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乡村振兴育政治认同

2021-08-04刘秋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2期
关键词:活动体验政治认同乡村振兴

刘秋城

【摘要】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高中如何落实新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是当下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图立足当下实施得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战略,挖掘教学资源,分别从举例说明帮理解;活动体验激共鸣和乡村研学促认同;知、情、行三个维度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与政治认同素养培养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农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政治认同;举例说明;活动体验;乡村研学

近年以来,《新课标》、新教材相继实施,如何落實《新课标》和新教材成为了教师们交流最热门的工作话题,在交流中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乡村学校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新教材怎么教,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下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我县涌现出了一批诸如三角镇石源村、忠信镇柘陂村、司前村和绣缎镇金溪村等示范村,吸引了众多游人,成为了网红打卡的热门旅游地,也为我们农村高中思政课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思想政治理论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相结合,以高中学生喜欢的故事性陈述和直观式呈现出来,可以避免纯粹的理论说教。笔者试图从举例说明帮理解、活动体验激共鸣和乡村研学促认同,知、情、行三个维度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与政治认同素养培养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农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

一、举例说明帮理解

知识是形成素养的基础。学生只有真正将知识学通弄懂,才能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形成能力,为素养的培育提供必要的养分。举例说明是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使用举例说明法时,采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因为落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比起其它事例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符合由表及里、以小见大的认识规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时,首先,通过PPT展示三角镇石源村脱贫前后的村貌对比的图片,通过强烈的视角冲击,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展示情境材料:在县工业园管委会的帮扶下,石源村村支两委抢抓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荷花产业,联合企业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从村民手中流转水田种植了400亩荷花。贫困户除了获得租金外,还被安排在基地负责除草、施肥等工作,一天有120元收入,同时还通过摆摊卖雪糕、矿泉水和凉粉给游客获得收入,通过多渠道增收,35户102人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让学生在形象的实例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执政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等知识,在生动的实践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绝不是一句空话、套话,从而生成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结论。

二、活动体验激共鸣

知、情、意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个逐步上升和整合的步骤。在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认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构建活动增强体验,进而通过体验激起共鸣来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和拥护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学习“民主管理”这一目知识时,在展示石源村通过发展荷花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后,创设模拟村民会议活动:为你的家乡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两点建议。这一活动通过模拟村民会议的形式,让学生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务。在亲历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中,切实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同时能激起学生们深深的乡愁,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学习“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时,首先通过PPT展示石源村盛放的荷花,在欣赏千姿百态的荷花之后,设置活动:以小组抢答的形式,争相说出历代与荷花相关的诗词名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情景交融中,体验到中国诗词文化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声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感受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三、乡村研学促认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最终目的。知、情最终要付诸于行才有意义。因此,必须要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研学旅行是近几年兴起的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通过研学旅行,让广大中小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研学旅行能将知、情、意、行相结合,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发展。然而,对于大部分农村学生而言,研学旅行的开支是一笔难以承担的费用。为此,利用学校周边资源,开发乡村研学旅行路线,是农村学校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明智之选。在学习完“中国共产党”或“中华民族精神”有关知识后,组织学生沿着大湖镇湖东村(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绣缎镇塔岭村(革命烈士陵园)——忠信镇柘陂村(华南小学:中共连平县委临时所在地)路线进行红色主题研学旅行,让学生感受革命光荣历史,引导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或“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关知识后,组织学生沿着忠信镇大坪村——忠信镇司前村——三角镇石源村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研学旅行,让学生体验新时代发展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在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立足当下如火如荼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和故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一条有效路径。

[本文系河源市2019年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农村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编号:hy1901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郑刚.大夏书系.美国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走进美国校园与课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彭其斌.研学旅行课程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活动体验政治认同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关注活动体验助力知识建构研究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小学数学“活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以“活动体验”式德育塑造丰满学生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