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记忆

2021-08-03李欣妤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烤饼烤炉荆门

李欣妤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我的家乡荆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地处湖北中部的它,虽不是商来旅往之地,却也人杰地灵,颇负盛名。且不说这里是战国四君子春申君黄歇的家乡,暂不论南宋思想家、 教育家陆九渊晚年任荆门知军在此讲学论道,光是那一道道美食小吃,就成为这座小城留给我的独特记忆。

荆门的鱼糕和肉卷是最令我难以忘却的。说起鱼糕,记得我尚在童年时,有幸跟随父亲在荆门后港老家的筵席上吃过几次。雪白的鱼糕,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鸡蛋,被精心摆成圆形,点缀着葱花和姜丝,再用高汤勾芡。我是一直不喜爱吃鱼的,但鱼糕能让我接受。在后港老一辈的习俗中,鱼糕和肉卷是筵席上的第一道菜,寓意生活“年年有余,步步高升”。鱼糕是取材于后港长湖的新鲜鲫鱼或草鱼,具体制作工艺我已记不清了,只确切地记得宴席上觥筹交错,走道里人来人往的鼎沸,以及过年时爷爷在暖黄的灯光下精心制作鱼糕的场景。

我初中学校旁边有个卖烤饼的老人,专门给烤饼摊做了个牌子,写着“段氏烤饼”。老人的烤饼只做两种味道,一种白甜的,一种猪油的。据说,这家店已经开了二十多年了。我上学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便是老人的小店。漫长的排队队伍只见队尾不见队首,从学生党、上班族到牵着小孩颤颤巍巍的老奶奶,双眼都紧紧地盯着烤炉。每当烤饼出炉时,白糖的绵甜和猪油的咸鲜在空气中飘散开时,连空气都仿佛随着“滋啦滋啦”的烤盘一起躁动起来。到了约莫下午4点钟,烤炉上便会摆着一块砖头,上面用炭黑写着“对不起,卖完了”。前些日子我专门路过学校,看到老人依然精神矍铄。

还有高中学校旁的黑糖米粉糕。那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挑着一副看起来颇有些年头的木头挑子,一端放个蒸锅,一枚竹筒盖在上面;另一端挂两个小筐,一个装着已经出炉的糕点,一个则放些零钱。每当中午放学,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们都饿得眼冒“绿光”四处“觅食”。学生要是有要来买的,便可自行去找零钱。米糕出锅时,热腾腾的白雾先从竹筒盖的缝隙里升起,然后闻到糯米粉的香气,随后和着孩子们咀嚼时唇齿间散发的丝丝缕缕的甜味一起飘散开了。这米粉糕或许是秋冬季的午后限定,因为记忆中我不曾在其他的季节里见到过,我只记得老人总是站在那一排法国梧桐树下,伴着落叶与地面擦过的细细的声响和鸭蛋黄一样的阳光,悠然地做着他的小生意。

這便是我对自己家乡最深切的回忆。虽然旅游到过一些城市,品过一些美味,但这座小城、这些小吃、这里的人,却留在我记忆深处,永远挥之不去……

指导老师点评:

这是吃的记忆,是家乡的记忆,更是一个孩子对家乡真挚情感的流露。一种种难忘的美食,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处处文化的印痕,都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回味,对养育自己的这方水土的深深眷恋……语言自然迸发,流畅、细腻、质朴的表达建构了立体、丰富的画面和场景,使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真实的情感,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指导老师:李作芳(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湖北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

(责编 / 胡璐)

猜你喜欢

烤饼烤炉荆门
烤炉
煎饼侠
《渡荆门送别》引发的幽思
旧汽车变身“披萨烤炉”
Study on the Phenomena of Non-fluent Repetition i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Prepared Oral English Output
Indian Restaurant Set to BeCome the First in the World to Deliver Ta heaways by Drone
烤饼里的深情
金秋赏菊
烤饼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英烤鸡炉危险堪比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