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脑出血的疗效探讨
2021-08-03胡斐
胡斐
巨野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菏泽274900
脑出血又被称为是脑溢血,是指因为非外伤性损伤而导致脑实质部位发生自发性的出血,疾病的引发因素较多,其中较为常见的为高血压小动脉粥样硬化,虽然脑出血与高血压患者之间无显著联系,但是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1],发现95%以上存在高血压。重症脑出血属于脑出血中病情较为严重的一种情况,氧自由基在其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在发病之后机体会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导致损伤区域发生严重的炎性反应[2],导致细胞的损伤,并出现脑部组织的坏死,造成脑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脑部水肿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加深[3]。以往对于重症脑出血使用依达拉奉治疗,但是药物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整体药物治疗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在依达拉奉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醒脑静,可快速促进血肿吸收,减少神经损伤,对神经功能进行保护[4-5]。该文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对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脑出血的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症脑出血患者均进入该院接受治疗,自其中随机抽取60例并以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观察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①接受脑部CT检查,确定脑出血;②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对脑出血的诊断标准;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低于8分;④签署实验同意书。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②脑部肿瘤;③脏器实质性异常;④未签署研究同意书。常规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7例、13例;年龄下限为40岁,上限为80岁,平均(60.12±5.23)岁;昏迷16例、嗜睡14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9例、急性硬膜外血肿7例、脑内血肿4例。观察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6例、14例;年龄下限为40岁,上限为81岁,平均(60.65±4.76)岁;昏迷17例、嗜睡1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急性硬膜下血肿9例、急性硬膜外血肿8例、脑内血肿4例。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脱水剂干预,结合患者自身的血压和血糖情况给予相应药物,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常规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国药准字H20050280)治疗,30 mg/次,2次/d,将其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连续使用2周。
观察组在对症支持以及依达拉奉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醒脑静(国药准字Z32020564)治疗,10~20 mL/次,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联用2周。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以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判断依据,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治疗之前降低91%~10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则表示痊愈;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6%~90%,肌力提升2级,临床症状好转则表示显效;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8%~45%,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肌力提升1级,则表示有效;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少于18%,临床症状无改善,肌力未提升,则表示无效。
②脑血肿恢复:治疗前后均使用CT进行头颅扫描,使用多田法确定脑血肿、脑水肿大小和体积。
③预后效果:选择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对预后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脑血肿恢复效果对比
治疗前,两组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血肿恢复效果对比[(±s),cm3]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ecovery effect of cerebral hematom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m3]
表2 两组脑血肿恢复效果对比[(±s),cm3]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ecovery effect of cerebral hematom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m3]
?
2.3 两组预后效果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GCS评分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NIHSS评分与GCS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 and GL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3 两组NIHSS评分与GCS评分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 and GL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
3 讨论
重症脑出血因为脑部血管的破裂、出血而导致脑组织一系列病变,进而引起继发性损伤,发生脑部水肿、颅内压增高、神经细胞坏死以及炎性因子大量出现,其中脑部大量自由基的出现引起透明脂酸解聚,核酸发生变性[6],核酸的主链存在断裂的问题,神经元自身的功能会丧失,而受到损伤的血脑屏障自身受到破坏,引起神经递质的紊乱,在缺氧之后发生H脑组织的缺血,出现脑部水肿,因此对于重症脑出血的治疗,药物的选择非常关键[7]。
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73.33%(P<0.05)。两组在治疗之前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在治疗之前NIHSS评分、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NIHSS评分、GCS评分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原因为依达拉奉在使用之后可以对自由基进行清除,具有脂溶性特征,分子量也小,在使用之后可以有效通过血脑屏障[8],到达脑部组织,对脑部的自由基进行有效清除,同时对白三烯的合成进行抑制,对于脑部水肿起到积极的抑制作用,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同时该药物还可以对炎症递质产生干扰作用[9],控制脑部的炎症反应,减少脑部水肿的出现,并促进血肿的吸收[10]。醒脑静则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安宫牛黄丸发展而来,可以发挥重症急救的作用,给药后药效发挥较快,组方中的麝香、栀子、冰片以及郁金可以启动意识催醒的作用,对于脑细胞的损伤进行有效控制。其中药物中的麝香、冰片可以及时地通过血脑屏障,提升神经中枢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大脑自身功能的恢复,提升神经自身的修复能力[11]。而诸药联合使用之后对于炎性介质的抑制作用也较好,可以对脑缺氧的问题进行改善,保护神经系统,减少其损伤,并且起到抗氧化和抗凝的作用,平衡中枢神经,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将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使用对于脑神经细胞的调整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脑部水肿,对脑部循环进行改善,使大脑皮质兴奋,增加脑细胞的营养,促进神志清晰,因此对于脑部血肿、水肿的控制效果更好,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也更加理想,提升了整体治疗效果。此次研究结果与学者梅远伦[12]的研究结果一致,梅远伦对9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应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效果较好,日常生活能力(ADL)、NIHSS等均更优,评分分别为(92.25±7.25)分、(12.05±5.32)分,治疗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重症脑出血使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对于脑血肿和脑水肿的清除效果更好,同时可以对神经功能进行保护,对预后具有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