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列克谢耶夫中国古典散文标题俄译分析

2021-08-05郭晓玉

速读·下旬 2021年8期

◆摘  要:瓦·米·阿列克谢耶夫是苏联汉学的奠基人,因其卓越的汉学成就被郭沫若尊称为“阿翰林”。阿列克谢耶夫研究汉学近50年,治学严谨,勤于耕耘,共发表汉学著作260余种,在汉学许多领域均建树不凡。他翻译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兼具忠实性和创造性,为中国古典文学在俄罗斯的译介和传播做出重要贡献。阿列克谢耶夫在翻译中国古典散文标题时充分考虑了文章内容和题目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翻译手法,为中国古典散文标题俄译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关键词:阿列克谢耶夫;中国古典散文;标题俄译

瓦·米·阿列克谢耶夫(В.М. Алексеев,1881-1951)是20世纪上半期苏联汉学的代表人物,也是苏联汉学的奠基人。他研究汉学近50年,共发表著作260余种,在汉学许多领域均建树不凡,其中中国古典文学始终是阿列克谢耶夫最主要的研究方向。阿列克谢耶夫开创了现代意义上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先河,是当之无愧的“苏联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奠基人”。阿列克谢耶夫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时始终忠实于原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意译,正如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李福清(Б.Л. Рифтин,1932-2012)对其译本的评价:“他……保留原文的中国味道和……风格特色,使读者不但能理解而且感觉到其味无穷,进入到一个美妙的中国文学的境界中。”本文拟对阿氏翻译的中国古典散文题目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古典文学外译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古典散文》一书收录译文共62篇,这些散文题目命名方式多样,如何对这些标题进行俄译则仁者見仁智者见智。阿列克谢耶夫在翻译散文题目时充分考虑了文章内容和题目之间的联系,在忠实于原题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大体可以分为直译和意译两种,具体分析如下:

一、直译法

直译法,即译者不对散文标题做任何改动,直接将标题原封不动地翻译出来。具体可以分为四种:对人物的直译、对文章内容的直译和对时间地点的直译。

(一)对人物的直译

中国古典散文题目中出现的人物或是文章叙述者,或是文章主要写作对象,或是文章的接收者。作者在题目中对其的表示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指明人物姓名,有的则指出人物的身份、职业等。

1.对人物姓名的直译

对人物姓名的翻译一般遵循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的原则,阿列克谢耶夫在翻译题目中的人名时始终坚持这些原则,对多数人名进行了音译转写,具体篇目有《登徒子好色赋》、《报任少卿书》、《屈原列传》、《伯夷列传》、《项羽本纪赞》、《管晏列传》、《柳子厚墓志铭》、《五柳先生传》、《种树郭橐驼传》、《箕子碑》、《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与韩愈论史官书》、《答苏武书》、《送薛存义之任序》等。在此,阿列克谢耶夫对“五柳先生”和“郭橐驼”的译法有待商榷。与其他名字不同,这两个名字并非人的真实姓名,而是人们根据一个人的外在条件为其起的绰号。“五柳先生”是由于“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郭橐驼”是由于“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阿列克谢耶夫分别将其译为учёный “пяти ив”和Го-Верблюд显然不太合适,最好对其进行音译加注释,因为绰号是对人的另一种称呼,对其的翻译也需遵守名从主人的原则。

2.对人物身份的直译

人物的身份包括一个人的职业、官职、社会地位等方面。这一类的篇目有《渔父》、《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梓人传》、《酷吏列传序》、《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太史公自序》、《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神女赋》、《外戚世家序》、《五帝本纪赞》、《游侠列传序》、《对楚王问》等。在上述标题中,阿列克谢耶夫对“太史公”一职的译法有待商榷。太史公又称太史令或太史,相传夏朝末年已有此官职,而“太史令”一名则是在秦汉时期正式提出。据《史通》记载:“寻自古太史之职,虽以著述为宗,而兼掌历象、日月、阴阳、管数。司马迁既殁,后之续《史记》者,若褚先生、刘向、冯商、扬雄之徒,并以别职来知史务。”由此可知,太史令(太史)设立之初兼管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两份职务,司马迁去世后,史书撰写工作由从事“别职”之人代而为之,而太史令则变成了天文历法之官。《太史公自序》中的“太史公”即指司马迁本人,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司马迁此时是兼管编史和天文双重职责,且《太史公自序》一文的主要内容也更加偏向编史方面,因此阿列克谢耶夫将“太史公”译为“великий астролог(伟大的星相家)”过于片面,最好对其进行音译加注释。“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考生,在实行科举制的近1300年的时间里,进士一直都是中国政治的主角,也就是说,一个人通过了国家的统一考试,获得了士的地位,他便有机会被国家征辟任命为官员。因此阿列克谢耶夫将“进士”译为“кандидат на должность(职位候选人)”也不为错,但在“能取进士第”一句中阿氏又将“进士”译为“ученая степень цзиньши, выдвигаемого кандидата на службу”,显然,第二种译文更能体现出通过考试获取进士头衔的特点,但将其放在《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这一题目中不太合适,因此也建议用音译加注释法对其进行翻译。

(二)对文章内容的直译

古代文人在写作时常以文章内容为题,阿列克谢耶夫多对这类散文题目进行直译,属于这一类的篇目有《风赋》、《秋风辞》、《秋声赋》、《爱莲说》、《祭鳄鱼文》、《驳复仇议》、《与韩愈论史官书》、《名二子说》等。如《驳复仇议》是柳宗元用来批驳初唐陈子昂提出的“既诛且旌”的论点的一篇驳论性文章,诗人在文中引经据典,说明这种主张自相矛盾,背礼违法,造成混乱,因此阿列克谢耶夫在俄文标题中使用的“возражение”一词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内容和性质。

(三)对时间地点的直译

写景类散文是常见的散文体裁,诗人常以景观地点或事件时间为其命名,阿列克谢耶夫对这类散文题目进行了直译。具体篇目有《桃花源记》、《春夜宴桃李园序》、《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城山记》、《零陵三亭记》、《愚溪诗序》、《永州龙兴寺东丘记》、《醉翁亭记》、《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在上述题目中有待商榷的是阿列克谢耶夫对“钴鉧潭”和“石钟山”的翻译。“钴鉧”意指“熨斗”,因此“钴鉧潭”指的是形状像熨斗的水潭;“石钟山”一名的由来则是由于山上石穴缝隙较多,夜晚由于水波拍打会发出类似石钟的声音,故命名为石钟山。阿列克谢耶夫在翻译过程中将“钴鉧潭”直译为“пруд мой - утюг(我的小潭——熨斗)”,将“石钟山”直译为“гора с каменным колоколом(带有石钟的山)”显然不太合适,最好还是对其进行音译加注释。

二、意译法

意译法,顾名思义,侧重对原文意思的传达,而不强求译者对原文进行逐字翻译。但这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天马行空、凭空捏造,意译的基础还是对原文的理解和尊重。阿列克谢耶夫在对题目进行意译时主要采取了补译法和情节概括法。

(一)补译法

即在原标题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内容添加新的故事人物、情节或评述性文字等。阿列克谢耶夫在翻译中国古典散文标题时添加的多为人和物。

1.补充故事中的人物

一些散文标题中通常会指出文章的主人公或文章的接收者,但其中还隐藏了行为主体或其他重要人物,阿列克谢耶夫在翻译此类标题时对译文题目做了扩展,点出或添加其他新的人物。这类篇目有《对楚王问》(《宋玉对楚王问》)、《答苏武书》(《李陵答苏武书》)、《送薛存义之任序》(《我送薛存义之任序》)、《桐叶封弟辨》(《他以桐叶封弟辨》)等。可以看出,当添加的人物是第三人称时,阿列克谢耶夫通常会指出该人物的姓名或身份,但在《桐叶封弟辨》中添加的却是第三人称代词“он”。“桐叶封弟”讲述的是周成王拿一片桐树叶与幼弟开玩笑,说要把这片叶子封给他,但却被周公促成事实的典故,因此“он”指的就是周成王,阿列克谢耶夫在正文中也提供了对“成王”的两种译法,分别为“император Чэн”和“Чэн-ван”,因此若将标题中的“он”改为上述两种译法则会更加有利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2.补充故事中的事物

这一类篇目有《太史公自序》(《星象家对中国历史的序言》)、《秦楚之际月表》(《秦楚之际事件月表》)等。《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附在《史记》之后的一篇文章,概述了作者的家族世系、家学渊源、著书经过及旨趣等,因此在俄文标题中添加“中国历史”也是非常合适的。《中国古典散文》中收录的《秦楚之际月表》实际上是司马迁在《秦楚之际月表》前面所写的序言。这篇序言概括了秦楚之际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因此在题目中加入“событий”一词更能明确点出文章内容。

(二)情节概括法

即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内容加以提炼并将其反映在题目中。在阿列克谢耶夫的译文中主要分为部分概括和全部概括。

1.部分概括指标题中已经体现了一部分故事情节,译者在其基础上补上另一部分。阿列克谢耶夫在翻译此类标题时不仅会采用补译法补充故事中的人或物,他通常还用一个句子来描述情节。这一类篇目有《对楚王问》(《宋玉对楚王问》)、《获麟解》(《如何解释“获麟”》)、《进学解》(《他是如何进入课堂的》)、《送薛存义之任序》(《我送别薛存义》)等。

2.全部概括指译者在翻译题目时舍弃原标题,根据文章内容自己构思一个新标题,这类篇目只有两篇,分别是《天问》(《关于人生的猜测》)和《闲情赋》(《断情》)。《天问》通篇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因此可以俄译为“вопросы к небу”,这是以发问客体为主。但阿列克谢耶夫将其译为“гаданье о жилье”则是从发问目的出发。屈原创作此篇文章时正值被逐,心中忧郁憔悴,满是迷茫,因此他对天地自然以及神话传说都发出了疑问,以求能探索人生的真谛。《闲情赋》的中文标题主要交代写作文章的缘由,由于诗人多有闲暇,提笔蘸墨,作此情赋,故命名为《闲情赋》。阿列克谢耶夫翻译的俄文题目则是点出文章主旨,诗人在饱受情思之苦后决定“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因此阿列克谢耶夫将其总结为“запрет на любовь”。

综上所述,在中国文学作品译介方面,阿列克谢耶夫无疑是尊重原文的译者代表和楷模,他认为“……要理解一位外国作家,把他介绍给本国的读者,必须保留他不可重复的主体性,保留其永远真实的本来面目。……翻译和介绍孔子、李白及其他中国作家,决不能把他们视为客体,而是必须看成主体。”阿列克谢耶夫在翻译中国古典散文标题时也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对大部分散文题目进行了直译,有时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标题和内容,他也会在尊重原文标题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翻译手法,进行适当的意译。当然,由于中俄文化差异,阿列克谢耶夫翻译的俄文标题因主客观原因存在几处错误和有待继续商榷之处,但瑕不掩瑜,绝大部分俄语标题都翻译得很到位,完美地传达了原作的思想内容,为中国古典散文标题俄译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参考文献

[1]陈友冰.苏俄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程及学术特征[J].长江学术,2007,(2):31-41.

[2](俄)李福清.《聊斋志异》在俄国——阿列克谢耶夫与《聊斋志异》的翻译和研究[J].汉学研究通讯,2001,(4):29-42.

[3](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27-324.

[4]浦起龍.史通通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84-285.

[5]Алексеев В.М.Китайская классическая проза.В переводе акад.В.М.Алексеева[M].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Н СССР,1958.

[6]常耀信.多种文化视角——文化及文学比较研究论文集[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郭晓玉(1997.09-),女,河南洛阳,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