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加码,构建“智数学”课堂
2021-08-03徐平
徐平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做中学”数学,用智能方式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智数学”课堂,不是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更要关注师生、生生共同成长,将“知识人”培养为“智慧者”,用智慧、智能教学来唤醒数学课堂,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文章对构建“智数学”课堂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智数学”课程;智能教学;“智数学”课堂
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要在知识传授实践中优化教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基于“智数学”课程,“智数学”课堂就是将智能化教学手段融入数学资源统整与创新中,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搭建适宜学生的数学学习平台,启迪学生的数学智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需要对接“智数学”课堂,关注学生学习力、兴趣的激发,制定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数学知识点,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把握“智数学”课堂内涵,让“智慧”启迪学生思维
(一)深读教材内容,促进课堂自然生成
“智数学”课堂,并非仅限于追求高效益,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生成。“智数学”课程强调教师要准确把握“智数学”课堂内涵,深入解读教材内容,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然地生成数学素养。以“小数的大小比较”为例,对小数的大小如何进行比较?比较大小需要把握哪些要点?教师要分析教材,梳理课程内容。比较小数时,需要先观察整数位,再比较十分位、百分位。另外,还要关注小数后面的单位,相同单位才能直接比较大小,如0.1m与0.08m。单位统一了,根据十分位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此外,在“智数学”课堂上,教师还要细化学习目标,围绕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综合素养。仍以“小数的大小比较”为例,知识目标:掌握比较方式、比较原则;能力目标:能够对不同的两个小数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大小比较;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提高其数学学习主动性。
(二)尊重学生差异,优化课堂学法指导
在“智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习数学,第一个层面是学习数学知识点,如数学公式,数学理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乘法口訣等等。这些知识点是数学课堂的初级目标,也是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第二个层面是掌握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规律,如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技巧等等,更是体现“智数学”课堂的关键环节。
举例来讲,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华罗庚认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在学习长方形周长、面积,以及正方形周长、面积时,教师可以结合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自觉体会数学公式的特点。同样,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也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来简化解题方法。如:“小明有8元钱,小红的钱是小明的3倍少4元。问小明、小红共有多少钱?”对该题进行解析,题目中涉及3个数字,在解法上有加减法,还有乘法。学生如果不能细致分析题意,很容易解错。为此,可以引入线段图解法:画一条线段,代表小明的8元钱,再画出三倍长的线段,减少一部分,代表3倍少4元,即3个8元,再减去4元。由此,观察小明的钱,有8元;观察小红的钱,3×8-4=20元。然后将两个人的钱数加起来,即得到最终结果。学生通过动手画线段,结合题意来转换数学问题,解题一目了然。
(三)强调多维训练,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智数学”课程着力于将“知识人”培养为“智慧者”。“智数学”课堂的打造,除了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外,还要结合学情,灵活优化教法,拓展数学训练途径,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数学素养。在课堂上,围绕数学知识点展开习题训练,如随堂测试、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如学习“乘法结合律”后,通过对其内涵的梳理,列出公式:。对照该结合律公式,延伸类似的习题,比如“3×4×25=?”“6×12×5=?”,让学生按照“乘法结合律”尝试进行计算。这种教法比单纯背诵“乘法结合律”要有效得多。
当然,考虑到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对数学习题的理解、解题方法的选择易粗心,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整理和罗列出常见的错题集,让学生结合错题现象来反思解法,逐步掌握数学解题的智慧和技巧,实现从“技”数学转变为“智”数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二、注重“智数学”课堂建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养成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握课堂预设方向
在数学课堂上,要想促进数学知识动态生成,需要做好周密预设,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预设,要顺应数学教学目标,要注重知识点的层次性呈现,要引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为生成数学能力奠定基础。“智数学”课程的实践价值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造自主、轻松、和谐的交流空间。教师要在课程资源整合上花大力气,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做好相应安排。如对于“解决问题”的学习,既要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激活,又要启发学生的独特见解,分析教学内容,从数学知识体系中梳理重难点,寻找合适的教法,为学生预留思维空间。在学习“数学验证”时,要让学生认识验证思维,将验证的方法、途径作为预设重点,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验证手段,在验证中进行反思、质疑、交流和学习,重构数学能力。另外,对于课堂预设,还要拓展预设空间,保持课堂预设的灵活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如在计算题目“、、”时,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解法,看看有何发现。学生通过交流与碰撞发现:一个数乘以比1小的数,积小于原数。教师要把握良机,引领学生质疑争论,在反思释疑中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点的内化。
(二)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
小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往往难以理解,进而产生学习阻力。基于“做中学”的“智数学”课程,强调“做中学”数学,用智能方式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打造“智数学”课堂,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学情及教学内容,灵活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从直观的数学课堂演示中抓住数学学习难点,展开问题思考与探究。
如在学习“图形的運动——旋转”时,本节重点是讲解空间与图形知识,旨在发展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在“智数学”导引下,教师创设数学情境,引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分享学习想法与成果。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可以旋转的物体,如钟表、车轮、风扇等,让学生从动态旋转中认识“角度”“旋转”的概念,并产生联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意识。接着,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旋转”,“旋转图形”有什么特征,并引入“转风车”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明晰“旋转”概念,理解“旋转的三要素”。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让学生观察动画钟面的指针,并亲自动手实践,拨动指针来旋转,观察指针由一个数字转向另一个数字,对这个过程进行体验。然后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布置合作学习任务,结合钟面指针的旋转,探索三角形旋转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同样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亲历三角形旋转过程,观察哪些部分是不变的,哪些部分是变化的,如形状、边长、角、周长、面积等是否发生变化。最后分享交流,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将“旋转”知识迁移到其他不同的图形运动中,实现举一反三,从“纸数学”转变为“活数学”。
(三)完善课堂评价实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
在“智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对话与交流的方式,充分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课堂评价促进师生交流。教师要灵活选择评价方式,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智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活泼、主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生体验数学,在评价激励中打开学生的数学视野,为学生释疑解惑。在“智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依托教学反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比如教学效果与预期是否达成,教学方案存在哪些不足,对教学活动中的突发情况如何应对。另外,“智数学”课程旨在用智慧、智能教学来唤醒数学课堂,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智数学”课堂中要强调学生的亲历、参与,用智慧方式创新思维来找准教学点,引领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化解数学学习难点。教师要立足学生学习成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以宽容、理解、差异理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最终实现从“冷数学”转变为“爱数学”。
三、结语
在数学核心素养中,思维力是重要内涵。“智数学”课程引领下的“智数学”课堂,就是让学生亲历感受数学知识,习得数学规律,启迪学生的智慧。成尚荣认为,“改革课堂教学,就要超越知识教育,从培养‘知识人转向‘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来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智数学”课堂,就是要通过创新手法来焕发课堂生机与活力。要把握“智”的多重意义:第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目标,重视学生参与数学实践,在“做中学”,提升数学能力;第二,要重视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引入多媒体、智能化手段,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和丰盈数学课堂;第三,要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碰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智能加码,用智能方式助力教学,让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姜平.引趣启智——数学趣味教学的价值与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0(10):66-68.
王善惠.浅谈学校“情智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