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2021-08-04闫春江
闫春江
摘 要:2020年河北省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选活动顺利举行,21节精彩纷呈、赏心悦目、创新独特的优秀课例,是河北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也是引领该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发展的航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总评
中图分类号:G6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7-0049-03
2020年12月1日至3日,河北省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比活动在石家庄举行。3天时间,14个地市,21位参赛教师给我们带来了灵动纷呈、赏心悦目、创新独特的课堂教学盛宴。作为这次活动的全程参与者、组织者,借此机会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和感想,供大家参考。
一、收获
河北省优质课评比展示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21节现场课,全省共167个区县,这样算下来,在不重复的前提下,大约需要16年才能让每个区县参加一次,用“机会难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此,各市、县、学校都高度重视此次评比展示活动,选派精兵强将参赛,可以说这21节优秀课例即是该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也是引领该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发展的航标。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五高”。
(一)高标准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达成度是判断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和最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升、正确价值观念形成。本次活动中各位老师都能顺畅达成教学目标,做到导入直奔目标,流程围绕目标,活动紧扣目标,练习强化目标,小结拓展目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做到了通过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明明白白地记、健健康康地长。
(二)高水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各位老师能主动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前,主动对接上课学生,全面细致了解学情,及时调整优化教学设计;课上,让学生成为主角,能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系列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例如:石家庄的底老师引用赛地校特色活动“戏曲合唱节”素材,让学生从回顾中感悟集体的美好,增强集体观念,激发集体荣誉感。
(三)高质量灵活运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树立科学的教材观,倡导由过去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教”。各位参赛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依据三维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大胆创新,调整优化教材内容和顺序,使之更适宜教学需要和目标达成。例如:沧州的卢老师,将教材创新性地设计为“理解青春、规划青春、探索青春”三个层次,激发学生为青春而奋斗。
(四)高度切合时政热点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真谛在于引導学生从纷杂、凌乱的时事现象中,找出规律和方法,进而指导自己生活学习。各位参赛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将鲜活的、时效强的现实生活热点、焦点引入课堂,融入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实效性和实用性。经粗略统计有半数以上教师引用了当下抗击新冠疫情事例。例如:定州的李老师引用白衣勇士出征,保定的张老师引用钟南山院士的人生格言等。
(五)高水平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丰富、多元、现代的教学手段,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催化剂,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参加本次比赛的各位老师都能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熟悉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采用视频、漫画、微课等形式,为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多彩、生动的课堂。
二、反思
虽然各位参赛教师的表现都很优异,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参与不够深入
有的课堂活动流于形式,所问问题过于简单,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参与进来,无讨论、无争论、无引导,没有充分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作用并不明显。
(二)总结提升不够
有的课堂在开展一些活动时,过于注重学生参与,而弱化了对中心内容的总结、归纳、提升,没能很好把握引导活动发展方向与目标,导致活动片段化、碎片化,分散了教学的重点。
(三)学生的批判思维、质疑能力培养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问题基本上都是预设的,很少看到老师主动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更没有看到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情况,学生质疑能力还需要进一步鼓励与培养。
三、展望
举办全省优质课评选活动,绝不是为了评出个名次、发个证书,而是想以赛促变、以赛导研,让更多的老师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后反思、展望,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今年的活动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这不是终点,只是该省道德与法治学科改革发展过程的一个加油站、一个再出发的新起点。展望未来,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战场,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政治正确是我们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没有这个前提,其他的都是徒劳。
(二)立足核心素养需求,勇于创新教材使用
上面提到,本次活动各位老师能够灵活运用教材,但还不够深入,都只是对一个小节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没有体现全局性、系统性创新,没有真正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度出发。当然,也许是考虑到展示活动的完美,以及节次和时间的限制。建议各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以核心素养为本,课程标准为纲,系统把握教材的总体结构,多研究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全册教材角度、从整个单元角度、从核心知识点角度出发,整体谋划设计某一节课的教学方案。
(三)加强业务学习,夯实法律政治基础
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研,想了解一下我们学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中反映比较多的就是法律、政治部分最难把握,一是内容太专业,怕说错教偏;二是缺少相关生动事例,课堂教学容易变得枯燥无味。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各位教师,一要加强法律政治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以深入学习《宪法》《民法典》为抓手,熟悉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知识,努力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杂家”。二要充分发挥教研团队的集体力量,集思广益、吸取众长,借鉴优秀事例,共享方法技巧。三要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如法律志愿者、从事司法工作的学生家长等,通过讲座、参观、讨论交流等形式,专题深化学习成果。我认为,在法律、政治内容的讲授方面,大家要坚持“宁可不生动,也要准确恰当”的原则,防止出现引导错误的现象。
(四)坚持活动整体观,探索运用议题式教学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本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亮点,而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是实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方式。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但相信议题式教学也会成为新课标倡导的一种主要教学方式。
议题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真实生活情境中具有开放性、指向性、思辨性、综合性、系列性的探究话题为抓手,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为支撑和主线,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上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探索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打破碎片化活动组织形式,以某个生活情境为主线,层层讨论、层层分析、层层总结、层层深入,螺旋上升达到教学目标。二是打破预设问题的局限,大力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质疑反思、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打破讲解就是守旧的思想误区,收放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恰当地进行必要总结和提升。
以上是笔者个人的一点想法,供大家参考。希望各位参赛教师再接再厉、勇创辉煌,将自己的成果收获传播给更多同仁;希望各教研员积极宣传推广优秀教学成功经验,惠及更多道法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