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分析

2021-08-02陈晨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陈晨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审辩式思维引起了美国和西方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中国的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审辩式思维对创新的根本作用。然而,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语文课堂活动一般是为学生记忆、模仿、背诵而设计的。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一直被忽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辩式;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引言:近年来,我国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审辩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却很少受到重视。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语文学生从小学入学以来,很少进行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他们的学习重点是记忆、模仿、背诵、排练,因此他们的思维能力处于压抑状态,不能充分发展和实践”。从语文学生的情况可以窥见小学语文学生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避免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审辩式思维的缺陷”。除此之外,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被中国教师所接受,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被中国的许多语文教师所采用,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和压抑。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遵循特定的规律。他们通常遵守某些教育原则,这些原则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用说培养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了。教师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简单问题来与学生互动,很少有机会让学生思考,学生也很难提出一些逻辑性和创新性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只有那些在课后花时间阅读和学习的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上取得进步。众所周知,面对语文中大量知识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具有识别、选择、辨别和评价能力的人们信息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单纯的语言基本技能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实践基本技能和一些语言知识[1]。

2. 审辩式思维培养

审辩式思维研究在西方首先引起关注。但是,对于审辩式思维的定义,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们还没有达成共识。这可以追溯到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1909)的研究,他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概念,这是学习者探索答案的一个特殊过程。此后,审辩式思维研究在美国尤其是80年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进一步提出了“五阶段审辩式思维模式(1)建议,(2)问题定义,(3)假设生成,(4)推理和(5)假设检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比较系统的审辩式思维理论应运而生。审辩式思维可以看作是“理性的反思性思維,集中于具有潜在信念的决策和行为”,审辩式思维是一个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的审辩式思维技能将得到运用。据此,他培养了许多关键技能。元认知模型引入批判性研究,并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个体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中,思考者规定思维的内在结构,并运用知识对其进行评价,从而改进思维[2]。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分析

审辩式思维培养的一堂例课有研究者认为,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会导致学生缺乏深刻的逻辑思维,无法在陈述中注入思想。但在其他人看来,忽视基本的四项技能,可能会导致学生内心感到充实,充满创新和批判的想法,但缺乏用语文正确表达的能力。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哲学应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听、说、读、写。语文的习得和练习可以与审辩式思维技能的形成并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用来完成任务的工具和过渡。在语文课堂上,设计具体的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师的责任,这些活动涉及到学生语文技能的练习和学生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3]。

3.1课前阅读部分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将最近学习到的新信息与以前的积累联系起来。小组内的学生可以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论证和总结,从而对概念和应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持续地为学生设计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任务,如开放式小组讨论、探究式反思、高阶思维活动等,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就有可能得到发展。除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外,还鼓励学生预习课文,包括强调好的表达和句型,标出值得讨论的话题或问题,区分重点和非重点。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分析之前对文章有充分的理解。

3.2课中阅读部分

在课堂部分,在课堂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审辩式思维的能力,而不是内容分析。因此,要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出问题,探究不同的情境,批判性地思考,评价不同的选择,最终做出理性的决定。此外,课堂活动的设计应该引导和启发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分析、整合、批判和辩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反思性问题和审辩式思维技能的评估应该纳入文本组织的分析中。学生可以运用一些策略对背景信息进行比较和对比,推断和总结文章的大意,然后复述文章。在与第七单元《三个儿子》打交道时,教师将背景资料的介绍和评价、课文插图和小组讨论等融入课堂活动,培养审辩式思维、反思、提问、评价和总结的核心技能。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解读文章所传达的内在价值。此外,通过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解决这些困难和障碍[4]。

结束语:由于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强烈建议进行纵向研究。在小学语文课程开始和结束时,可以要求更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他们的审辩式思维水平进行测量。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来检验不同语文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程度。此外,还可以通过案例研究来帮助教师探索提高学生审辩式思维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罗坤,赵微. 小学审辩式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J]. 海外文摘,2020(6):78-80.

[2] 李春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20(46):29-30.

[3] 夏珣. 审辩式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初探[J]. 语文课内外,2021(8):245.

[4] 王琼. 审辩式思维——浅谈小学语文中学段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求知导刊,2019(28):52-53.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
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数学习题讲练中学生思维培养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