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微探
2021-08-02刘庆友
刘庆友
摘 要:新课改深入推进,使教师更关注教学创新问题,以提升授课效率,促进学生具有探究学习意识,增强他们的知识学习获得感,开阔学生的眼界。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通过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接受认知、理解与消化知识,使其具有核心素养与学习兴趣。为此,笔者依据工作实践经验,浅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引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应更加注重以德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为了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教师应运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重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施教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意义
基于新课改工作深入实施背景下,教师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谐发展,应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理性精神与公共参与能力[2]。从而避免学生在单一的知识讲授课堂中,产生昏昏欲睡之感,造成授课效果难达预期。只有围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灵活施教,才能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具有探究意识,展开互动探讨,实现知识内化。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一)促进信息教学,提升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当中的关键内容。为此,需教师摒弃知识宣讲式教学,使学生具有进取精神,了解党的发展,具有身处新时代的幸福感、满足感与获得感,形成使命感,并拥有爱国爱党意识[3]。通过政治认同感的有效培养,能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能够从自身做起,积极拥护与追随党的领导,主动加入少先队,并认识到自身责任所在。在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在《我们神圣的国土》课堂中,可以微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守卫边疆、保卫祖国的英烈及其感人事迹,促进学生形成爱国爱党情怀,明白“生活美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使其具有制度认同,形成纪律意识。
(二)联系社会新闻,调动探究热情
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其本身具有思想性、综合性特征。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使其具有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还应引入相关新闻,这样才能够将课程的价值充分的展现出来。
例如:可通过案例教学法,出示“9岁女孩被认‘老赖”“12岁男孩游戏充值4万”“13岁未成年人杀害6岁男童”等相关新闻,结合民法典内容,展开师生探讨。可以让学生针对多样性社会新闻,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其具有自律能力、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辨识力。在师生交流中,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关注热点新闻,具有核心素养。
(三)立足实际生活,培养法治意识
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中,理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应当让小学生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下对事物展开分析,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当前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立足于实际生活带动学生理性思维的提高,对学生的成长形成助推作用,使其具有法治观念。
例如:在低段《可爱的动物》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内容的渗透。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某天桐桐同学在野外看到有人在售卖鸟类的动物,便央求爷爷为他买了一只。回家后便将其放在笼子当中圈养了起来,而他买的则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红隼。在故事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你觉桐桐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吗?”“我们遇到有人出售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做呢?”等问题,促进法律知识渗透,让学生懂得分辨是非,使其在保护自我的情况下,具有辅助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意识。
(四)理论结合实践,提升公共参与
除了上述三点内容,公共参与素养也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中,对社会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秉持着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更好的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综合活动中获取到知识,形成正确价值观。
例如:在三年级下《爱心的传递者》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助人意识,使其奉献爱心,感知生活美好。可以积极地运用多方教育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们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走访附近的幼儿园或养老院,帮助工作人员清扫公共区域的垃圾、给小朋友或老年人呈现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亦或与小朋友一同讲故事、做游戏;关心老爷爷、老奶奶,将爱心传递。在多样性实践活动中,使小学生参与劳动,具有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这样才能避免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化,将“尊老爱幼”变为实际行动,使小学生感受民族传统美德,真正的促进知识内化,使其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具有学科核心素养。
三、结语
总之,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明确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的前进方向,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授课能力,突显学科育人优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课程,对于学生身心成长、未来发展、自我修养提升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实践更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要载体。所以,应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去聚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这样教学工作才能更生动、更鲜活、更高效。
参考文献:
[1]马盼盼.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研究——以扬州市五所中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9(6).
[2]徐少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N].汕尾日报,2021(1):5.
[3]王贡福.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點,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