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1453”模式构建研究

2021-12-31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理论

张 媛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而言的一种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基于理论知识并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促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1]。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从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诞生那天起,就确立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即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整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也需不断发展完善。

1 问题梳理: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学生层面思想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学生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被调查的学生群体中,85%的学生认为成绩是通向成功就业的唯一路径,忽视了实践对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实践能力不足。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接受应试教育为主,参与社会实践经历较少,实践动手的主动性不足,对未知问题缺乏探索钻研精神。第二,教师层面过程指导不够。一方面,施教主体实践教学理念落后。部分教师缺少行业、企业等生产一线的历练,导致经验不足,难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部分教师倾向于墨守成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缺少创新,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施教主体实践教学动力不足。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实施规范性还有待提高,且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教学难度大、责任重,往往选择避难就易。第三,学校层面组织管理不够。一方面,实践教学课时和经费难以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时不满、覆盖面不广。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较松散,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检查监督不严格,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偏低。

2 观点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1 构建一个中心,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要有好的教材、好的活动设计,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除了要传播知识外,还要“传道理”“解疑惑”。要充分了解学生,真正知道学生“想什么”“要什么”和“干什么”,分析自身能“给什么”。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要当先生,先当学生[2]。思政课教师不能只停留于传统“说教式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进行调研,课后通过调查问卷、云平台互动和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和探索。

2.2 用好四个课堂,构建立体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依托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交流思想,实现师生教学互动,主要采用课堂讨论、演讲、辩论和模拟教学等形式,具体可细分为教学过程实践和课内教学实践两个方面。第二,依托校园实践教学。举办文化、艺术、科技等各类校园课外活动,主要形式有课外学习小组、学习竞赛和社团活动等。如“我的青春我的团”信仰公开课、“唤起农俗记忆”文化分享会、“红色文化”情景剧等。第三,依托社会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和调查研究等形式。如走访新农村、观看成果展和参与生产劳动;走进革命纪念馆、道德楷模事迹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第四,依托网络实践教学。面对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保持“不掉线”。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现代传媒手段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网络平台组织观影、阅读、讨论等活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占领互联网教育阵地。二要依托“两微一端”资源,形成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的局面。运用学习通、云班课等平台,通过“课程在线发布→学生在线选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在线反馈→学时在线记录”等流程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用好互动交流平台,随时随地做好答疑,给学生输送“营养”[3]。

2.3 推动五位一体,实现全方位思政课实践育人保障机制

第一,站位要高,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顶层设计是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的迫切需要,学校层面要明确“项目书”、绘制“工作图”,系统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一是根据目标设计,建立完善领导机制。要将培养目标放在首位,成立机构并建立工作制度,通过将理论与实践价值充分结合,不断提升实践教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根据运行需要,做好教学总体规划。按照“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共同管理、协调实施”的原则,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和二级学院等共同制订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与实施方案,过程中做好监督、协调并保障顺利实施。

第二,过程要实,不断拓展教学过程。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强调,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因此,要完善“课前研究、课中探讨、课后拓展”三部曲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课前研究需要引导学生基于任务,在课外以小组形式进行主题调研;课中探讨需要学生展示课前研究成果或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讲授、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课后拓展需要学生发掘和延伸教学内容涉及的相关科学、人文知识,升华学生思想,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内容要深,构建多元教学体系。根据理论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构建适应课程教学大纲与学生内在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要紧紧围绕理论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实践环节充分剖析理论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从而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二是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深化,以贴近社会现实与学生实际。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实践教学内容涵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设置了入学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恋爱教育、法治教育、红色著作诵读、爱国主义演讲、重温经典岁月、参观革命纪念地、喜看家乡新变化、红色情景剧、主题辩论和传统文化展示等16个专题实训模块。

第四,基地要优,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建设优质实践教学基地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开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开发利用好地方教学资源,优化校地合作。要充分挖掘校地特色,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结合“地情”和“校情”,探索地方资源融入思政课的可行性方案,开拓实践育人的新路子,真正使教学“活”起来、“特”起来。二是要强化实践基地建设研究,选好地方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优先选择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素材,开发其蕴含的育人功效。对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优化,不断扩展学生思政教育途径,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第五,评价要准,建好教学考评机制。合理的考评机制是思政课理论教学的需要,也是实践教学的迫切需求。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总结性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日常考核+实践考核+期末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二要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三是不断完善平时成绩的考核制度,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情况折算为课程成绩,通过学分指挥棒,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动力。

2.4 力争三个结合,创新新时代思政课实践育人路径

第一,结合主题内容,在“深”字上下功夫。强化思政工作理论武装,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一要将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坚持“内容为王”,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让思政课走进学生生活,成为入脑入心的“兴趣课”。二要将加强合作与资源共享结合。结合理论教学和学生实际,通过情境创设提高教学吸引力,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如围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开展参观革命圣地、博物馆等实践活动,以此感染、启发和教育学生。三要将政治引领与学习“四史”结合。用“四史”学习的鲜活素材进行政治引领,引导青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四是要结合重大事件纪念日和重要节日,深入透视、深度阐释,多角度、全景式地将身边事与国家大事、要事、喜事结合。如开展抗疫精神、建党100周年专题讨论,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活力。

第二,结合时政热点,在“热”字上下功夫。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尖锐性。然而学生人生阅历、社会经验不足,往往缺乏深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一些现实问题的看法全面性不够。因此,要紧密围绕教学大纲,突出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特点,结合社会热点、社会形势和社会要素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和内容,通过穿插大量案例,运用启发式教学,真正使实践课成为生动、有感染力的课程,把“枯燥”的思政课变得“有滋味”。比如,通过“一封家书”“一张画”“一次调查”“一本书”“一次讲述”等“五个一”系列活动,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

第三,结合实践需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需要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把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结合。一是通过“四个结合”(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基地相结合),全方位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二是拓展平台渠道,以“微公益”为载体创新实践教学、以微电影为素材组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知行统一。三是注重因材施教,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帮助学生升华思想、磨炼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理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