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之奥秘

2021-08-02涂永铸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电学实验突破

涂永铸

摘 要:电学实验是高考物理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在电学实验一题中失分较为严重,可以说这是一道关系学生物理考试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题目。电学实验之所以难,笔者认为其核心在于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出实验原理,剖析实验原理下隐藏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学生答实验题时,往往一把乱抓,没能根据实验原理找到各部分的联系点,反而是想到一个点就顾一个点,缺乏一种全局观念,所以时常顾此失彼,这也都是由于没能精准剖析实验原理所造成的。所以,要突破电学实验这一难点,最关键的是要精准剖析实验原理,建立题目中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系,方能从全局把握实验,提高电学实验题的得分率。

关键词:突破;电学实验;精准剖析;实验原理

在答电学实验题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该实验的实验原理,然而这又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实验原理,关系着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的器材选择、实验的操作流程、实验的数据处理等等,是所有实验的核心要素,是实验取得突破的核心所在。基于正确的原理分析,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目的,完成题目要求。而如何去分析实验原理,怎样去剖析实验原理下的隐含信息(包括电路的设计、仪器的选择、数据的处理等),便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学生对高中电学基本规律的理解,有些电学实验的实验原理可以从实验目的中轻易得出,也有的实验原理只能从实验流程中逐步呈现。前者原理出现得比较明显,学生在分析时可以较为轻松,但对该原理下的隐含信息就需要步步为营,抽丝剥茧;而后者在原理的分析上较为复杂,这也需要学生对题目中所呈现的实验流程认真剖析,梳理前后关联,从而突破原理。

一、实验原理“显而易见”型

如下实验1:

某小组要测一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待测电源(E约为3V,r约为1.0Ω);电阻箱R(最大阻值为99.9Ω);定值电阻R1(阻值为5.0Ω);定值电阻R2(阻值为990Ω);电流计(量程为2.5mA,内阻为Rg=10.0Ω);开关,导线若干。

(1)请在下图虚线框中完成电路图,并标明各仪器符号。

(2)实验中得到了多组电阻箱的阻值R和相应的电流计的读数I,并作出如上右图所示的-图像,若已知直线斜率为k,纵截距为b,则电源电动势E=________,内阻 r= ____________。(要求用测得的物理量和已知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电阻R2的分流作用忽略不计)

此实验的实验目的为“测量一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由此学生便能迅速得出该实验的基本原理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故而实验中需要用到E=U+Ir这一表达式,从而为实验中路端电压U、电源中的电流I的测量提供了理论支持。结合给出的实验器材,发现题中并未给全电流表和电压表,所以“伏安法”遇到了阻碍。而从电源电动势3V和电阻箱阻值可估算得电路中电流大于30mA,所以电流计(2.5mA,25mV)必然需要扩大量程,进行改装,再根据所给定值电阻的阻值分析,只能将其改装为电压表(若改装为大量程的电流表,仍然会超出测量范围)。所以需将电流计和定值电阻R2串联,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且满足U=Ig(R2+Rg)=2.5 V,结合电阻箱的特点,就将“伏安法”转化为了“伏阻法”,由于电源内阻较小,故将R1作为保护电阻连入电路,从而设计出如下电路图。

设计好电路后,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同时结合题中要求电阻R2的分流作用忽略不计,可得E=U+Ir,即,再结合题中所给的-关系图像,将上式变形为=·+,从而得到该直线的斜率,截距b=,最终求得E与r。此实验看似复杂,但从实验原理出发,层层抽丝剥茧,不斷分割,细化到实验电路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数据的处理,不难发现,实验已然变得简单了。

二、实验原理“隐晦渐露”型

如下实验2:

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一个满偏电流为300 μA、内阻r约为几十到几百欧姆的电流表的内阻,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如下:

A.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30 kΩ)

B.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10 kΩ)

C.电源E1(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D.电源E2(电动势6 V,内阻不计)

(1)为了提高实验测量的准确性,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________,电源E应选用________。(均选填器材前面的序号)

(2)实验时进行的主要步骤有:

A.断开S2,闭合S1

B.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使电流表指针满偏

C.闭合S2,保持R不变

D.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偏刻度的三分之一

E.记下此时R′的阻值为90Ω

则电流表的内阻的测量值为r测=________,且r测________r真(选填“>”“<”或“=”,r真为电流表内阻的真实值)。

从实验目的和第(1)问来看,学生几乎完全找不到该实验的原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一上来就要选择滑动变阻器和电源,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惯性思维,为保护电路,电源理应选择电动势较小的,殊不知,这样一来就掉入了陷阱。为此,继续阅读题目,学生可以发现操作中先调节到电流表满偏,随后保持R不变,调节R′,使得电流表三分之一偏(半偏),这正是“利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至此,实验原理呼之欲出。所以基于这一实验原理,在保证既能调到满偏,又能减小误差(闭合S2后,并联的这一支路对电路的总电流几乎没有影响)的前提下,电源应选电动势较大的,及E2;滑动变阻器应选择变阻范围为0~30kΩ的。再根据电路的串、并联规律,两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时,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从而得出待测电流表的内阻为电阻箱读数的2倍。而考虑实际中并联一条支路后,会使得电路中总电阻略有减小,从而总电流略有增大,进而得出电阻箱支路的电流应该大于原总电流的三分之二,所以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较真实值偏小。至此,该实验题顺利完成,其核心在于学生正确剖析了实验原理,并进一步结合题目要求完成了对原理下隐含信息的分析识别。

不管是哪种类型,剖析实验原理必然是突破电学实验的核心要义,或清晰明了,或逐渐呈现,这都是学生答电学实验一题的基本环节。只有精准剖析了实验原理,才能有效挖掘题目中的信息,为电路的设计、器材的选择以及数据的处理等做出积极的铺垫。实验原理,如同开门的钥匙,只有找对了钥匙,才能打开成功之门,突破电学实验也不再是遥不可及。当然,这对学生实验素养的要求较高,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精准剖析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成长,逐渐形成电学实验题的答题技巧。

猜你喜欢

电学实验突破
初中两种版本教材中电学实验的编排比较与分析
古诗词教学中的“增删调补”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及实验策略研究
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思想,加强中学物理电学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器材和电路的选择分析
突破“数据线性处理”学习障碍的教学建议
2014年高考电学实验的创新设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