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促教,“微”亦足道
2021-08-05徐维媛
徐维媛
◆摘 要: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在这其中,教学领域也自然不会例外,以微课的制作最为突出。对此,本文也将以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设计为切入点,分析微课的含义以及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列举出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微课的价值,构建双向互动的现代化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分析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技术的升级和进步,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微课与数学课堂的深度结合,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一、分析微课的含义以及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微课,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碎片化学习内容为主题的结构化数字资源,能够实现课堂素材的延伸和拓展。在这里,微课的核心内容就是课堂的教学视频,涉及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练习题,教案等辅助性资源,并与之共同营造了,主题式且半结构化的小环境。在这里,微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能够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学科知识点展开多层次的探究,按需选择,真正意义上实现查漏补缺,巩固基础,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能够实现资源的延伸和拓展。而且,在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应用下,以微课为中心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和远程学习,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在未来也必将会开辟市场和舞台。
具体来讲,微课的应用优势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微课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疏导,而学生负责自己完成任务,展开独立自主的探究。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意识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他们在这一阶段就已经接触了自主探究,那么这种学习模式也会植根于他们的意识当中,进而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其次,微课的内容凝炼且简短,具有十分明显的直观性和丰富性,这就是传统教材无法比拟的,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加深学生对抽象式的概念和理解。而且,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課下时间点击微课进行学习,让探索的时间变得更加弹性且灵活,那些在课堂上跟不上进度的学生,也可以在课下进行弥补。
二、分析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一)引导学生展开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本身就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启学生知识大门的钥匙。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在接触新概念的时候,通常会产生许多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出重点和难点,这就无法保证预习的效率和质量。对此,教师就应当借助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为学生的预习活动扫清障碍,提高学生预习的水准。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这一时间概念,感受到秒这个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对此,教师可以制作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重点解释时分秒的概念,展示出这三者之间的特点和联系,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准确把握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效率和质量,并在后期实践的过程中加以运用。或者,在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作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分析通分的步骤和原因,用微课去代替原有的文字阅读,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避免陷入预习的误区。再比如,学习画垂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设计出4个作图题,四幅图中的直线摆放位置和方向是不同的,然后再设计出用垂直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练习。
(二)推动抽象知识的具象型转化
数学的概念,公式和图形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学生在初次接触的时候,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消化。对此,教师就应当利用微课,化繁为简,把抽象性的知识转化为具象型的内容,减轻学生的理解负担和压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就可以设计出三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出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体物质,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具体形态,可以是汽车,也可以是楼房,并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在这种图像的冲击下,学生会更加明显的感知到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确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把握好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本特征。又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高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针对三角形的底和高制作出短视频,让学生通过教材,掌握三角形底和高的绘画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这里掌握的知识点,仅仅局限于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和钝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对于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来讲,学生的练习室尚不足够的,所以教师应当继续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究。
(三)推动课后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课后巩固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小学生的记忆力是相对有限的,如果缺乏课后巩固的练习,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得到保证。对此,教师就应当利用微课来辅助学生课后知识的复习。例如,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时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也就是公顷,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一公顷的表象,而且还需要掌握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技巧。对此,教师就可以制作7分钟左右的微课,总结出特定的知识点,并为学生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习题:假设一间教室的面积是50平方米,那么几个教室的面积是一公顷,引导学生展开面积单位的换算,实现课堂知识的巩固,夯实基础。
(四)推动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只能兼顾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吃不透”。微课的出现,让分层化学习成为可能。老师在设计制作微课时,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的底线,并有针对性的设计高一层次的内容供孩子们选择性学习。比如在《认识线段》一课中,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掌握“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即可。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制作一系列有关线段的“小微课”,如“两点之间线段最近”、“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美丽的线段画”等供学生学习欣赏,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又如《观察物体》一课,教学难点是“在物体左、右边观察物体,看到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以往的传统教学中,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老师要准备统一的观察对象、花费大量教学时间,但因为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有些学生还是难以消化。引入微课后,老师可以在微课中细心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如毛绒娃娃、玩具汽车等)进行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老师下发的学习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课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学习、多观察几次,直到能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应有之策,也正体现了以“微”促教,“微”亦足道的真正实施意义,其也是调动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课前预习,课中知识转化,课后巩固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微课的应用方法,充分结合了小学数学的相关内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应当把握好微课使用的尺度,不能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而忽略了自身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晓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好日子,2019,000(004):P.1-1.
[2]肖丽萍.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9, 000(019):P.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