须与植物茂盛关系的真实写照。

图6 土壤下之根茎

(二)种子发芽简论

植物在什么状态下呈现出土地上孳出枝杈、土地下仍一根茎?就是种子发芽。“芽是植物刚长出来的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部分。”(2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490页。通俗地讲,芽就是(种子)发芽形成植物的幼体。《说文》:“芽,萌也。从艸牙生。”“萌,艸木芽也。”段注:“木字依《玉篇》补《说文》,以艸木芽、艸木干、艸木叶联缀成文,萌芽析言则有别。《尚书大传》:‘周以至动、殷以萌、夏以牙是也。’统言则不别。故曰:‘萌,艸木芽也。’”(2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37页。依《说文》所载,芽即萌,萌即芽,两者相互解释。

植物种子发芽跟人类社会的关系密切,故草木、种子发芽萌动,典籍中多见记载,《礼记·月令》谓:“安萌芽,养幼少。……句者毕出,萌者尽达。”郑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23)阮元:《十三经注疏》,第1363页。又:“天地和同,草木萌动。”(24)阮元:《十三经注疏》,第1356页。《礼记·乐记》“草木茂,区萌达。”郑注:“屈生曰区。”孔疏:“‘屈生曰区’者,谓钩曲而生出,菽豆是也。”(25)阮元:《十三经注疏》,第1538页。《管子·五行》“水解而冻释,草木区萌。”注“萌芽区别而生也。”(26)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869页。《孟子》:“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植物的萌芽)之生焉。”(27)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第775页。文献中,萌芽、句萌、区萌、萌蘖,均指植物种子发芽。植物种子发芽有弯曲而生和(笔)直而生两种形式。由种子发芽本义引申为开始发生、产生等引申义,《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而知萌,见端以知末。”(28)王先谦:《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2003年,第179页。用现代汉语谓即“圣人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情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结果”。以上引文是植物萌芽与典籍所载萌在语言中常见现象。

(三)根据字形分析萌字义

图7 长出地面之芽

(四)甲骨文中萌字用法

甲骨文中,萌指时辰,卜辞如:

11.□寅卜,今萌日…《合集》30645

12.萌日,有〔正〕?《合集》30646

14.贞于乙日萌西,王受佑?《合集》27202

“萌日”在甲骨卜辞中,凡三见,说明萌日是一固定词组。萌是日的修饰词,指的是太阳的某种状态。与植物发芽相比,萌日与萌芽是两种实物的形态,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是释读有误,还是他们之间有内在逻辑关系,需要论证。

后世文献中“萌阳”一词可辅证该字当释读为后世之萌字。《后汉书·章帝纪》:“方春生养,万物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30)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第148页。其含义为春天正是生养的时候,万物种子发芽,应当助阳萌动,使发育得时。阳气上升,发生在春天,与一天内早上太阳升起阳气上升有相同性。此处“萌阳”指一年中上升的阳气。晋郭璞《蚍蜉赋》:“感萌阳以潜步,知将雨而封穴。”(31)李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第4206页。蚁的他名叫蚍蜉,《太平御览》谓“蚁封户穴,大雨将集。”(32)李昉等:《太平御览》,第4204页。萌阳当是从太阳每一天早上升起而引申出春天阳气上升之义。

中国古人遵循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35)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第966页。的作息规律,日出时分,是人们一天劳作的开始。商代也不例外,故商王占卜“萌日”即日出时辰,从事外出、祭祀、杀伐牺牲等活动与否,或是否吉利。

以上是萌字作为时辰含义在甲骨文中的用法。甲骨文中萌是象形会意字,现代汉语中萌为形声字。

(五)小结

萌字本义指种子发芽状态。甲骨文萌字正是种子发芽的真实写照。其中的一横,代表土壤平面,上面象止的形体,表示植物分出的枝杈,小点表示刚长出的枝杈稚嫩水多。下面的一斜竖符号,表示植物之根没有长出根须的直根,两侧的小点表示其直直的根(茎)稚嫩水多。因种子萌芽是一个动态过程,植物的幼芽有破土而出的现象;太阳也有从地平线下冉冉而生过程。人们正是看到两种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故以植物之萌以称呼太阳之萌。

四、甲骨文“耑”字辨

(一)耑字释读学术回顾

(二) 甲骨文耑字形体与字义分析

其隶变轨迹推论如下:该字上从止从小点的偏旁与符号,与艸木之屮同义,后讹变或伪变成“山”符号;根须符号演变成“而”符号。

五、甲骨文“倒”字考

(一)倒字与耑字比较研究

图8 耑字对应植物形体

图9 根须之倒立

图10 《甲编》113

(二)倒字在典籍中的应用

倒字在先秦、秦汉文献中为到字,《庄子》:“春雨日时,草木怒生,铫鎒于是乎始修,草木之到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成玄英疏:“铫,耜之类也。鎒,锄也。青春时节,时雨之时,凡百草木,萌动而生,于是农具方始修理。此明顺时而动,不逆物情也。植,生也。铫鎒既修,芸除萑苇,幸逢春日,锄罢到生,良由时节使然,不可以人情均度。”《释文》:“……《司马》云:‘锄抜反之更生者曰到植。’卢文昭:‘到,古倒字。’”(42)郭庆藩:《庄子集释》,第942页。即用锄头把杂草树木连根拔起后,草木之根位于上,草木枝杈位于下,在这种状态下,杂草树木倒立而又生长者。《淮南子》:“春风至则甘雨降,生育万物,……草木荣华,鸟兽卵胎,莫见其为者,而功既成矣。秋风下霜,倒生挫伤,草木注根,鱼鳖凑渊,莫见其为者,灭而无形。”高注:“草木首地而生,故曰倒生。”(43)何宁:《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第36页。《庄子》、《淮南子》所记载的是自然界杂草树木上下颠倒、倒立而生的状况。

后人把上下倒转、方向颠倒、颜色对立、观点正误者也称之倒。《尚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44)阮元:《十三经注疏》,第185页。即商王朝前方的士兵倒转戈头(指他们投降周人),攻打商王朝后面的军队。《吕氏春秋·爱类》:“公之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高注:“谓惠子言行何其到逆相违背也。毕沅曰:古‘倒’字皆作‘到’。”(45)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页,第1474页。《庄子·天道》:“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疏:“迕,逆也。不识治方,不知次序,颠倒道理,迕逆物情,适可为物所治,岂能治物也!”(46)郭庆藩:《庄子集释》,第474页。后世文献中“颠倒”一词还连在一起出现,《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郑笺:“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47)王先谦:《诗三家义集注疏》,中华书局,1987年,第382页。成语有“颠倒是非”“颠倒黑白”“颠来倒去”“颠三倒四”等,其本义均来自上下倒转、左右对转之本义。

(三)甲骨文中倒字用法

20.□子卜,□,贞倒……?《甲编》113

(19)辞义为商王朝的某侯伯将讨伐倒这个族?(20)辞中“倒”字所在文句,辞残较甚,或指人、族名。

甲骨卜辞中,倒为人名、族名的统一。倒字字义无法通过甲骨文语境以验证。

(四)从甲骨文字到后世倒字形体演变推论

至的本义是到,卜辞如:

21.癸酉卜,王,贞自今癸酉至于乙酉?邑人其见方印?不其见方执?《合集》799

22.贞今二月师般至?《合集》1113

总结 《说文》载“止”之义当有所本枝、条、萌、耑、倒五个甲骨文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从草木枝杈与根(根须)符号。因根符号有别,甲骨文中用法也不相同,说明了这是五个形、音、义完全不同的文字。与草木下基相关的五个甲骨文字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甲骨文字形甲骨文异形体字所从偏旁符号及含义释读者枝上从止从小点;下从符号,为根的象形符号党相魁条上从倒立之止;下从柔弱无力枝条之形叶玉森萌上从止从小点从一横;下从没有长出枝杈的直根,因植物种子之根刚生长,从小点表示其稚嫩韩江苏耑上从止从点或一横,下从根须状符号罗振玉倒上从根须状倒立符号,下从倒立之止从小点,是耑字所从符号的本末倒置韩江苏以上字的上下偏旁与符号相互依存,与自然界实物可一一对应。

语言、文字是人类的交际符号。 “人类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词就是一种符号,它能使听话者意识到它所代表的的事物或现象。……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55)叶蜚声:《语言学纲要》,第25-26页。“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56)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六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第1518页。语言中的语词是符号,它代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文字用形体符号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可见,人类语言的声音和文字符号都代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甲骨文中枝、条、萌、耑、倒文字形体,是古人对现实生活中此类语词的符号记录。

根据文字形体复原枝、条、萌、耑、倒所记之物,与我们今天观察、区别、表达这些实物的思维方式完全一致。它充分说明:甲骨文字形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猜你喜欢

根须中华书局形体
碎月亮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能“行走”的棕榈树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糯稻根的贡献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