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Barthel评分的影响
2021-08-05潘先芳杨职艺
潘先芳,范 进,郁 可,杨职艺,彭 芳,黄 涛
(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成都 610083)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病情仍为进展性加重,表现为原有的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或出现同一血管供血区受损的新症状,可持续数天甚至2周以上,占脑梗死总数的20%~40%,属于难治性的脑血管疾病[1]。而进展性脑梗死有高达70%患者会合并出现睡眠障碍[2]。多表现为白天睡眠时间长,在晚间睡眠易醒,且常会伴有梦魇、梦惊的情况,导致患者精神不足,会出现意识模糊的现象,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同时增加患者再次复发率、死亡率[3]。寻找有效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目前临床研究重点。本文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Barthel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进展性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相关诊断标准[4],经临床诊断符合睡眠障碍国际分类中失眠的诊断标准[5];②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存在脑梗死;③起病到入院时间不超过24 h;④初次起病;⑤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8分。排除标准:①有脑血管性痴呆或其他精神疾病者;②先天性脑血管异常者;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短暂性脑缺血并有出血倾向者;⑤其他恶性肿瘤者;⑥有相关治疗药物过敏者;⑦心源性梗死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独治疗组50例(常规+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组55例(丁苯酞软胶囊+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单独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0岁[(50.62±6.87)岁];联合治疗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0岁~70岁[(50.62±6.87)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研究对象知晓并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单独治疗组:所有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控制血压,给予预防感染、改善脑组织微循环以及营养神经细胞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阿司匹林肠溶片(商品名:拜阿司匹灵;拜尔,注册证号:H20130340)1次/晚,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国药准字H20056410,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口服,75 mg/次,1次/天。联合治疗组:在单独治疗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0299,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治疗,空腹口服,2粒/次(0.2 g),3次/天。两组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分情况进行评价:NIHSS评分降低90%以上为痊愈;降低90%~45%为显效;降低45%~16%为有效;降低16%以下为无效。②神经功能:使用NIHSS评分进行评价,NIHSS包括11个项目,0~42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③Barthel评分:包括10个项目,最高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④睡眠质量: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PSQI进行评价,PSG包括睡眠潜伏期、夜间觉醒次数、快速动眼期(REM)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期比例、总睡眠时间。⑤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1)。IL-6、TNF-α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T-1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⑥不良反应:包括头晕、皮疹、肠胃道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单独治疗组总有效率低于联合治疗组(χ2=4.024,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NIHSS、Barthel、PSQI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相关评分均有改善,联合治疗组Barthel评分高于单独治疗组,NIHSS、PSQI评分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Barthel、PSQI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PSG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PSG指标均有改善,联合治疗组总睡眠时间、REM睡眠期比例高于单独治疗组,睡眠潜伏期、夜间觉醒次数、REM睡眠潜伏期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PSG指标比较
2.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改善,联合治疗组IL-6、TNF-α、ET-1均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
3 讨论
导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出现睡眠障碍可由伴有缺血性脑损伤引起,导致患者睡眠、觉醒功能等睡眠系统功能紊乱,而神经功能递质分泌功能失调后,机体大脑信息传递失常,睡眠调节功能异常,最终引发睡眠障碍,同时不利于患者好转[6]。对于上述病情,临床治疗目的是在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避免患者病情进展,因此选择合适治疗药物是关键所在[7]。
在脑梗死治疗中,以抗血小板凝集为治疗重点,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单独使用抗血小板类药物进行治疗临床疗效不佳,同时复发率也较高[8]。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在许多对照试验中发现,利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用药,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9]。以阿司匹林作为主要药物,在高危人群研究、二级预防研究等研究中均获得良好效果,虽然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但在治疗中出血概率会增加,所以在临床中并不推荐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10]。但也有文献研究提出,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脑梗死复发率,且出血性事件等的发生风险未增加[11],提示此治疗方案并不是所有脑梗死患者的完全禁忌,严格把握入选指征就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丁苯酞由人工合成,主要成分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属于消旋体的一种,在临床使用中取得较好的疗效。Kuno等[12]研究发现,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基础治疗上使用丁苯酞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良好影响。在相关文献研究中也指出,利用丁苯酞治疗可改善患者微循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有抗氧化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增加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降低患者脑组织损害程度[13]。丁苯酞对线粒体有保护作用,增加线粒体ATP酶活性,抑制其凋亡,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元功能。同时可增加微血管数量来改善患者缺血半暗带区域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功能[14]。而作为脂溶性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梗死部位,起效快。本研究中通过单独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发现,利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而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睡眠状况、炎性因子改善情况也强于单独治疗,分析其机制为通过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强化了抗栓效果,利用丁苯酞保护线粒体,减轻神经细胞水肿情况、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建立、清除氧自由基、多路径、多环节抑制脑缺血导致的病理反应等作用,促进患者受损脑组织恢复,而与睡眠、觉醒系统相关脑组织受损情况也得到改善,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因此修复了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了睡眠质量[15,16]。在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后,日常生活能力也逐渐恢复,减轻患者日常活动障碍,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更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对进展性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使用丁苯酞胶囊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水平,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对预后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