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2021-08-02吴艳茹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本课长方形正方形

吴艳茹

一、教材分析

《面积与面积单位》这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知识内容。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对正方形、长方形特征有效學习,并且也是在其周长学习基础之上展开教学。本课的学习代表着一维向着二维空间的转化。只有学生打牢知识基础,才可为学生的面积学习做好准备。另外,也为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基。对于物品表面大小的相应认知,学生在生活之中会产生相应的经验、感知。因此,在教材编排以及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逐步引导学生认知与体会,能够更为直观的理解面积的内涵。

二、学情调查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与生活经验。但是,在学习中,更多的还是需要直观思维的参与,才能够实现学习成效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探究,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感知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操作等不同环节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也能促进学生推测、合作等能力的提高。

三、设计理念

在新课改背景下,若是依旧采取从前的教育思想,将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结合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学生发展情况等多种元素思考,灵活应用不同教学手段。当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需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多种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心理加入到知识探析中。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达成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四、教学目标

通过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理解面积。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价值。认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等能力,也使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与数学的关联。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其常用单位,建立表象。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作用。

六、教学方法

合作教学、操作教学等。

七、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不同图形纸片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呈现米尺与学生使用的尺子。对比,这两者有着怎样的不同?结合学生回答提炼结果,长短、大小不同。

提问:同学们,你们比较的长短是尺子的什么?大小又是什么呢?

(二)充分感知

1.感知面积

引导:在我们的身边有着很多的物体。如,黑板、课桌等,那么它们的表面在哪里呢?

引导:让我们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你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问:以上物体的表面,哪些更大一些?哪些小一点呢?

明确:我们将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提问:同学们利用面积尝试着表述一下。很明显,黑板的表面比课桌要大,现在我们还可以怎样进行叙述?

2.认识面积

提问:同学们,有哪些封闭图形?

提问:哪一个封闭图形的面积更大一些?

3.归纳概念

引导:谁能总结概括,说一说面积指的是什么?

4.统一单位

利用多媒体呈现两个面积相近,但是形状却不相同的长方形。

探究:运用怎样的方法可以对比出哪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更小?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割补等方法自主尝试,让学生明白无法将其对比,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为学生提供学具,引领学生自主动手拼摆,实现合作探究。需为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同桌两人各自选择一个长方形,再任意选择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如果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向小组进行求助。

在操作中,由于提供的不同类型的图片不够,无法将整个图形铺满。所以,在操作中一定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样处理?不同小组会结合实际情况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采取小组合作将长方形铺满,另一则是先通过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从而实现计算。

汇报与小结:在各种图形的运用中,正方形更加简便。

5.学习单位

任务: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常用的面积单位有什么?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提问:尝试画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引导:在身边的哪些物品接近1平方厘米?

尝试:在1平方米的地面之上,可以站多少位同学?

(三)实践应用

讨论:说一说邮票、课桌、操场等面积,应选择怎样的面积单位最为合适?

估计:我们班教室的面积约为多少平方米?

(四)课堂小结

引导:在本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九、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地位,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全面探索中有效掌握知识。在教学环节中,我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不仅联系真实生活组织学生观察,也带领学生实际操作与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感官刺激中获得更丰富的学习经验,有效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并且,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有着一定的不足。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时,我为学生预留的时间不多,部分学生获得充分的讨论,但依旧有些学生未能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探析,对于后续知识的理解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今后,我会注重对学生个人情况的考量,合理设计分层教学任务,也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真正为学生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本课长方形正方形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小长方形找朋友
移火柴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