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

2021-08-03胡锦武李韵涵

时代报告 2021年6期
关键词: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南昌

胡锦武 李韵涵

在车水马龙之中,有这样一处宁静的胜地。绿树繁花旁,一栋普普通通的四层小楼静静地耸立在那里,当年,这里是南昌起义的指挥部所在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中山路380号,分为旧址大楼和新馆两部分。基本陈列展面积达4492平方米,展览共分为“危难中奋起”“伟大的决策”“打响第一枪”“南征下广东”“转战上井冈”“群英耀中华”6个部分、21个展览单元。纪念馆以大量照片实物展示、资料介绍、全景大型雕塑、多媒体场景等形式,还原了1921年在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展示了自八一南昌起义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开端的重要历史时刻。

站在历经沧桑的银灰色建筑前,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铺展开来。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内的全景性雕塑,再现了“准备起义—打响第一枪—民众支前—欢庆胜利—南征广东—井冈山会师”的革命历史脉络。伫立在雕塑前,仿佛能感受到这支倔强的部队,浴血前行的一幕幕场景。

墙上,镌刻着858个名字。当年2万多名起义官兵,只有858人留下了姓名。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英勇奋战的鲜活生命。

一幢旧址、一封书笺、一盏马灯、一条红领带、一份刊物……一件件文物讲述着一个个革命故事,记录着筚路蓝缕的革命之路,承载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彰显着代代相传的初心使命。历史风云已逝,“八一精神”长存。“八一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争取民族解放过程中最基本的精神内核,真切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生动折射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石破天惊第一枪

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扣动着直指苍穹的步枪的扳机——

南昌八一起義纪念馆序厅正中,这座名为《石破天惊》的圆雕,向世人生动展现着南昌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冲破白色恐怖,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01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90多年前,我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苦难深渊,中国人民处在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

然而,正当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向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血腥的屠刀。一时间,神州大地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旬,刚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毅然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江西南昌集中,准备发动武装起义;组织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赣、粤4省农民发动秋收起义;召集中央紧急会议,讨论和决定大革命失败后的新方针。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4个多小时激烈战斗,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

根据中共中央的计划,起义军于1927年8月3日陆续撤离南昌,南下广东。这样做是准备同广东东江地区的农民起义军会合,进军广州,占领整个广东,并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重新北伐。10月初,起义军在广东潮州、汕头地区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军会合;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入粤赣湘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

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颁发经毛泽东审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式样,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南昌成为人民军队“军旗升起的地方”。

红色基因永流传

“今收到贵会慰劳革命将士捐款一万元整……”“昨日收存贵会转来之慰劳捐款……”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展柜内,陈列着两张已泛黄的纸张,分别是一张收条和一封回信。

1927年8月1日,随着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就此拉开。这声枪响,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人民军队也从这里走来。

在这段历史的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随着一件件文物的收集,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流传近百年的资料与物件也从多角度再现了南昌起义那段风云岁月。

上文提到的收条与回信便是见证南昌起义的文物之一。据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研究馆员肖燕燕介绍,1927年8月3日,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负责人之一朱大桢将募集到的一万银元送到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这时的江西省党部是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国共合作组织,并交给了共产党员黄道和罗石冰。

收到捐款后,黄道和罗石冰立即为朱大桢开出收条。第二日,罗石冰又给朱大桢写了一封回信,告知钱款的去向。

“这两件文物记录了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民众支持的情况。”肖燕燕称。这张收条和回信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纪律严明的作风。

像这样的红色文物展品,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出的有407件(套)。从南昌起义时期使用过的汉阳造步枪、八二式迫击炮,到周恩来佩戴过的手表、起义军使用过的水壶……上百件资料和文物将那段历史立体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除文物展览外,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还有一面特殊的墙,墙上记载了1042个名字,这是目前已经收集到的南昌起义参加者的名单。

“有2万余人参加了南昌起义,但许多人没有留下姓名。这面墙也是为了纪念南昌起義参加者,让后代不要忘记了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肖燕燕表示,经过不断努力,名录上的名字已增至1063个,新增加的名单通过电子屏幕展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名录的收集会越来越难,但是我们不会放弃。”肖燕燕说。

“南昌起义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长王小玲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的钢铁长城。

“中国共产党人为民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南昌起义中,就得到充分体现。”从事陈列布展工作多年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保管科科长肖燕燕说,“起义举行后,起义军总指挥贺龙就将共产党人的为民宗旨布告天下,并要求士兵保护民众尤其是一般贫苦工农大众。”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李蓉曾说,中国人民军队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需要,没有这支军队,便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至今保存着一份党员登记表,登记对象就是贺龙。登记表早已泛黄,但上面贺龙的入党时间依然清晰可见。“有信仰,有魄力,老老实实做人,风风火火做事。一心为国为民,从不张扬自己。这正是父亲那一代革命者身上共同的精神。”贺龙的女儿贺晓明说。八一起义,让她与南昌这座英雄城终生结缘。

八一起义纪念碑、八一广场、八一公园、 八一大道、八一大桥、八一中学……八一,如同南昌的城市名片,处处可见。90多年风雨兼程,作为最宝贵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得到继承发扬的,还有在南昌起义中孕育出的伟大革命精神。

南昌市消防支队西湖大队八一中队是全国唯一以“八一”命名的消防中队,其前身也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作为江西历史最悠久、承担灭火救援任务最重、出警次数最多的消防队伍,从建军之始就形成的红色基因融入了每位官兵的血脉。

八一中队战士魏刚曾经第一个穿越火场,与战友一起从医院重症监护楼救出15名重症病人。他说:“在生死火线,我要做一名传承八一精神的‘红门卫士!”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八一南昌起义革命精神的集中表现。”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何友良表示。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艰难险阻,始终坚韧不拔,不断取得胜利,靠的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

目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及所属的八一起义总指挥部、贺龙第二十军指挥部、叶挺第十一军指挥部、朱德军官教育团和朱德旧居等5处旧址,免费对公众开放。

“我已经记不清来过这里多少次了,也见证了这里的馆藏文物越来越多,资料越来越丰富。”南昌市民胡晓波带着自己的孙子在一幅照片面前驻足良久,他表示:“我们生活在南昌,对这段历史应该要有所了解。”

责任编辑/张美子

猜你喜欢

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南昌
南昌舰举行“大洋成人礼”
从谋划组织南昌起义看周恩来的务实作风
浅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红色旅游视角下的红色文化传承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廉政建设研究述要
抗战时期人民军队英模的作用及其启示
南昌起义敌情相关问题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