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创”理念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2021-08-05闻静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闻静

摘要:时代的发展要求劳动教育与时俱进。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基于儿童立场,根据地域特色、学校实际,以“乐创”为理念,进行劳动教育课程的创意开发与体系建构,逐步形成了以“生活、生产、生命”为特色的多层面、多梯度的劳动课程体系。“乐创”理念下的劳动课程的实施从单一走向综合,从继承走向创新,突显了时代的特色,更好地发挥了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功能,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课程;跨界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A-0080-04

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努力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在劳动教育中潜移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在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乐创课程支持下的跨界学习实践探索”的驱动下,将“乐创”理念引入劳动教育领域,进行劳动课程的创意开发与实施,使劳动课程的实施从单一走向综合,从继承走向创新,突显了时代特色,更好地发挥了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功能,培養了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一、“乐创”劳动课程的理念特征

徐州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创造性地实施“乐创”劳动教育课程,充分挖掘生活中以及其他学科蕴含的劳动内容,并将其有机融合在课程中,建立了多层次、多维度、多向度的课程体系,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培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实现跨界融通、五育融通,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的主要特征有:

(一)课程具有趣味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学生远离了家务劳动,家长对劳动的忽视导致大多数学生行为懒散、娇气,遇到困难容易退缩。2020年6月,学校对全校学生及家长开展了劳动教育情况调研,调研结果显示:89%的学生认为劳动既浪费时间又很辛苦;93%的学生表示参与劳动枯燥无趣,没有新鲜感。由此可见,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格外注重趣味性,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实践体验中爱上劳动,愿意劳动。

为了打破劳动教育的现实窘境,学校依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设计活动内容(家务劳动、学校集体劳动及社会公益劳动),构建立体可视化的劳动课程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有趣的劳动课程,并采用游戏、展示、竞赛等多种手段来增加劳动的趣味性,动员全体学生参与,不仅为学生带来了独特的劳动体验,还使学生在劳动课程中保持了好奇心、注意力、成就感,并取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形成了家校合力。

(二)课程具有层次性

劳动也是有层次的。首先是生存劳动,把劳动当成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其次是解决问题的生活劳动,最高层次是创造性劳动,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在劳动中得以真正成长。因此,“乐创”劳动课程的设置是分层的,具体分为生存性劳动课程、服务性劳动课程、创造性劳动课程三个层次,形成了以“生活、生产、生命”为特色的梯度式劳动课程体系。

“乐创”劳动课程的第一层次是生存性劳动课程。这类课程是培养学生生活基本技能的课程,主要在低年段实施。课程注重劳动意识的启蒙,以个人生活为主要劳动内容来开展劳动教育,如自主领取餐盒、打扫教室卫生等,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层次是服务性劳动课程。这类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能够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劳动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中年段实施。如“最美教室”创建,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有限的物品来装扮教室。第三个层次是创造性劳动课程。这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的劳动能力,主要在高年级实施。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区敬老院、社区阅读室、植物园、开心农场等数十个校外实践基地,为课程实施提供空间支持,通过开展独具特色的创造性劳动实践活动,既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不同层次的“乐创”劳动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与感悟体验,在劳动中真正得以成长。

(三)课程具有时代性

“乐创”理念下的学校劳动课程摒弃了传统单一的劳动模式,努力在劳动课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渗透创新意识,注重新技术支撑,使劳动课程,适应科技发展和时代的变革,体现劳动教育的新形态和新变化。“乐创”劳动课程融合了多种学科,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努力改变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了解垃圾分类的过程以及重要意义,做社区垃圾分类的小小宣传员;走进敬老院,用自己的行动敬老爱老。

二、“乐创”劳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架

学校的“乐创”理念是“乐创”劳动课程的母体,学校结合“乐创”课程理念,开发与设计富有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乐创”劳动课程的目标

现代社会的信息与生活日新月异,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条件比较优越,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又可行的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乐创”劳动课程通过家务个人劳动、学校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等综合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劳动技能,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旨在让学生在劳动课程中拓展思维、学会生活,并能够在劳动实践中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乐创”劳动课程的框架与内容

“乐创”劳动课程体系主要由生存性劳动课程、服务性劳动课程、创造性劳动课程三部分构成。 三个层次的课程设计层层递进,相互作用、相互协同,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劳动课程的价值,在浸入式、融化式的劳动体验、实践和创造中,学会生存、生长、创造幸福生活。

1.培养基本生活技能的生存性劳动课程

生存性劳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生存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独立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以学会承担责任,融入社会生活。生存性劳动课程源于生活,生活即是课程。学校将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融入日常校园生活中,通过搭建不同平台为学生提供具体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根据学段的不同,开展“今天我当家”“烘焙小达人”“自理大比拼”等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活动,学生们在一系列主题活动中学会了自己整理衣物、制作糕点、包粽子等,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训练了其生存能力,使师生们感受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2.指向问题解决的服务性劳动课程

指向问题解决的服务性劳动课程,就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尝试通过劳动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向问题解决的劳动课程在真实情境中展开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把生产和公益劳动相结合。在“乐创”理念下,学校设置了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服务性劳动课程,主要包括“小志愿者”课程和“小劳模”课程。

课程的实施切实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劳动实践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公益劳动知识,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学生们走进敬老院进行义务劳动,动手包粽子、煮粽子,为老人们送爱心、送温暖。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了“我是垃圾分类宣传员”活动,学生们动手制作模型、展板,走到社区中,宣传垃圾分类……多角度、全方位的主题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还提升了其实践能力。

3.指向创新创造的创造性劳动课程

在“乐创”理念下,学校在“创”上拓展思维,深度研究,开发出适合学校、有利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的劳动校本课程。创造性劳动课程使教师打破学科界限,引导学生走向更为宽广的学习生活,借助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创造性地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创造的本意是指创造产生,生而成长。在创造性劳动课程中,学生们动手动脑、发散思维、手脑并用,在每一个活动环节中获得成长。

学校设计了深受学生喜爱的“小创客”课程。在“小创客”课程中,低中学段学生开展“植物养护”活动,通过图片、视频、成长日记等形式,真实地记录下这段宝贵的生命印记;高年级则开展“智能养殖”的实践体验活动,通过高科技手段观察植物生长速度及墒情,设计自动浇花器等,连家长们也惊叹于孩子在课程活动中的改变与成长。学生们在“乐创”理念下开展的创意劳动中,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在享受劳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进而更加敬畏科学、热爱生命,实现了课程目标的融合。

三、“乐创”劳动课程的实施路径

新时代劳动教育立场的转变、内涵的丰富,对“乐创”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充分利用国家课程开展主题式生活劳动实践

乐创理念下的劳动课程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各年段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做,给予学生充足的选择空间,使课程内容符合校情、师情及生情。如小学生的自律性和管理能力都较弱,学校在前期细致调研后,开发了“小主人”劳动课程,形成了课程实施建议(如表1),供教师选用。

在学校整体设计的基础上,班班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我是小主人”活動,学生们人人参与班级工作,教师们处处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校园内掀起了劳动的热潮。学校组织各班评选出来的“劳动明星”们跨班级、跨年级进行以“劳动”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通过自身的劳动经历来鼓励同学们做真正的校园小主人。学校还借助每周一“国旗下风采展示”这一平台,对部分学生的先进事迹进行宣讲,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社会责任感也油然而生。

(二)以项目探究的方式开展生产劳动课程

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实问题,开展生产劳动。例如学校建校20年了,校内的厕所设施有些破旧了,师生们都意识到这个现实问题必须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最好的课程开发内容。学校开展了“厕所文明”项目活动,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等机会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要文明如厕,这是个人修养的体现。老师们鼓励中高年级学生对“厕所”进行“文化改造”,在科学老师和班主任们的带领下,打造以“秘密花园”为主题的厕所文化。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节约水资源和文明礼仪相关的标语卡片、绘画作品以及名人名言等内容,布置在厕所的适当位置,将喜欢的绿色植物、清香剂、洗手液、抽纸等物品也放在了适当的位置。改造后的厕所“焕然一新”,厕所内的装饰富有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同时环保、大气、又充满着生活气息。这样的劳动课程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启了学生的智慧、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三)借助学校社团活动开展创造劳动课程

学校开设了手工制作、烘焙空间、科技小天才、人工智能社团等丰富多彩的劳动社团,鼓励有特长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

如在人工智能AI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劳动活动的开展。师生们以“教室环境布置和空间设计利用”为核心问题,设计一系列的改造教室的单元课程,巧用智慧布置与改造教室,使教室不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理想空间。在此基础上,社团又开展了“未来学校”模型设计,学生有的通过电脑设计未来学校的模型,有的在校园内实地测量,精准绘图制作,培养了创新劳动的能力。社团活动将学生的学习与教育有机结合,在锻炼多种劳动技能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