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剪纸与民间蓝印花布的关联性研究

2021-08-05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印花布剪纸民间

丁 峰

(南通职业大学 党委组织部(统战部),江苏 南通 226007)

任何艺术形式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往往有某些相近的艺术特征和形式给其以启示与影响,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也如此。远古时代,人类创造了以影像作为形象标记的艺术形式,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如《史记》中“剪桐封弟”的记载,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凤凰金箔”、三星堆出土的“虎纹金箔”、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的皮革镂花实物,说明几千年前的先民就发明了以影像为主体造型的雕、刻、镂、剔等艺术表现形式,这些艺术表现形式是剪纸艺术形式的远祖。汉代,纸的发明促成真正意义上剪“纸”艺术的独立存在。此后,民间剪纸作为一种美术样式,结合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民众的愿望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最普及、最有人民性的艺术样式之一。民间剪纸寄托着人民的爱和恨,抒发着创作者内心的情与美,与蓝印花布等民间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1 民间剪纸与民间蓝印花布的关系

1.1 民间剪纸产生的动因与影响

剪纸作品采取镂空的办法在纸上剪出或刻出造型,镂空的形态有圆形、方形、锯齿形、月牙形等。线条是剪纸艺术主要造型手段,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隔断,这些成为剪纸艺术特有的工艺形态。

民间剪纸的正式起源已无从考证,现在普遍认为是伴随汉代纸的发明而产生的。根据诸多史料记载和考古研究论证,我国民间剪纸产生的根源有四个方面:一是巫术活动的盛行,二是图腾崇拜的习俗,三是民间礼仪活动,四是民俗生活的需要[1]。剪纸将民间对自然神灵敬畏恐惧、对图腾崇拜信赖的原始宗教意识,以及因特定社会文化基因形成的驱邪、避凶、纳吉、增福的主观意识,转化为丰富的符号造型,反映了民俗生活中最基本文化内容的相应造型。这一平民化的民俗工艺品,可满足民间生活多方面的需求,丰富了民俗民风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从而依附民俗活动产生并长期流传。并且,民间自发产生了庞大的剪纸创作队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女红精巧是传统女性美德的一个重要标志,剪纸技艺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之一,在民间得到普及。

民间剪纸因造型简练、制作便捷,对其他民间造型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宋代江西吉州窑用剪纸制作纹样,通过上釉、贴花、烧制等“剪纸贴花”工艺烧制瓷器;民间皮影戏采用剪纸艺术手段,用牛、羊、驴等动物皮雕刻人物造型和场景道具;民间服饰刺绣利用剪纸花样传承纹样,刺绣时将剪纸花样贴于面料上,依形施绣;金银箔贴花漆器将镂刻有纹样的金银箔片贴饰于漆器表面;灯笼、风筝等运用剪纸艺术进行影像造型;等等。

1.2 民间剪纸与蓝印花布的依存互动

蓝印花布艺术是与剪纸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民间工艺之一。两者的色彩使用观念、造型风格追求、技法等方面有诸多相似处。蓝印花布最早见于汉代,北朝已出现用木刻花版和防染浆剂染制的蓝底白花布,清朝末年,蓝印花布改用涂过柿浆的纸版作花版,替代木版[2]。这一变革使其与剪纸艺术紧密相连,一方面,汲取了民间剪纸的创造手法和精巧工艺,丰富发展了蓝印花布艺术;另一方面,把民间剪纸推向更为实用、更为美观、更有珍藏价值的领域。

由于部分剪纸图样的造型结构、纹样形式、表现方法及题材等符合蓝印花布图案的各种需要,被当作蓝印花布纹样的主要蓝本,并根据蓝印花布工艺特点进行了创新。民间蓝印花布纸版以阴刻或阳刻的方法镂刻图案,为适应反复刮浆的工艺需要,纸板镂刻摒弃剪纸锯齿形、修长线条、大面积空白图形等造型特点,追求圆润、敦厚、面积小的造型特点,形象往往具有高度概括和装饰性,追求金石艺术的厚重美和力度美,圆中见方、曲中见直、方圆互映,产生了新的装饰特征和风格。例如,“件料”蓝印花布图案的结构,采用了框式结构与中心纹样组合构图的形式使之繁密饱满;“花雨满地”对形象提炼概括,变细为粗,兰草修长的叶片处理得短拙肥胖、蝴蝶的触纹比原形粗壮几十倍;运用各种大小的圆点和短线条来刻画图案形象。这些改造并非是工艺手段的简单变异,而是审美的再创造。

可以说,民间剪纸为民间蓝印花布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图样和构成模式,民间蓝印花布则进一步丰富了民间剪纸的表现形式,增加了艺术风格,拓宽了使用范畴与表现领域,延续了其艺术生命。两者相互依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互动发展。

2 民间剪纸与民间蓝印花布的价值体现

2.1 精神价值

艺术大师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美由情而生,情依美而存,美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所在。我国劳动人民渴望生活富裕、身体健康、婚姻美满、多子多孙,这些美好的愿望在民间剪纸和蓝印花布中都有所体现。

这两种民间艺术把吉祥的寓意托物隐喻,借自然事物的艺术形象诱发人们的情感联想,题材内容构思巧妙,造型生动,充分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如动物和花卉的图样里,牡丹寓意富贵,龙凤寓意祥瑞,鸳鸯寓意百年好合,石榴寓意多子多福,葫芦寓意万寿绵长等;利用动物花卉谐音设计的图样里,元宝和海棠代表“金玉满堂”,松鹤代表“松龄贺寿”,喜鹊梅花代表“喜上眉梢”,莲花鲤鱼代表“连年有鱼”,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桃代表“五福捧寿”等;把中国特有的汉字书法与剪纸、蓝印花布有机结合,更加直接地表达情感,最常见的是新婚嫁娶剪双“喜”字,新春佳节的“丰”字、“福”字等。

民间用剪纸和蓝印花布营造民俗活动氛围。例如:祈年活动中,将门神、窗花、挂笺、吊帘、灶台花、中堂花、顶棚花、碗柜花等剪纸粘贴于门、户、堂屋、灶、五神位和祖先灵位等相应位置,用以祭神拜祖、敬天拜地、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用蓝印花布“富贵长春”图、“瓜瓞绵长”图、“麒麟送子”图装点卧室寝帐,用印有“喜上眉梢”“四季花鸟”“金玉满堂”图案的蓝印花布裁制新衣,寓意家丁兴旺、福寿安康、吉祥和顺。婚庆活动中红纸剪成的红双喜,印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图样的蓝印枕头;老人过寿时贴于面塑寿桃、佛手、石榴上的剪纸礼花,印有祝福吉语、“龙凤呈祥”“吉庆有余”“凤穿牡丹”“福寿双全”“刘海戏金蟾”等图案的蓝印被面,无不展示着家庭和睦、养老敬老的世风美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3]。

2.2 实用价值

工艺美术与绘画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实用为目的的艺术,后者是以观赏为主的艺术。民间剪纸和蓝印花布工艺在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又美化了生活、服务了生活,是创造精神和实用共同价值的艺术。其部分产品具备一定生命力的原因除其体现历史文化根源(民俗信仰、崇拜、传统)外,还在于其具备的实用价值。

蓝印花布帷幔、门帘、窗帘是用来遮风、挡光、御寒、隔离视线的生活用品,在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几乎家家使用这些物品。印有“青鸾献寿”“福寿绵长”“双凤朝阳”“鸳鸯戏荷”等主题纹样的枕套,印有“喜庆富贵”“龙凤呈祥”“凤穿牡丹”等美满爱情、平安富贵主题纹样的被单被面是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品。

旧时北方的农家窗户上多贴有“皮纸”或“连使纸”,有透光、阻风、防尘等实用功能。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换一次窗纸,再贴上窗花,营造清新、喜庆、亮堂的环境。冬季多在室内点燃火炉取暖,为预防烟气中毒,在窗角和窗门上留出通风口,贴上烟格子(或称亮格,一种贴在房间通风口的剪纸),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美化通风口[4]。

2.3 传承价值

剪纸和蓝印花布作为民间工艺的一部分,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通过口传、物传等途径把丰富的中华民族艺术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这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人类文化发展的伟大贡献。

一是文化观念的传承价值。民间剪纸和蓝印花布不仅是民间艺术,更重要的,它是中华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母亲艺术”。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已引起世界的关注。民间剪纸和蓝印花布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和物质生活需要而创造的,它根植于丰厚的生活土壤,生存于火热的社会实践,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寄托了劳动者的情感与理想。通过内容、形象、色彩将人们积累的知识、技术、经验、信仰、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及生活模式、行为模式用平民化、生活化的方式传承下来,同时折射出时代背景、社会形态、民俗心理和审美情趣。劳动人民在传承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得到社会文化的启蒙与教化。

二是技艺技法的传承价值。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推动剪纸技艺不断发展,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勾描、染色等,细可惟妙惟肖、粗可抽象奔放,不同工艺形态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民间蓝印花布工艺采用刻纸技法(图1),利用防染灰浆裂纹染成自然冰纹,针对不同的审美与工艺需要,创造了蓝底白花、白底蓝花、蓝白底相交的多种艺术风格,以简单的蓝白两色创造千变万化的艺术造型。独特技艺源自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源自对材料运用的智慧思考,带来特定的材料美、技术美、纹样美、色泽美的审美享受,具有传承价值。

图1 民间蓝印花布工艺示例

三是造型审美的传承价值。影像加镂空式造型是民间剪纸和蓝印花布世代相传的图形样式,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一些变化,但仍保留原有的造型风貌和符号样式。二者的造型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二维平面化造型更趋于装饰性和程式化的形式美,形成了简练概括、夸张变形、以形写神、疏密有度、富于装饰、应物赋形的审美特征,具有重要传承价值。

3 结束语

民间剪纸和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在二维的空间表现三维空间的事物,这种造型艺术已渗透现代艺术多个流派。例如,绘画大师林风眠、齐白石和当代艺术家吕胜中的作品里均能找到剪纸的影子。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中无论平面与空间、静态与动态,都有许多作品借鉴剪纸和蓝印花布艺术形式。例如,舞台布景中,通过灯光照射将剪纸影像映到舞台及幕布上,打造视觉特效;建筑装饰中,借鉴剪纸纹样设计楼宇墙壁、窗饰铁艺、地砖图案等;灯饰、家具、鞋服设计也常常应用剪纸艺术形式。在现代绿色、环保、自然思潮影响下,运用剪纸艺术的蓝印花布因其质朴无华的乡土气息和淡雅不俗的个性魅力,受到都市人的青睐。例如,在室内装饰中,以蓝印花布为主要形式与内容设计独立装饰艺术作品装饰墙面,或将蓝印花布纹样改造为视觉化元素,装饰沙发、靠垫、桌裙、窗框、门楣、墙裙等;在服装、工艺品和旅游产品的设计中,蓝印花布被运用于现代服饰、布制玩具、工艺鞋帽、工艺扇子、花伞手袋、挎包台布等;现代广告招贴、产品包装、宣传手册、展示设计、公共艺术等领域也常借鉴或沿用蓝印花布视觉元素和艺术风格,并赋予新的理念,使传统视觉元素焕发青春,给人以强烈的后现代时尚感。当前,社会高度现代化、信息化、多元化,新思想、新文化及外来艺术思潮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艺术从业者应当增强使命感,充分挖掘、传承、发展民间剪纸和蓝印花布等传统艺术,实现其人文价值。

猜你喜欢

印花布剪纸民间
区域文化产业背景下湖北天门蓝印花布的保护与传承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剪纸
从林栖的《青出于蓝》,看蓝印花布的借衣还魂
国外印花布色彩设计赏析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