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家长之间的那些事
2021-08-04李妹平
李妹平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话告诉我们,家长,就是孩子教育的源头。尤其在小学阶段,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基本能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因此,管理一个班级,能够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和父母,就是孩子的根,要改变孩子,必须从改变家长入手。
一、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
刚到汇泉的时候,班上一个叫小泽的学生让笔者印象特别深刻。他十分好动,经常和别人发生矛盾,而且只要一受到批评,他就会手握拳头,瞪着眼睛望着教师。更奇怪的是,笔者跟他妈妈反映情况时,家长一副不理解的样子,说他的儿子平时非常乖巧,懂事又有礼貌,而且独立生活能力很强。
让笔者最为惊讶的是,学生的妈妈不但不能正面接受老师的意见,还觉得形成的原因跟自己没有关系。意识到问题的根本所在,笔者调整了思路,开始跟他妈妈解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和母亲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无论教师如何认真负责,都取代不了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也许是被笔者的话触动了罢,小泽妈妈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借此契机,笔者上门家访,就孩子的成长问题和小泽妈妈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原来,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六岁才转到广州上学。孩子妈妈一人管着几家店,工作忙,压力大,更没有带孩子的经验。不知不觉间,就把孩子当成了员工一样培养,平时都是直接对孩子下达命令,缺少沟通交流和关心。孩子对母亲又爱又怕,在母亲面前表现得乖巧而且懂事。但在学校就不同了,他的内心既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又不懂得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制造矛盾就成为了家常便饭。通过多次的家访和电话交流,学生家长终于意识到孩子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时间安排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尽量每天陪着孩子一起吃饭、写作业、聊天。在消除隔膜的同时引导孩子成长,然后让孩子的性格逐步变得乐观。
二、改变家长对学习的认识
小凯刚开始给笔者的印象是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脸上、衣服上经常都是铅笔痕、墨水印,有时甚至顶着“大花脸”在教室上课。最大的问题是作业,第一天,没做;第二天,没做;第三天,还是没做。事不过三,笔者拨通了他爸爸的电话。可没等笔者开口,爸爸就先倒起苦水来了:“我们也知道作业的重要性,可我和他妈妈都读书少,他的那些作业我们看不懂更辅导不了,每次叫他写作业的时候,都说已经写完了。我们也没办法……”
是的,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会有这种看法,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起不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有点使不上劲的感觉。我们这样的民办学校,家长的层次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看问题的高度有限,培养孩子的格局也有限,大家天天为了生计而忙碌,能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像小凯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为了转变他们的认知,笔者多次与家长沟通,并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从而制定了一套比较可行的方案。首先是通过家访、微信等多种沟通交流方式,让他们认识到:教育,是改变孩子命运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接着,再和家长约法三章:(1)每天对照作业登记本一项一项落实孩子的作业,保证孩子每一项作业都有完成。(2)保证孩子的书写认真,对于马虎潦草的字,擦掉重写。(3)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表扬。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笔者会每天都跟家长沟通孩子在校的情况,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笔者就通过班会课和微信群对学生进行大力地表扬。“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之后,小凯有了非常大的转变。家校携手,做到“坚持”与“落实”,让教育在学生身上开了“花”。
三、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多动症的孩子
笔者现在班上有一个多动症学生,让大家非常苦恼。午休从不睡觉,只要一离开教师的视线就各种捣乱,安全意识非常薄弱,经常被任课教师和其他家长投诉。他的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平时采取的所谓“春风化雨”式教育,不甚得法,收效甚微。在学校,各种方法都想尽了,可学生却依然故我。通过和学生一二年级的班主任以及幼儿园的教师沟通后,笔者了解到这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是属于慈父严母型的,只是父亲也觉得孩子多动是身体原因造成的,就多少有点放任。从这,笔者仿佛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于是,笔者先把学生的课堂表现拍成视频,发给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接着,笔者又约谈家长,跟他们交流:三四年级,是孩子规矩意识形成的关键期,破坏规则,能帶来眼前的利益,但遵守规则,换来一辈子的平安,教师和家长要同心同力,直面问题,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帮助学生。在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后,笔者邀请家长走进我们的课堂,在该学生的旁边设了一个专座。由于全程有爸爸的监督,这个学生终于能够正襟危坐地听课了。坚持了几天后,他许多不良的习惯也就慢慢不见了。虽然还是好动,但对比开始,已经好了很多。
四、沟通时多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
望子成龙是中国家长共同的愿望。大家都在铆足了劲培养孩子,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出人头地,有所建树。可是,教育又受家庭环境,父母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一直很难尽如人意。有时甚至还以为方式方法的问题而事与愿违。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笔者不能一味地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要换位思考,多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一些学生重返学校后,成绩下滑很严重,学习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小俊为例,在疫情之前,他是一个学习认真、阳光积极的男生。可是疫情之后返校,不仅性情变得暴躁起来,学习也是应付了事,作业不是没完成就“偷工减料”。经过和学生的妈妈聊天,才知道原来受疫情的影响,他们家的店铺生意很不好,无奈之下,他的爸爸只好离开广州,去了外地工作。妈妈一个人既要开档做生意,又要照顾两个孩子,心力交瘁,妈妈的焦虑情绪直接转嫁给了学生,导致学生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解情况之后,笔者在班上展开了一次摸底调查,对这个情况和小俊情况类似的学生,笔者通过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利用午休和下午托管课的时间主动辅导他们写作业,帮助他们渐渐从落差中走了出来。同时,家长也意识到在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及时调整心态,和孩子一起共克难关。
五、引导家长不断地成长
孩子是在不停地成长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从身体到心理。这就要求家长也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共同进步。因此,每当有家长跟笔者反映学生在家的叛逆行为时,笔者总是很高兴地告诉对方,这是学生自主意识苏醒的一个标志,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同时,针对学生的言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针,引导孩子朝着更加阳光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个班有多少个孩子,背后就有多少个家庭。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特点,对症下药,教育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愿家校携手,让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