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I导联QRS波振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8-05魏常友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低电压导联振幅

张 勇,周 鹏,刘 涛,陈 萍,魏常友

(1.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 a.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b.老年医学科,c.耳鼻喉科,四川 彭州 611930;2.成都医学院 a.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b.公共卫生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我国呈高发趋势,其特征表现为持续气流受限以及持续的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调查中国10省市50991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显示[1],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群COPD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高达13.7%,据此估计我国约有1亿人群罹患COPD。目前COPD已攀升为中国居民第三位死因,其致死人数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远远高于肺部恶性肿瘤,同时我国COPD的控制不佳,其死亡率又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4]。COPD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COPD患者还将快速增长,如何应对COPD的防治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临床工作发现COPD患者常并存心力衰竭、高血压、肺栓塞等多种疾病,且不能配合完成肺功能检查,这给COPD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心电图I导联QRS振幅可能会成为评估COPD的替代方式,因此,本研究探讨心电图I导联QRS振幅对COPD的预测价值,以期为老年COPD患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2月在彭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COPD患者52例(COPD组),同期非COPD患者130例(非COPD组)。纳入标准:①COPD患者符合 2017年GOLD指南提出的COPD诊断标准[5],在排除其他疾病后,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0.70;非COPD患者符合呼吸功能正常(肺活量>80%,FEV1/FVC>0.70);②年龄>60岁;③窦性心律。排除标准:①重症感染;②NYHA III~IV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③接受过肺部手术;④肺部恶性肿瘤;⑤有语言障碍、精神障碍等无法言语交谈者。

1.2 方法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心率、血液生化指标、吸烟史、基础肺部疾病史、文化程度、合并症等。心电图仪测量P轴、P间隔、P振幅、QRS轴、QRS间隔、V1导联上QRS波的振幅、I导联上QRS波的振幅、R波在V1导联上的振幅、R波在V5导联上的振幅、QTc间期,每次记录前校准,心电图所有指标的测量均符合心电图测量指南标准[6]。所有患者均完成肺功能、心电图检测,患者及其家人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I导联QRS波的振幅对于COPD患病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OPD组与非COPD组临床资料比较COPD组GOLD 1级14例(26.9%),GOLD 2级32例(61.5%),GOLD 3级4例(7.7%),GOLD 4级2例(3.9%)。与非COPD组相比,COPD组吸烟、支气管哮喘占比更高,高脂血症占比更低(P<0.05)。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收缩压、心率、白细胞计数、肌酐、B型脑钠肽(BNP)、文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力衰竭、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OPD组与非COPD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COPD组与非COPD组心电图特征比较两组P波电轴、P波时间、QRS波电轴、I导联QRS波的振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OPD组与非COPD组心电图特征比较

2.3 COPD患者I导联QRS波振幅与FEV1/FVC的关系COPD患者I导联QRS波振幅与FEV1/FVC呈正相关(r=0.872,P<0.001),见图1。

图1 I导联QRS波振幅与FEV1/FVC的相关性分析

2.4 I导联QRS波振幅预测COPD的价值分析COPD患者I导联QRS波振幅预测COPD的最佳截点为0.57 mV,ROC曲线下面积0.753(95%CI:0.710~0.797,P<0.001),预测COPD患病的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71.2%。见图2。

图2 I导联QRS波振幅预测COPD发生的ROC曲线

3 讨论

COPD临床特征表现为持续性气流受限,往往发病较隐匿,通常在疾病进入进展期后才表现出来。随着病情恶化,患者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降低,最终发展成为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既往的研究显示[7~9],肺功能降低除了会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外,还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密切,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发生,早期发现COPD不仅能延缓肺功能下降、延缓病情进展,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由此可见,早期发现COPD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COPD患者快速增长,其不良预后和高患病率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

本研究发现,与非COPD患者相比,COPD患者吸烟、支气管哮喘比例更高,与既往研究一致[5]。Zhan等[10]研究发现,通过观察V1导联QRS波的动态变化可以预测急性肺栓塞的风险。另一项研究显示[11]心电图中V1导联R波的变化有预测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价值。近年研究表明,心电图与COPD关联非常紧密[12~15]。Alter等[9]研究显示,重度COPD患者可使得电轴顺时针旋转25~30°。Chhabra等[12]研究显示,额面P轴向量与肺气肿的发生呈正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13~15],COPD患者常常引起QRS波导联的低电压,心电图QRS波导联的低电压可能预测COPD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引起QRS波低电压的原因有很多,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肌梗死等,我们要注意甄别。本研究显示,与非COPD患者相比,I导联QRS波低电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与既往的研究基本相一致[15]。本研究表明,在COPD组患者中,I导联QRS波振幅预测COPD发生的截点为0.57 mV,其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71.2%。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COPD患者多见于老年,常常合并多种合并症,并在心电图特征方面表现出诸多差异。在COPD患者中,I导联QRS波振幅与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预测COPD发生的截点为0.57 mV,通过心电图能早期发现COPD患者,并能对高龄不能配合完成肺功能测试的患者提供辅助诊断价值。I导联QRS波振幅有望成为COPD患病新的预测指标,还需更大样本的研究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低电压导联振幅
关于《心电图动态演变为Aslanger 样心肌梗死1 例》的商榷
谈智能JP柜在农村配网治理“低电压”中的应用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aVR导联及其特殊位置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沪市十大振幅
对称和不对称故障下的并网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研究
应用STATCOM与Crowbar提高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
心电图F导联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