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战争年代的平邑县北仲村识字班

2021-08-04冯慧敏

山东档案 2021年3期
关键词:伤病员八路军

文·冯慧敏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临沂地区创建了闻名全国的沂蒙革命根据地。自抗战中期起,根据地掀起了广泛的扫肓运动,组织群众学习文化,成立了各种“识字班”。“识字班”按年龄性别分班,由于女青年班坚持得最好,成绩也最突出,慢慢地“识字班”便成了年轻女性的代名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扫盲运动早已宣告结束,而“识字班”的称谓由于其形象生动且深得人心,仍然存活在人们的语言中,鲜活地记载了这段让人难忘的历史。

在平邑县档案馆内珍藏着一份“识字班”的口述档案,是根据采访当年识字班班长王保莲的侄子王庆文同志(当地文史委委员)的录音整理的,他向我们讲述了当年平邑县北仲村识字班的发展、壮大和投身革命的历程。

广泛发动、扫除文盲,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

北仲村隶属于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位于县城西北方向。五四运动前后,这里读私塾和在外地上学的人相对较多,一些青年人在外面求学读书时,接受了先进思想,学成回乡后在当地教书育人,在北仲村一带的村庄传播新文化、新思想。七七事变前,这个村就有了共产党。特别是中共山东省委及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进入该地后,村里很多男女青年参军参战,许多抗日培训班、学习班也在该村相继举办,妇女们接受先进思想教育的机会也较多。

1942年春,日军大“扫荡”后,仲里区妇救会长严峰,带领该村妇救会长陈景泰(后任蒙山县妇救会名誉会长,四个儿女全部参加革命)、刘均英(六个儿女全部参加抗日)在村里组织了识字班,全村学员达360多人。首期识字班班长由刘芳清、王保莲担任。当时,有的姑娘、媳妇家长思想封建,不让她们去上识字班。“识字班”(抗战时已成为妇女们的代名词)就和村干部登门动员,遇到个别顽固的公婆,就登门开他们的“斗争”会。这样一来,他们就不敢再阻拦了。

那时,识字班的学习条件极差:几间破屋当教室,五六十个人挤在一起,没有板凳坐石头,没有粉笔用石灰,黑板是墙上刷的烟子灰,课本是老师现编现教的,老师由小学教员兼任或选拔有文化、有威信的人担任。编写的教材有“共产党”“毛主席,朱总司令”“抗日救国,打倒日本”“穷人翻身,妇女解放”等等。还要重点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反对党八股》等整风文件和国际国内形势等。讲课人不限于小学教师,泰宁县的县区干部周星夫(离休前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张种玉、吴昌、张涛、郝士文、刘丕学等有时也来讲课,费北县的领导干部徐元泉(离休前任农牧渔业部副部长)、刘次恭、马鸿祥及王保胜(时任县大队长)等也来讲过课。

不畏艰险、英勇斗争,为革命战争服务

识字班多数是年轻人,易于摆脱封建思想的旧观念,接受新思想、新文化较快,从而形成了妇女组织的中坚力量,是根据地内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

1941年底至1942年初,苏家崮战役结束不久,山东纵队一旅三团在团长王吉文的带领下来到了仲里区(即进入泰泗宁地区休整),在北仲村一带安插了许多伤员。识字班班长王保莲家就养护了六名,其中重伤员的腹部还露着内脏。王保莲和母亲将埋藏的小米挖出来熬成粥喂伤员,并且把能下蛋的老母鸡也杀掉,给伤病员熬鸡汤。识字班的女青年还响应仲里区领导的号召,家里再困难也要让养护的伤病员尽量吃上细粮。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伤员们陆续康复归队。王吉文团长带着部队在仲里区西北部开展活动,连克泗水县东南的仲家庄、耿家庄,新泰、蒙阴边界的杨家庄、牛家庄、李家楼等伪顽据点,袭击了孙村(今属新泰市)日军大据点,俘获日本工程师11名,参加了蒙山反封锁战役,打了许多胜仗。

1942年秋,识字班班长刘芳清、王保莲配合村妇救会,在仲里区领导和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全村群众,在敌人眼皮底下,成功掩护了108名八路军伤病员。据刘丕学(又名刘胜泉,1942年秋至1944年1月任仲里区区长,离休前任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局长)生前多次讲:那一次,北仲村真是上演了“沙家浜”。当时识字班学员几乎家家掩藏了伤病员,王保莲家就藏了20多名。

那年,王家收的高粱多,他家把高粱秸垛起来,让伤员藏在里面。有一次,鬼子进村后,七八个日伪军闯进了王家宅院,不由分说,就把衣柜水缸全给砸了。这伙日伪军刚出院,又窜进来一个小个子的日本兵。王保莲的父亲王子荣老人,一边不动声色地应付着敌人,一边机警地注视着鬼子兵动向。眼看日本兵就要向秫秸垛上搜,王子荣老人使了个眼色连忙抄起了长扁担,王保莲的母亲攥起了锋利的剪刀,二哥、大姐、四哥都摸起了木棍、镰刀、镢头等家伙什儿,扮成王家子弟的一个轻伤员(一名司务长,当时帮着摘萝卜缨)也握起了铁榔头,一旦搜出伤员来就准备砸死这个日本兵,把他扔进窨子里。鬼子兵一看不妙,缩回头慌里慌张的逃窜了(据说这个日本兵返回后就迷失了方向,故未引来大队鬼子兵)。经识字班的精心护理,这108名伤病员陆续康复归队。

识字班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日伪军极大的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破坏和捣毁这个群众组织。1943年秋季的一天,识字班在县(当时仲里区划给泰宁县)里王科长(人名已无法查考)和区里刘丕学区长的带领下,去水沟村演出,混进观众里的敌特不断向戏台上扔石头,砸伤了两名识字班学员。当夜凌晨三点多钟,敌特又把识字班住宿的地主家的四合院点燃,烈火熊熊,火光冲天,识字班学员刘国爱被当场烧死,识字班班长王保莲在救火时头发全被烧焦。面对敌人的破坏捣乱,识字班的姐妹们没有退缩,没有屈服,在极端困难的情景下,她们仍然坚持学习,坚持斗争。

转变角色、支前服务,展现军民鱼水情

识字班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组织起若干纺线组,给供销社纺线。她们还做军鞋、缝军衣、绣慰问袋,里边放上炒花生、红枣、红鸡蛋,有的还把积攒了多年的几个钱也放进去,把它送给八路军。她们还不分昼夜地为八路军碾米、碾面,保证了军队的供给。天寒地冻,她们的手冻破了,脚冻肿了,但从不叫苦,继续完成支前任务。每逢过年过节或部队打了胜仗,识字班那庞大的秧歌队、高跷队都在锣鼓声中串街游巷,闹得一片欢腾,有时她们还挎着鸡蛋、红枣、花生米到后方医院去慰问伤病员。

每逢八路军打仗归来,识字班就急着给战士们洗衣服、补军装、护理伤病员。有时战士怕麻烦她们,把衣服藏起来,叫做“打埋伏”,她们就东翻西找,硬是拿去洗了。当她们把洗净晒干压平的军衣送还战士时,战士们向她们敬礼感谢,姑娘们都红着脸咯咯地笑着跑开,显示了人民群众与子弟兵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

妇女识字班热爱为国杀敌的八路军,她们冒着“通八路”被敌人杀头的危险,与本地和外地的八路军战士结成夫妻。抗日战争期间,北仲村就有30多名识字班嫁给了八路军。也有的不爱俏郎爱荣军,心甘情愿地嫁给了为革命流血致残的革命军人。识字班班长王保莲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二等残疾军人管宗庆。更多的是送郎、送兄、送弟参军,鼓励他们“多杀敌立功!”她们扭着秧歌唱着:“县大队来独立营,谁参军来谁光荣!”“哥儿十八正年轻,辞别老婆去当兵,你上前线打鬼子,俺在家里也光荣!”

当年,北仲村妇女识字班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团结一致,同心同德,革命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的确,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识字班的姐妹们在这场伟大的革命战争中,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她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品德,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伤病员八路军
无人机伤病员后送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前景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沙家浜》里的伤员都是谁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八路军风采录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惠爱医院
鲜为人知的“井冈嫂”与红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