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引发的幽思
2020-09-10胡舒
胡舒
周末读《唐诗三百首》中的《渡荆门送别》,我的思绪立即飞回故乡——湖北宜昌荆门山。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漫游途中所作,诗人从远游写起,接着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再以思念故乡作结,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手法,把进入楚地以来长江两岸如画的风景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发人们对荆门的幽思: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好一个“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峡江两岸,崇山峻岭,从荆门山开始渐渐变得平缓。诗人提到的这座荆门山,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以南十余公里处,与北岸的虎牙山对峙,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称为蜀楚咽喉。想当年,蜀国几十万大军顺江乘船东下,大有一口吞并东吴之势,东吴大将陆逊受命在荆门山迎敌,先用铁链拦住蜀国船只,再在岸上实施火攻,陆逊就是在荆门山一战成名的,至今,宜都城关还叫陆城镇,这个地名,为纪念陆逊驻守宜都延续了一千七百多年。
近年,人们在荆门山下建起一座文化公园,公园里塑造了宜昌文化名人王永彬和杨守敬,还塑造了屈原、王昭君、杜甫、李商隐、欧阳修、苏轼和陆游……这些人或写过荆门山,或跟荆门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则成了这些古代名人与荆门山的纽带。
王永彬,清末宜都人,所著《围炉夜话》,与明代洪应明的《菜根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一起被称为古代三大处世奇书。杨守敬,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书法艺术家……他的《水经注疏》是历史地理学上的一座丰碑。
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就在今宜昌秭归和兴山,可是,为什么把杜甫、李商隐、欧阳修、苏轼和陆游的塑像也放在荆门山下呢?原来,这几位大诗人都跟荆门山结下不解之缘。
当年,杜甫住在白帝城,穷愁潦倒之际曾登高望远,写下催人泪下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应有村。”老夫子的思绪随着滚滚东逝的长江水,飞到香溪河畔,遥想当年王昭君被选入宫,不被元帝赏识,及至到了匈奴帐中,琵琶声里还有怨恨之声。后来,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杜甫的思绪“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下洛阳”。他想象自己回长安之路,是必须经过荆门山的。
李商隐写过《荆门西下》,陆游写过《荆门冬夜》,还曾游夷陵下牢溪,而今下牢溪峭壁上的“放翁酒家”被称作世界七大奇葩酒店之一,即与他游下牢溪相关。欧阳修做过夷陵令,苏轼与其父亲及弟弟游下牢溪后,留下千古遗迹“三游洞”。
过去,我經常跟随父母,从荆州乘船到宜昌,到达荆门山下,轮船“呜呜”的汽笛声在江面回荡,撞到荆门山上,再折回江面,江面上的汽笛声时急时缓,经久不绝!
今天,重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让我邂逅一大批与荆门山相关的古代文化和军事名人,我又借此机会,再读李白、杜甫、李商隐的其他诗篇,一个又一个周末,我都会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感谢李白1300多年前那次荆门山之旅,否则,哪有我今天丰富而充实的周末呢?
责编:胡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