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1-08-02宋春丽

江苏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摘 要】在众多学科之中,语文学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最为紧密。为有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精读教材经典文章,挖掘传统文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捕捉传统文化;创设实际教学情境,丰富文化情感;对比学习东西方文化,增强文化意识;精心选择古诗文,传播传统文化。如此,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能切身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性,进而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古诗文学习;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3-0037-03

【作者简介】宋春丽,江苏省沭阳县实验小学(江苏沭阳,223600)教师,高级教师,宿迁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就体现了国家对于培养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以及能力的重视。统编语文教材是教育理念的载体,语文教师应活用教材内容,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并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素养,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使者。

一、精读教材经典文章,挖掘传统文化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所写的文章,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文化内蕴丰富而深刻。这些经典文章可以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挖掘这些文章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更好地发挥优秀经典文章的作用。

以四上《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三篇文章为例,这三篇文章均是经典励志的神话故事,而神话故事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强化学生的精神力量具有重大作用。这三篇文质兼美的神话故事语言简短、意蕴丰厚,包含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对其中的一些重点段落进行分析和点评,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主旨,体会其中所包含的坚持不懈、勇敢进取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并以此强化自己努力奋斗的学习动机,增强自身的学习欲望。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捕捉传统文化

要想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所学知识相结合,教师就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经典文化,并向学生传递这些优秀的精神和文化。教师只有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同时做出创新和改革,才能真正使学生领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以六下《北京的春节》为例,在阅读文章时,学生会了解到春节的悠久历史,也会体会到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不仅要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点拨基础知识,讲解文章中所出现的生字词,还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中国各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具体地体会春节文化的魅力。经典的文章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北京的春节》一文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感,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与学习的欲望。

三、创设实际教学情境,丰富文化情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硬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信息技术的逐漸普及,各级各类学校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多媒体设备。这就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改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助于教学手段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在语文课堂上,为了更好地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来进行教学。

例如,教学五上《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剪辑一些影视作品中的相关片段为学生展示这一故事情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强化教学材料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增添语文课堂的乐趣,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故事所蕴含的主题思想,更加明确地领悟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经典理念。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把课本中的书面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情节,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降低对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实际情境的结合也能更充分地刺激学生的视听神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课堂专注度。

在课堂上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一些电视节目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也使教师看到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沉浸在整体性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充分地调动多种感官,产生更大的心灵震撼,从而更高效地学习文化知识。

四、对比东西方文化,增强文化意识

对比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西方的优秀文化,带领学生进行比较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包容意识,真正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人才。

比如,在学习二上《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时,教师可以将文本中对泼水节的描述与国外的狂欢节、复活节等节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全新的视角,通过对比思维来学习和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打开新的视野,对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同时,对比学习中西方文化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中所蕴含的思维逻辑,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精心选择古诗文,传播传统文化

体材多样、内容丰富的古诗文,可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古诗文,语文教师应当抓住契机,利用这些经典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产生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例如,教学二上《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教师可以挑出诗中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进行重点讲解,并引导学生对这个句子进行鉴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脑海里想象巨大的瀑布从山巅坠落到脚下岩石上的画面,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瀑布的照片以及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著名的瀑布及名山大川。由此,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在教授一些著名的古诗时,教师可以挖掘诗中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讲授李绅的《悯农》一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学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及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古诗时,教师可以把友谊这一主题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将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友谊的理解和体会。

古诗文言简意赅,往往使用简明的字词句来展现丰富的生活场景。教学古诗文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诵读,还要讲解相关的格律知识,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以期提高其对古诗文的鉴赏水平。学习古诗文,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也有利于其体会古代文学之美,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