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四川汉族民歌现状

2021-08-05胡潇天

速读·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现状

胡潇天

◆摘  要:得天独厚的巴山蜀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四川人民。四川人民勤劳朴实的劳动形象在四川民歌中得以充分体现,四川民歌是四川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四川民歌囊括着四川汉族民歌与四川少数民族民歌。本文以《槐花几时开》为个例,探析四川汉族民歌的现状。

◆关键词:汉族民歌;槐花几时开;现状

四川盆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催生出不同特色的地方民歌。四川汉族人口占四川总人口的90%以上,分布于全省各地。四川汉族民歌在经济民俗、社会生活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很多方面,保留着固有的巴蜀地方特色。《槐花几时开》作为四川汉族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从某种程度上彰显着四川汉族民歌的现状。

一、《槐花几时开》

《槐花几时开》是四川宜宾地区的一首山歌,是四川汉族民歌的代表作之一。由喻祖荣通过回忆自己曾在一本名为《大学生素描》中的一段歌词,结合《神歌》的曲调,孕育而生出《槐花几时开》这首作品。

(一)演唱特点

《槐花几时开》是一首以爱情为基调的民歌,歌曲通过简短的歌词,将姑娘望郎的心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将自己想象成情窦初开的少女,站在山脚眺望山顶槐树,期待情郎下一刻能够映入眼帘,对于母亲询问、少女害羞、不敢表露心事,只能借由说是在观望对面山上的槐树,心念着槐花何时可以开放。

演唱四川民歌最具挑战的是四川方言的咬字,四川话多以平舌为主,歌词中的翘舌都应唱作平舌。如“高高山上哟”的“山”字,这里应发音作“san”;“一树哦”的“树”字,这里应发音作“su”。诸如此类的发音还有“手”发音作“sou”、“啥”发音作“sa”、“时”发音作“si”。如若使用普通话进行咬字,会丢失四川民歌独特的方言气息。此外,地方民歌独特的生活气息大多是借助语气助词来表达的。这首作品中,每句话结束都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的加入使歌曲更具生活感,同时拉近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槐花几时开》是一首山歌,音区跨度在d1-f2之间,适合女高音演唱。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跨度涵盖了女高音的换声区,因此歌唱者扎实的基本功在演唱时需要严格把控。在整首作品中,第一字是“高”字,位于f2,是演唱中的一个难点。演唱者不能为了咬字或为了达到音高而刻意张大嘴巴,这样会导致咬字过大而不像“高”字,从而失掉了咬字的意义。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积极调整身体,使身体保持持续兴奋状态。尤其是遇到歌曲第一个字在高声区的时候,咬字和调动身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当演唱到母女之间的对话时,需要演唱者及时转换演唱心理,从满心盼望的少女转变为关心女儿的母亲,“你在张望什么呢?”,歌唱的语气中应充满母爱的关切。该句结束后,又迅速回归少女的状态,面对母亲突如其来的询问,只能慌乱的说是关心槐花何时开放,以隐藏自己望郎归来的真实想法。从平铺直叙到一问一答,短短的十几个字将少女怀春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根据故事发展及时调整演唱状态,以呈现出歌曲的含义。

(二)改编作品《槐花故事》

由郁钧剑作曲改编,曾勇演唱的歌曲《槐花故事》,延用《槐花几时开》歌词,根据歌曲发展需要,将少女望槐的故事做出延展。歌词表明,这株槐树是哥哥当兵临行前亲手种下的,哥哥告诉幺妹想念时就到槐树下面,鸿雁会捎着思恋的书信飞来。时间过去两三年,小苗已悄然长大,哥哥在信中许诺,待到槐树花开,就回来用花轿迎娶幺妹。于是妹妹日日眺望槐树,盼树长大盼它开花,盼郎归来。《槐花故事》从男性视角出发,在兵哥哥的回忆中,重现了少女等郎时的情境。

改编部分节奏轻盈,轻快舒畅,给人以二人已终成眷属的甜蜜感觉。这与《槐花几时开》中,少女痴情等候却不见情哥哥回来的基调不同。改编作品《槐花故事》不仅在歌词篇幅上有所增加,在歌曲曲调、节奏与速度上也做了一定调整,為世人呈现出两个不同心境的望槐等郎归。

二、四川汉族民歌的现状

198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收集出版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四川卷(上下册)》。这两本集成册不仅收录了四川汉族民歌,还收录了四川少数民族歌曲 ,很大程度上对四川民歌的保留做出了贡献。

(一)存在问题

当前人们对四川汉族民歌的演唱及了解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缺乏的,经常听到的依旧是那几首代表作品。一是大多数人群对四川汉族民歌的印象是“挤、尖、卡”,从而不敢轻易尝试;二是想要演唱好四川汉族民歌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很多学生要到高年级才能具备演唱地方民歌的能力;三是歌曲的传播与传唱力度较小,专业院校的学生对四川汉族民歌的学习多局限于书本,对于书本以外的歌曲少有耳闻且不愿尝试;四是地方民歌传唱人多已年过古稀甚至已故,当代学习者无法与传唱人面对面学习。

(二)解决办法

作为声乐演唱者的我们,在面对地方民歌时需要端正对歌曲的态度,正确看待地方民歌。四川汉族民歌的演唱并不是“挤、尖、卡”的,同样是需要在打开的腔体中,积极调动呼吸,再结合四川汉族咬字的发音特点进行演唱;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多多学习和聆听书本以外的四川汉族民歌,领略汉族民歌的魅力;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可根据条件,多次组织宣传活动,以提高大众四川汉族民歌的感知;由于地方民歌传唱者多为老人,省、市音乐家协会可以集结专家,找到传唱者,为演唱者录制视频,以留作保存。

极具方言化的音乐韵律传递着四川这方热土丰富多彩的地域风情,使其多元化的本土气息散发出浓郁芬芳。《槐花几时开》是四川汉族民歌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改编歌曲《槐花故事》不仅保留了《槐花几时开》的独特风味,同时也为四川汉族民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地方民歌是民风民俗的完美结晶,不论是四川汉族民歌、四川少数民族作品,还是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地方特色作品,都需要我们声乐学习者去不断探索与发掘,并用一生去仔细品味和坚定守护。

参考文献

[1]施咏.花开望郎——宜宾神歌<槐花几时开>及相关“草木母题”民歌研究.中国音乐学,2020年03期

[2]付琪.川南民歌<槐花几时开>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探究.名作欣赏,2020年18期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