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按需求改良体位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8-05王旭
王旭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 212000
腹腔镜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近年被广泛应用在妇科手术中,但由于患者术中需进行灌肠、建立人工气腹及全麻插管等操作,会导致患者胃肠道功能受影响,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1-2〕。此外,由于腹腔镜手术体位特殊,患者需行头低臀高截石位,患者长时间维持同一体位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肩痛、神经损伤、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3-4〕。术中采取合适的体位不仅能提高患者舒适性,而且能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5〕。本文拟探讨可调节式按需求改良体位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与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88例。纳入标准:①均为择期手术;②行全身静脉麻醉;③认知正常、理解障碍、无沟通;④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术前合并胃肠功能障碍者;②中转开腹手术者;③合并其他腹部疾病,如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等者;④近期应用过胃肠动力药物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4例及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5~58岁,平均(38.2±3.7)岁;体重指数(BMI):21.22~28.45 kg/m2,平均(25.62±3.12)kg/m2;手术方式:卵巢肿瘤剔除术1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2例,双侧附件切除术6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4例,单侧输卵管开窗取胚4例。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24~58岁,平均(38.8±3.6)岁;BMI:21.72~28.48 kg/m2,平均(25.72±3.18)kg/m2;手术方式:卵巢肿瘤剔除术17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3例,双侧附件切除术7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5例,单侧输卵管开窗取胚2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中采取去枕平卧位,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保持头高脚低或采用软枕垫高臀部平卧在床上,促进患者腹部气体消散,以减轻患者术后腹胀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可调节式按需求改良体位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由责任护士核对患者信息,并咨询患者个人舒适度,按照需求调节患者体位,如半卧位或侧卧位;(2)术中体位:①预防腓总神经损伤改良截石位:搁脚架调至远高近低位,将患者小腿置于搁脚架上保持踝关节高于膝关节6~8 cm,每隔3 min缓慢抬脚,术中患者不需要截石位时立刻取平卧体位。②预防臂丛神经损伤上肢改良体位:巡回护士协助患者术中双手自然置于躯体两侧,将结束带上端顶部置于肘关节上方3~5 cm 处,下端底部与指端平,避免上肢处于长时间外展位而引起不适,将开放静脉的手臂以不超过90°外展位伸出。③预防肩痛的改良体位:为了预防患者肩部疼痛,手术过程中取小于20°头低脚高体位,并用软垫肩托对冲肩部重力效应;手术结束前行腹腔冲洗时改为头高脚低体位。④预防静脉血栓的改良体位:患者术中取结石位时,需将下肢约束带调至膝关节之上3~5 cm处,避免过紧,以容一指为宜,术毕后放松约束带,并轻轻拍打一条腿,然后缓慢置于床上,10 min后再放下另一条腿。⑤预防眼结膜水肿的改良体位:手术1 h后将小方枕置于患者头颈下,使其头部适当抬高,术毕待患者全麻苏醒后将手术床调整至15°~30°头高脚低位,并进行眼部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胃肠功能:记录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②并发症:包括肩部疼痛、下肢静脉血栓、臂丛神经损伤、眼结膜水肿。③舒适度评分:患者麻醉苏醒后采用汉化版Kolabya舒适度测量表〔6〕评价,量表包括生理维度、社会文化、环境维度及心理维度共4个维度,合计2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评分27~108,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舒适度越好。④疼痛评分:患者麻醉苏醒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7〕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感进行评价,VAS总评分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感越明显。⑤满意度:采用自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分,总评分25~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满意度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比较
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肩部疼痛、下肢静脉血栓、臂丛神经损伤、眼结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术后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受手术灌肠、麻醉药物使用、人工气腹建立、手术器械刺激及术后长时间卧床等因素影响,可引起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不适,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8〕。研究指出,术中对患者进行合适的体位干预可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胃肠功能造成的影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因此,本研究在熟知手术进程对体位要求的前提下,随着手术进展及时调整患者体位,并有效预防及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从而有效促进手术顺利实施,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本研究表明,术后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进行体位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这是由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保持头高脚低体位能有效促进腹部残余气体消散,避免气体刺激胃肠神经,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10〕。
本研究表明,术中对患者实施可调节式改良体位能有效降低术中体位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如改良截石位能将患者小腿由传统下垂位改为水平位,适度抬高小腿能减轻小腿局部压力,促进下肢血液回流,能有效降低神经体位性损伤〔11〕。采用头低足高小于20°的体位干预既不会影响术野,也能缓解气腹性肩部疼痛感,同时采用软垫肩托能更好地促进腹腔内残留CO2排出,降低残留气体对膈神经的刺激效应,能有效缓解肩部疼痛〔12〕。术中松解约束带并轻轻拍打一条腿,然后缓慢置于床上,能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13〕。手术期间在患者颈下置方枕提高患者头部,并将手术床调整至15°~30°头高脚低位,能有效改善患者静脉血循环〔14〕。
本研究表明,可调节式按需改良体位能有效减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手术舒适度及治疗满意度。考虑可能由于可调节式按需改良体位能充分发挥各类改良体位所具备的不同体位并发症优势,能很好地预防相关体位并发症并能有效调节患者体位舒适度。但同时应注意不同体位的应用需遵循手术相关适应证,避免不合理应用引起其他意外风险。
综上所述,可调节式按需求改良体位能有效改善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疼痛感,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治疗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