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生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构建分析

2021-08-02修姝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以生为本

修姝君

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究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措施,并且以培养学生为基础对其教育计划方案进行调整,可以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课程具有的作用和影响力也能得到充分彰显,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也可以给予一定帮助。其次,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本文主要以生为本为背景,对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构建进行探析。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以生为本的理念是近年来被广泛提出并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其不仅是对以往传统课堂模式的创新,而且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所做出的发扬和宣传。基于“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研究的内容与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要求和发展观的理论相吻合。因此,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切实做到以生为本,并且还要切实全面地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着想。

一、以生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一)建立专业化教育队伍,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视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庄严且紧迫的教育任务,并且所要针对的教育对象也都是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与具备时代特点的个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参与者主要由党政团领导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组成,而且当中的辅导员队伍则是主要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从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情况来看,教育团队专业化依然有待提升,主要表现为虽然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在不断调整与创新,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着重提升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性显得至关重要。除此之外,还应把所有的教师都纳入到培养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中来,要切实做到各辅导员和教师都具备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责任与义务,这样通过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就会在团队中形成合力,由此才能够使思政教育更大限度的展开。此外,在全球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局限于一国一地的狭小领域,而是应该将世界各国教育观念纳入思想政治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合格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国家振兴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始终保持本土的独特性,要学会借鉴,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丰富。

(二)贴近学生的个体需求,更新教育内容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涵盖了五个层次: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意识教育、道德观教育,其中道德观教育实践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以讲解为主,并且在形式上太过松散,内容上也相对分散,在对于教育的内容与传授上,比较重理论轻实际、而且在对于知识的灌输上,比较轻意志品质的培养、重政治观念教育而轻生命健康教育的“三重三轻”现象更加凸显。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就是容易忽视学生个体需求,而且这个弊端最终可能会导致学生道德出现滑坡、信仰方面也比较缺失以及轻视生命的行为等,所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从学生实际个体需求入手,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育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在具体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智力水平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生现实需求,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内容;其次,对于部分思想偏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注,观察和积极引导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注意对高校校园广播平台、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进行开发,适当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学生生活,从而使教育内容能够更加富有针对性。而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思想方面更好的引导和多元化教育服务。所以在新时期综合分析了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和理论指导思想内涵,就要从实践出发,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各种形式的教育途径。

(三)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而且庞杂的社会资源也在不斷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并改变着人们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构建思想政治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和提高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使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可以真正的收到实效。具体措施就是要构建三个基本阵地:一是课堂阵地,主要的做法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的教学方法模式有机地融入其中,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时,要适当的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引导;二是社会实践的阵地,主要目标就是给予学生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自己的思想知识,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三是网络阵地,当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更多的机会和便捷渠道出现,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利用网络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网络阵地,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步入正轨。

三、结束语

在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在以生为本的原则上来加强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我们要继续进行教育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就要充分地结合大学生的自身学习与成长的需求,并在这一基础上研究制订出相应的教育实施方案,进而推动高校大学生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春丽. 以生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构建分析[J]. 人文之友,2019,000(014):P.113-114.

[2] 刘红军. 基于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 才智,2019,000(021):125.

[3] 王娟,何晓冬. 论以生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2):97-101.

[4] 樵锐. 基于学生工作一站式服务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研究[J]. 长江丛刊,2020(23).

[5] 林春. 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115-117.

[6] 高翔. 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及完善初探[J]. 南国博览,2019,000(001):P.161-161.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以生为本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