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机制探析
2021-08-04郝滢滢
郝滢滢
摘 要:大学生创业孵化是高校为在校大学生和一些刚毕业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搭建的制度性、智能化的服务平台。孵化基地为入驻的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基本的经营场所、有效的指导服务和一定的政策扶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力及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逐渐加剧。伴随着00后毕业生的出现,很多有意识的大学生已经转向了新的一种就业方式“自主创业”。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建立,是深入贯彻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发展驱动,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潜能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民办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建的过程中更面临着创业孵化基地的建立、管理、策划运作、服务创新等多方面的考验。本文将围绕着民办高校创业孵化服务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用来探索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的新机制。
关键词:高校学生;创业孵化;服务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3.031
1 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机制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1.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美国乔·曼库索早在1959年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孵化器,也是他首次提出了关于孵化器的相关概念,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对孵化基地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在孵项目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也意识到孵化器的重要性,并且在大范围内普及和推广。2000年以后,企业孵化基地不断发展。2003年时李志能、吴寿仁等认为美国初创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孵化器的推动有着紧密的关系。早在2005年林虎对以色列孵化器的发展经验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这对中国未来孵化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应构建项目、政府的扶持与服务紧密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扶持和鼓励力度。
1.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伴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理念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有关于创业孵化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1999年张景安、张超英论证了我国孵化器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研究论阶段、失业化阶段以及产业化发展阶段。胡海燕(2002)等学者认为孵化器对于我国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孵化基地服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服务内容的变迁和服务模式的优化。周志家、江卉(2008)指出,早期的孵化基地多以提供场地、设施等硬件服务为主,后来伴随着孵化项目的不断增加以及企业需求的多元化,孵化器也逐渐转向为以初创企业创业指导、服务咨询为主。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通过大量国内国外相关资料的查阅,国外关于“创业孵化”概念的提出要早于我国。国内关于“创业孵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的学者对创业孵化的研究主要分布在环境、管理、运作和趋势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和科学实践经验。然而,对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机制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一些。国内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创业孵化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多,关于服务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机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进一步推进孵化服务机制的建设和孵化基地的更好发展。
2 孵化服务机制建立的意义
2.1 理论意义
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机制”,聚集高校优势创新资源和创新创业人才,立足“吉人生根”及本土化的优势产业,带动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实现知识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励并指导有条件的在校大学生积极创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水平。
2.2 现实意义
孵化服务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科研质量的提升。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机制的构建,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全面、完整的创业理论指导,提高初创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机制的建立改变以往单一的为初创大学生提供创业场所,而是建立一种挖掘、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潜能,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自主创业之路的“孵化”服务机制,更好的服务创业学生,组织相关活动,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更好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3 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的现状
3.1 孵化的硬件条件薄弱
目前,据调查在一些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中,硬件设施和场地不足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并且已经影响到在孵大学生项目的进一步发展,以当前的孵化条件好很难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更好发展。大学生在创业的初期,硬件设施和场地问题是影响其创业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很多民办高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只局限于为创业学生提供桌、椅和台式电脑,没有打印机等先进设备,缺乏对入驻企业的投入,在场地的规划上来看,很多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都更加倾向于多个企业在同一区域内办公,缺乏单独的办公和孵化空间。
3.2 服务过于单一
大学生在初创的实践过程中,离不开专业的服务团队。当前,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创业孵化服务中缺乏专业的、深入的、系统的孵化服务机制。很多民办高校没有开设创业类的课程,创业类课程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线上课程的学习和线下一些专业的创业指导和一些关于创业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和培训。很多高校的孵化基地,一年只举行几次创业类的相关活动,创业活动不够连贯,内容不够针对性,由于在创业的初始阶段缺乏专业的指导,不利于创业人才的收纳以及队伍的组建。
3.3 欠缺专业化的学生团队
学生在创业初期组建团队,通常对创业认知、创业意识和创业水平、创业能力的认识不够,缺乏对实践经验的积累,更加注重创意想法,开发产品,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创业初期的学生更加注重创业的结果,不注重过程的积累,这就导致创业团队在组建过程中不够专业化,初期组建的创业团队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狭窄,对于项目开发,产品定位、资金的筹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没法获得风投机构和银行的投资及贷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中的孵化项目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学生的项目,然而在校大学生由于长期学习和生活在校园环境中,缺乏社会经验,特别是缺少对市场运营和创业实践方面的经验,考虑问题比较单一,从而会造成在创业初期在项目选择、方案制定、市场运营等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初创企业不能长久的经营和发展。另外,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受不住打击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