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1-08-04樊琦祝舟航
樊琦 祝舟航
[摘 要] 当前国家提出新时代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成全面开放的新发展格局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新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首先,分析“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我国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互联网+”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内容,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国家标准,重视国际化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强调课程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最后,重点研究基于“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构建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多维度人才培养平台,重视“互联网+”背景下国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新变化、国贸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新突破。同时,重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互联网+;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浙江省教育厅首批立项双一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浙教办函〔2020〕77号);2020年度浙江树人大学教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9JG1006)
[作者简介] 樊 琦(1982—),女,山西原平人,博士,浙江树人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2-0185-04 [收稿日期] 2021-01-25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环节。做好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进程中,培养优秀的开放型经济人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国贸专业是开放经济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重要性,利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技术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影响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1]。“互联网+”促使中国与国际市场更加紧密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开启新的格局。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新方式,实现资源跨国交易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当前“互联网+”带动下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大数据和区块链的兴起意味着国贸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要充分利用新型技术和工具,变革传统课堂,实现国贸理论与数字贸易实务的完美结合。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与“互联网+贸易”经济新变化脱节
国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偏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应用,创新能力较弱。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国际化水平不高,知识内容相对单一和滞后,并没有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需要,应用型课程教学方法陈旧,没有国际格局和体现国家建设贸易强国的战略要求,较少体现国际商务的文化性。
国贸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般。案例不足,教材陈旧,缺乏好的教材,重理论、偏知识,实训和操作少。专业教材与国际贸易新变化和新形式相脱节,所用国贸教材与现实脱节比较严重。“互联网+贸易”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相关内容,如无纸化交易、电子报关、英文函电写作等内容在教材中并没有出现。
(二)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当前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教师缺乏外贸行业经历和外贸实践操作技能。所有专任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但多数教师欠缺跨国工作经验,知识结构偏理论化。在国际商务实践岗位工作的经历缺乏,授课通常照本宣科,缺乏联系实际的经验,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专业教师企业经历缺乏,课堂授课内容多以知识讲授为主。
(三)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模式新颖性不足
课程设置偏理论,教學方法略单一。当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更新慢,跨国文化和外语技能重视度不够,教学模式上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成为知识的接受者,缺乏学习和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创新能力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够。“雨课堂”和“超星”等“互联网+课堂”应用性偏弱。教学手段落后,多数以课件为主,课堂教学理论知识讲授偏多,实训环节欠缺。
(四)课程思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思政内容,将诚信经营的思想与儒商的经营理念贯彻到课程体系、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国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导致能体现思政特色的内容偏少。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产生新变化,随着我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适应当前国际贸易形式由一般贸易向跨境电商发展变化。掌握互联网新技术,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国际法律和跨文化交流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培养拥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
根据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国家标准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国际化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从事国际和国内经贸活动的专门技能,善于战略思维和具有理论功底扎实的复合型人才。国际化和复合型互为依托,是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2]。
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化专业主干课程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注重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强化国际惯例与规则的教学;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设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经济与贸易类专业需要构建“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体系+实训+双语和国际惯例”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培育,全面培养学生创新与适应跨文化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