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补白,多维度深化古诗意蕴

2021-08-05许丹朱必文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补白古诗教学

许丹 朱必文

【摘   要】古诗语言凝练,字里行间往往留有很多空白。想象补白是古诗教学的着力点。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氛围,恰当运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进行补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其更好地理解诗意、感悟诗境,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能力,将学生真正引入诗歌的殿堂。

【关键词】补白;古诗教学;《迢迢牵牛星》

诗歌语言凝练,字里行间往往留有很多空白。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引领学生借助想象进行补白,扩充语词的内涵与意蕴,在诗人选取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现象中构建诗歌完整的意境,深度体会诗人创作的心境,还原诗人的情感脉络,感知诗人的审美情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下面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一诗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语词补白,体会声律之美

诗歌不像拼音那样将词与词用空格隔离开来。其音律在单音词和多音词的自然搭配中产生错落有致的变化。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语流中的停顿。这种停顿既是一种留白,又体现了一种声律之美。要鉴赏这种语流的美感只能通过诵读。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精练的语词中蕴含着的信息,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建立语词由声音到语义再到情感的联系。

【教学片段】

师:想要读好这首诗,有一类词是关键。你发现了吗?请将它们圈画出来。

(预设: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预设:叠词)你们会读吗?

(师出示《迢迢牵牛星》,生试读)

师:想要读好叠词可不容易。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迢迢”和“皎皎”写的是什么?

(指导:牵牛星和织女星距离遥远,明亮耀眼。“迢迢”和“皎皎”都是三拼音节,要读得慢才能体现出距离之远、星光之亮)

师:“纤纤”形容的是什么?(预设:手)谁的手?想象一下,女孩的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指导:织女的手很纤细。“纤纤”也是三拼音节,以“x”音引起我们对柔细的联想,要读出手的纤细)

师:借助注释看看“札札”写的是什么。该怎么样读?

(指导:“札札”要读得短且快才能表现织布机梭子来回频繁的声音)

师:“盈盈”和“脉脉”描绘的是什么?想象一下景物,应该怎样读?

(指导:“盈盈”第二声语速轻快,读出水的状态;“脉脉”语速要慢,声断气不断,气缓声柔,才能表现“不得语”的感觉)

师:(对比读单字)叠字读起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预设:有一种程度加深之感)

师:简简单单的叠词写出了丰富的意义。将这些叠词带到诗里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感受汉字一字一音的奇妙。

(生读,师跟读)

师:这首诗运用叠词,读起来犹如一段美妙的旋律。它还有个特别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师出示《迢迢牵牛星》。预设:每一句都押u韵)

师:一首诗运用六个叠词,都出现在句首,有的写人,有的状物,有的描声,并且每句都押相同的韵。太了不起了!一起再来读一读。

以上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进行补白,进而体会古诗的韵律。《迢迢牵牛星》的一个亮点就是叠字多。它充分利用了汉字一字一音的特点,让两个字巧妙重叠,读起来给人一种回环的声韵之美。叠字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声音层面,还体现在内容表达上,其背后隐含着事物的形貌与诗歌的情感色彩。如何让学生领悟这首诗的艺术价值?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叠字是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除了读对字音之外,还要抓住音节、声调的特点,感受读音中隐含的语义。其次,引导学生对比读,体会叠字的表达作用。最后,标出诗句的韵脚,使古体诗押通韵的特点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关古诗的知识没有生硬地塞给学生,而是在诵读之中被学生直接感知与接受。对于诗歌的意蕴,学生在诵读补白中已经略知一二了。

二、意象补白,把握内在脉络

诗句中的意象通常呈散点式分布,因此意象与意象之间留有空白。如果只抓单个意象,就难以完整把握诗歌的意境。诗人之所以能够将分散的意象统一为有机的整体,是因为其中潜含着的情感将其贯穿起来,形成整体的脉络。为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借助想象还原意象,再现当时的情境,还要把贯穿首尾的情感脉络梳理出来。

【教学片段】

师:谁来读一读?叠字要读好。

(师出示“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生读)

师:你抓住叠字读好了这句诗。这句诗写了什么?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织女?

(预设:织女美丽、灵巧、勤劳,纤细白皙的手在织机上摆弄来摆弄去;抓住“擢”“弄”两个动词能看到织女的劳作)

师:一双手让我们看到织女的美丽形象!织女的手不仅美丽,还灵巧,能织一手好彩锦。这一双手在织机上摆弄着,一定能——你说!

(预设:织出很多很多漂亮的布)

师:是这样吗?请你读——

(师出示“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生读)

师:不是说织女勤劳、灵巧吗?怎么会“终日不成章”呢?“弄”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此时她可能在想什么?

(生想象,自由述说)

师:从“素手”到“机杼”再到“泣涕”,三者看似没有任何关联,但其中隐含了织女的情绪变化。谁来给我们读读这两句?如果说上句是在写无心劳作,下句就是在写——

(预设:一心思念、心烦意乱、心不在焉、悲伤至极)

師:请你读。如果说上句写的是默默的思念,下句写的就是——

(预设:强烈的思念、外露的思念、深深的思念)

师:谁能读出这内心的思念?如果说上句是在刻意隐藏,下句就是——

(预设:不可抑制、喷薄而出)

师:思念之苦越发强烈,倾泻而出,化为一行行热泪。一起读。对比着读,我们感受到织女内心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师出示“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生读)

师:这一句写了什么?

(预设:河汉、盈盈一水、脉脉。虽然牛郎、织女相距不远,但他们为天河所阻,只能相互凝望,无法交流)

师:站在窗边看到河汉清浅,虽只有一水之隔,但无法逾越。从“一水间”到“不得语”的转折中,读出这是一种怎样的思念?你能读出这种情绪变化吗?

(预设:无言的思念、深沉的思念、绝望的思念)

《迢迢牵牛星》一诗语言朴素无华。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要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到意象与意象间的脉络,还需教师耐心引领。以上教学设计先让学生在想象中补白人物的动作、心理,体会织女看似在织布,实则默默忍受着思念之苦,心烦意乱导致效率不高,终于涕泪如雨的过程。抓住“素手”“机杼”“泣涕”“河汉”“一水”“脉脉”等,在补白画面的基础上,触摸背后隐藏着的情绪从弱到强又到弱的微妙变化。再让学生对比说一说,体会这样的转折正是情绪强化到不可抑制的表现,最终转而“不得语”的无奈。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受诗人内在情绪的起伏变化,使其拥有一颗诗心,亲近诗歌。学生对诗歌的感知能力与品赏能力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渐渐提升的,诗歌教学的价值与魅力也在于此。

三、情感补白,感悟诗人情思

诗人将内在之意诉诸外在之象是诗歌的本质特征,因此读诗既要得“象”,也要得“意”,从而实现见“人”。然而,对于有些诗歌,学生仅凭有限的生活经验无法深入地理解。这时教师就要建立学生与诗歌的链接,通过引入背景资料、创设诗歌意境,引导学生想象补白,唤醒、补充生活经验,从而真正走进诗人的心门。

【教学片段】

师:这首诗在选取景物上与我们之前学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预设:之前学的古诗写了很多景物,这首诗歌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这首诗仅仅是表达牛郎织女的相思之情吗?读古诗,还要会读诗人的内心。诗人借牛郎织女想表达什么?猜猜看。

(生自由述说。预设:借传说故事来写自己的现实生活,表达离别的愁绪)

师:当时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

(师出示背景资料,生自由述说)

师:游子们漂泊在外,想要建功立業。他们的妻子在家孤苦无助,深秋之夜因为思念丈夫而无法入眠,倚靠在窗前,凝视窗外,天空上两颗星星遥遥相望。请你读——

师:离别的相思牵动妇人的愁绪。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请你读——

师: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这相思,这离愁,只能化为这一首诗。我们一起读——

(生配乐诵读)

师: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思妇想念游子,难以名状的悲苦心情最终“不得语”。《古诗十九首》中还有其他表达游子身在异乡、胸怀故土、心系家园的诗章。游子和思妇的相思之苦是诗集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可以课后阅读、体会。

《迢迢牵牛星》取材于传说故事,借牵牛星和织女星距离遥远比喻夫妻之间距离之远,取两星隔河相对、脉脉不得语比喻相思的哀怨。诗中无一句言及诗人的苦衷,但无一语不渗透其深重的离愁别绪,看似在写天上之境遇,实则在抒发人间之悲苦。这首诗创作背景复杂,意蕴深邃,并且思妇和游子的形象离学生现实生活遥远,理解难度大。学生缺乏人生阅历及文化积累,常常读不到诗中的“人”。这时教师要创设情境,借助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引人入胜的音乐和背景资料,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之中,进行情感补白,使其加深对诗歌内在意蕴的体会,并通过自己的表达表现诗人的情思,从而意识到学习诗歌要沉潜其中,与诗人的心灵相通,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留白是艺术创作的常见方法,补白是欣赏艺术的关键入口。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氛围,恰当运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进行补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其更好地理解诗意、感悟诗境,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能力。

(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中心学校   247200)

猜你喜欢

补白古诗教学
多元“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立足文本,让思绪在空白处飞扬
“布白”技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关于增强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追寻怎样的语文课堂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