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中国出版业“十四五”发展建议
2021-08-02张志强孙张
张志强 孙张
【摘要】文章在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出版业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十四五”时期的中国出版业提出建议。文章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出版在政策、产业、服务、传播、技术、监管六个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进行了总结,也提出了存在着质量问题、客观差距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矛盾等问题。文章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出版应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推动行业结构性优化并加强应急管控与服务能力建设。
【关键词】中国 出版业 “十四五” 建议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1)2-013-11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1.2.002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时代主旋律的引领下,“十三五”以来,中国出版业稳步前进,取得了诸多成果。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节点上,笔者抛砖引玉,就出版业的发展做回顾与展望,为出版业的繁荣建言献策。
一、“十三五”时期中国出版业的成绩回顾
1. 体制法规全面完善,建立坚实制度保障
“十三五”时期,出版业正视新时代、新技术、新要求、新问题对行业的影响,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上进行了完善与创新,引导重点出版物的出版、建设,为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1)在管理体制上,强化党对出版工作的统一领导,贯彻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文件精神,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领导中心,在出版工作中更好地落实党的宣传工作方针,发挥出版行业的舆论引导功能。
(2)在法律上,2020年11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关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下著作权的表现形式,以“视听作品”统摄“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在复制权中突出作品的数字化权利;规范著作权侵权追责制度,提供主管著作权部门在查处过程中行使职权的法律保障,明确罚款金额,大幅提升赔偿额度,设置赔偿下限,鼓励著作权人维权;讨论合作作品、二次创作作品、作品原件所有权变更等争议问题,提供切实合理的处理原则;扩大阅读障碍者依法享有的作品服务范围,强化出版的文化服务属性。
(3)在法规上,2016年起陆续修订《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2][3]取消若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手续,简化各类出版业务申请、出版单位变更及行政惩罚的管理流程;不再以特种行业许可限制印刷业务的开展,取消印刷业向公安部门申请、备案的若干手续;对出版行政部门的管理范围、管理能力做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出版行政部门管理的主体性;增加对社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透明度,支持国家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规范法规用语,避免因单位性质、业务等表达不明产生监管的法外之地。
(4)在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上,贯彻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立足出版物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双重属性,坚持“两为”方针、“双百”方针、质量原则、双效原则。印发《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新华书店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以指标形式实现对社会效益的量化,突出出版单位的出版质量、制度建设和社会影响,引导出版业走精细化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印发《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报纸期刊的差错计算方法、检查制度,加强报刊的质量管理;出台、完善《新闻出版许可证管理办法》《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出版单位变更资本结构审批管理办法》《出版物进口备案管理办法》《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国家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管理办法》,维护出版市场秩序,推动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出版行业监管实效;印发、公布《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关于深化农家书屋延伸服务的通知》《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全面推动出版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完善出版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内容与形式、学时统计与校核监督,强化出版人才的政治立场,推动出版人才专业化能力培养,提升出版队伍综合素质。
(5)在图书、音像电子重点出版物上,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实施〈“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通知》,首批规划项目共2 171种。经后续增补、调整后,2017年确定规划项目共2 611个,其中图书项目2 291个,音像电子出版物项目320个。[4]在具体的指导工作中,以主题出版为代表,“十三五”期间中宣部每年印发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名单,形成了513个重点选题,其中图书选题429种,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84种,呼应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内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若干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节点,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对入选的重点出版物给予专项支持,并组织新闻媒体集中宣传报道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开展集中展示展销活动。在重点期刊建设上,以科技期刊为代表,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推进中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5]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首批入选285个重点项目,包括领军期刊类、重点期刊类、梯队期刊类、高起点新刊类、集群化试点等项目。
2. 产业规模平稳增长,产业结构动态调整①
“十三五”期间,出版产业规模实现平稳增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9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收18 896.1亿元,较2016年增长8.9%;利润总额1 268.0亿元,较2016年下降3.2%。②
(1)图书出版增速明显,主题图书成就瞩目。2019年,图书出版实现营收989.7亿元,较2015年增长20.3%;利润总额157.0亿元,较2015年增长25.3%。在图书出版的整体调控下,新版图书品种数得到控制,总印数保持稳定,平均印数实现增长,体现了图书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重印图书品种数不断上升,2017年重印图书在品种上首次超过新版图书,总印数、平均印数也保持增长趋势,往年的优秀图书保持着良好的生命力。另据当当图书畅销榜统计,2019年销量前10的图书中,出版时间在2016年1月1日以后的有5种;2019年销量前100的图书中,出版时间在2016年1月1日以后的有68种,这也充分说明“十三五”期间我国出版了一大批深受市场认可、读者喜爱的佳作(见表1)。
少儿图书出版保持着积极的增长态势。2019年,全国少年儿童读物总印数增长6.4%,总印张增长5.4%,定价总金额增长9.6%。在疫情的冲击下,少儿图书市场依然相对稳定。开卷数据显示,2020年1—9月,少儿是零售市场中码洋比重最大的细分类,在整体图书零售市场整体負增长的情况下,少儿图书市场规模实现了同比增长率0.64%的小幅上升。[6]
主题图书出版成就瞩目。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版的重点出版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为深化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引领时代进步发挥了重要助力。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年度印数超过5 200万册;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年度印数超过2 400万册,党的十九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发行破亿;[7]2018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年度印数超过3 200万册;2019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年度印数超过7 800万册,在京东2019纸书畅销榜中排名第一。[8]在2020年11月的开卷实体店畅销榜中,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在非虚构类榜单前10中占了5个席位。这一系列优秀的主题出版物是党内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材料,也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的重要辅助读物。各年度《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单品种平均印数均远高于全部书籍单品种平均印数,显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的一次大考。出版业应时而为,迎难而上,充分发挥聚心铸魂的舆论引导作用,策划了一批与疫情相关的优秀主题出版选题。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有近40个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直接选题以及若干关注心理健康、生态文明的相关选题。这些选题各有侧重,有的展示国家制度的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如五洲传播出版社与人民出版社的《大国战“疫”:2020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新华出版社的《共产党员在抗“疫”一线》;有的表现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真情实感,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查医生援鄂日记》、中国方正出版社的《抗疫家书》;有从美术、电影等其他行业传来的温暖助力,如人民出版社的《战“疫”中国:全国美术作品选》、北岳文艺出版社的《两地书》;有守护童心、播撒希望的少儿读物,如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童心战“疫”·大眼睛暖心绘本》。
(2)期刊产业持续调整,科技期刊实力加强。2019年,期刊出版实现营收199.8亿元,较2015年减少0.6%;利润总额29.9亿元,较2015年增长14%。《求是》《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初中)》等主流期刊平均期印数稳定在100万册以上,在传播时代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少儿图书出版不同,少儿期刊出版规模出现了紧缩。在经历了2014年的高速增长后,2015—2016年少儿期刊出版规模走到了拐点,平均期印数、总印数、总印张等指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19年,少儿期刊出版数量仍处于减少的状态,降幅出现收窄(见表2)。
在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代表的科技期刊培育战略引领下,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良好,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显示,[9]中国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整体影响力呈加快提升的态势。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科技期刊共有4 958种,数量处于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增长明显,从2016年年底的302种上升至2019年年底的359种,中英文双语科技期刊从2016年年底的46种上升至2019年底的170种。[10](1-5)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9)(下称《年报》),[11]2018年科技期刊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86.8万次,较2015年增长66.9% ;刊均他引总被引频次210次,较2015年增长60.3%;刊均他引影响因子0.169,较2015年增长94.3%,四年内各指标均保持高速增长。《年报》通过期刊影响力指数等指标遴选出Cell Research、Nano Research等350种中国科技期刊“TOP期刊”,刊均总被引和刊均影响因子均远高于其他科技期刊,成为我国一流科技期刊的优秀代表。
(3)音像制品与电子出版物出版总体良好,精品力作不断涌现。2019年,音像制品出版实现营收29.4亿元,较2015年增长12.1%;利润总额3.5亿元,较2015年减少12.2%;电子出版物出版实现营收16.5亿元,较2015年增长33.0%;利润总额2.5亿元,较2015年增长8.2%。①
“十三五”期间,涌现出一批主题鲜明、制作精良的优秀音像电子出版物。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即策划相关电子出版物选题,推出《风生水起·二十四节气的故事(DVD)》这样一部充满中国元素的动画精品。2017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唱片总公司推出《军歌飞扬90年》音乐精品集,汇集了四百多位词曲作家、一百五十多位歌唱家、四十多个军队及地方文艺团体的心血,代表了新中国成立68年内各时期音乐界的最高水准。[12]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群众游行和联欢活动》主题音像制品上市一周发行量就超过了19 000套。[13]
2020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点主题出版物选题中,也有定格画面、声情并茂的音像电子出版物的身影,如解放军音像出版社的《为了人民——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战“疫”记》、太平洋影音公司的《中国一定强——献给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英雄们》等。
3. 公共服务加速升级,惠民工程成效显著
出版业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进,全民阅读、农家书屋、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盲文出版、实体书店建设扶持、中国出版专业博物馆建设等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全民阅读深入推广,第十五至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7年至2019年)显示,中国国民综合阅读率不断提高,2019年达到81.1%的高度,基本实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反映国民阅读水平的个人阅读指数与反映全民阅读公共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的公共阅读指数均保持稳定增长;农家书屋实现更密集的区域覆盖,广泛进行数字化改造,农村人均图书拥有量提升,农村居民综合阅读率持续上升,2019年达到75.2%的高度,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打通了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壁垒,以免费赠阅的形式普及了大量出版物,大力推动民文出版工作发展,为民族出版单位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资金助力;盲文出版规范化、数字化,对阅读障碍人群的服务日趋人性化、多元化,其阅读内容、阅读能力、阅读形式均得到优化;实体书店扶持力度加大,高校要求配有校园实体书店,文化商业融合发展,概念书店、IP运营等理念日渐成熟,出现无人书店等新类型,特色文化空间增强了实体书店的文化服务能力;中国出版博物馆建设进入落地阶段,中国版本图书馆、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我国出版事业文化资源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出版业公共文化服务产生了诸多优秀典型。以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服务网点为例,中宣部等部委在“十三五”期间开展了第七、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2020年11月公示的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名单中,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翟里村农家书屋、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吴江分公司等48家农家书屋和基层图书发行单位先进集体入选,形成出版业公共文化服务的模范群体,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十三五”时期我国出版业公共服务的成效、经验与发展建议》,[14]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出版业公共服务的经验进行了讨论。
4.“走出去”形式多元,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我国出版的“走出去”形成了图书“走出去”、版权“走出去”、实体“走出去”齐头并进的局面,[15]“走出去”实力进一步加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图书“走出去”。我国继续展开图书“走出去”工作。2019年,全国累计出口图书1 134.37万册,较2015年下降11.3%;出口图书金额5 521.35萬美元,较2015年增长5.7%。其中,少儿读物类图书出口数量最多,约占总数量的40%—50%;哲学、社会科学类图书出口金额最高,约占总金额的30%。
我国的图书电商积极进行海外图书市场布局。京东图书与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图书市场报告》显示,2017—2019年,京东图书的海外市场增长强劲,2019年海外用户图书成交额是2018年的10.4倍,海外用户人均买书金额646元,同比增长62.7%。[16]
(2)版权“走出去”。我国出版物版权贸易总量、出版物版权输出总量均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2019年,全国共输出出版物版权14 816项(其中图书13 680项,音像制品298项,电子出版物838项),较2015年增长67.1%(其中图书增长71.0%,音像制品增长37.3%,电子出版物增长28.9%);引进出版物版权15 977项(其中图书15 684项,音像制品282项,电子出版物11项),与2015年引进出版物版权15 973项基本持平(其中图书增长1.5%,音像制品增长26.5%,电子出版物下降96.2%)。[17]输出出版物版权数量增长明显,版权贸易逆差减小,图书领域版权输出持续发力,中国优秀出版物发挥出日益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从版权引进与输出的方向来看,引进地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输出地较为分散。在“一带一路”倡议、丝路书香工程等推动下,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版权输出成为重要的增长点。
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下称BIBF)为代表的一系列由我国主导的书展成为我国展开版权贸易的重要窗口。2016—2020年,BIBF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含意向)28 742项,包括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意向和协议18 164项,引进意向和协议10 578项,引进输出比为1:1.72,且各年度的版权引进与输出数量均稳定上升。尤其是2020年9月,第27届BIBF打造具备云参展、云贸易、云交流的互动平台,吸引97个国家和地区1 400多家海内外展商云端参展,书展传播效果显著提升。在疫情影响下各类版权贸易数量实现高额“逆增长”:统计显示,2020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含意向)6 788项,包括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意向和协议4 395项,引进意向和协议2 393项,各项增速均超过10%(见表3)。[18]
(3)实体“走出去”。国内各出版传媒集团、民营出版公司通过投资、合作、并购等方式,在海外开设了诸多出版社分社、编辑出版中心、实体书店、人才基地,展开多元的海外出版业务探索,创造了若干个“第一”:第一个“中国书架”项目的落地——埃及“丝路书香·中国书架”(开罗,2016年1月);中国出版机构在以色列的第一家分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特拉维夫,2016年1月);国内出版机构首次和海外同行合作、在欧洲创办的第一家中国主题图书出版中心——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和英国布鲁姆斯伯利出版公司合作成立的中国国际出版中心(伦敦,2018年4月);中国在意大利成立的第一家以出版意大利文和英文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意大利分社(佛罗伦萨,2018年9月),等等。通过丰富的形式,中国出版业扩大了地缘传播范围,提升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以中国出版业为主导,形成了“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2017年8月)、中国主题图书出版联盟(2018年4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2018年8月)、中国主题图书国际合作出版协作机制(2019年8月)等出版国际联盟。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中国出版机构与海外合作伙伴实现互利共赢,形成跨国境、跨文化的优秀选题、优秀出版物,建立国际文化交流与繁荣的良性循环。
5. 深度融合孕育动能,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数字出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数字出版营收超过9 800亿元,较2015年增长122.5%。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蓬勃发展,出版成果孵化机制日益完备,企业集群优势显著。2019年,全国11家数字出版基地实现营收1 900.1亿元。国家出版行业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构筑出版创新高地。2017年,国家首批20家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营,布局行业标准应用、出版流程优化、专业智库建设等各领域。
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等前沿技术在出版业中深入应用,优化编辑、印刷复制、发行、管理等方面。2020年3月,商务印书馆与人工智能语言服务商Transn传神举行《全球华语大词典》跨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利用区块链技术让词典的修正成为有迹可循的历史谱系,成就全球华人共建的融媒辞书;[19]2017年5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创作的人类史上首部人工智能灵思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引起行业热议;2020年8月,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开始推行著作权大数据管理平台试点工作,为著作权纠纷问题提供切实数据支撑,优化著作权集体管理成本,提升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水平;[20]截至2020年4月,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出版项目“海豚绘本花园数字馆2”系列图书(包括德国百科“什么是什么”AR系列和“海底小纵队AR情景互动书”系列)销量突破400万册,销售码洋突破6 000萬元,以其活泼生动的科普互动体验,广受市场好评。[21]
媒介技术的发展为出版业带来了诸多新型营销方式。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大热的背景下,短视频+直播成为应时的营销手段。2019年,中国人口出版社《人性的弱点》等五册套装书借助抖音号进行营销,月销量达10万套。[22]2020年10月,快手公布了其对图书营销的高能助力:“快手读书垂类已成立227天,读书领域创作者数量超2万,这些创作者的粉丝总数超1.3亿,作品总曝光量超643亿次,创作者图书销售总量达224万,总交易额达6 731万。”该平台聚集了大量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群体,保证了图书内容的高影响力,产生了高额的资金流。出版社作为内容生产的专业机构,“已有218家入驻快手,账号总数412个,累计发布作品30 227个,累计直播12 140场,作品累计播放量13.5亿次,累计点赞量2 833万,累计评论量100万”,且50%的账号已通过快手平台获得收入,在生产内容、吸引读者、提升营收等方面均有上佳的表现。[23]开卷公司对2020年4月全国大众畅销书的分析指出,《人生海海》登顶虚构类畅销榜源于薇娅直播带货,而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在上市两个月即登上网店渠道非虚构类畅销榜第四名,主要来源于作者苏世民携书开展的各类直播活动。[24]
6. 日常监管勤抓不懈,维权打非久久为功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执法界限进一步严明,治理手段进一步优化。2019年,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 710万件,处置淫秽色情等各类有害信息1 113万条,取缔关闭网站8.4万个,查处各类“扫黄打非”案件1.1万起,为清朗的文化市场环境和网络空间驱逐阴霾。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建成“扫黄打非”基层站点66.2万个,“扫黄打非”进基层建设进一步完善。[25]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部署开展“净网”“秋风”“护苗”系列专项行动,清理网络低俗内容,打击非法报刊,整治未成年人出版物市场,组织未成年人正面教育。关注新兴文娱领域,加强对网络直播等行业的监管,规范网络直播服务许可与备案制度。依托各类平台宣传、推广,提升治理行动影响力,引导健康的文化秩序。如2020年4月6日,抖音和抖音火山版开展“战疫护苗2020”活动,上线15天,专题累计播放量就已接近1亿次。[26]
网络版权保护面临着诸多新形势、新技术、新问题。《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 584.2亿元,较2015年增长149.1%,保持着近30%的年均增幅,覆盖数字阅读、网络长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媒体、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多个领域。[27]丰富的产业形式对网络版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时期,国家版权局、工信部、公安部、网信办联合启动的“剑网”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对网络文学、私人影院、网络广告联盟、影视新闻重点作品、APP、网络转载、短视频、动漫、知识分享、有声读物、图片等领域着力整治,查办了“北京优阅盈创科技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权案”“江苏淮安‘BT天堂影视侵权案”“中兴华睿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侵犯新闻作品著作权案”等一批大案要案。2020年6月起开展的“剑网2020”专项行动聚焦视听作品、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在线教育等领域,对其中侵权行为的新形式、版权保护的新重点进行了强调,并对既有版权治理成果进行巩固。[28]网络版权保护的积极作为,为复杂领域的版权纠纷、混乱树立规范,为网络版权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十三五”时期中国出版业存在的问题
1. 质量管控之网仍有疏漏
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是出版业作为内容产业存在的根基。“十三五”时期,各项质量管理规定与考核办法投入实施,日常监管力度加大,行业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上砥砺奋进。但也仍有刺眼的“分叉”,质量管控的大网仍有疏漏。
(1)编校质量。在图书方面,从历年围绕图书的质量管理专项工作通报来看,情况不容乐观。2016年,通报不合格出版物共41种;2017年,通报不合格出版物共57种;2018年,抽查总量为355种,其中不合格65种,不合格率高达18.3%;2019年,抽查总量为300种,其中不合格35种,不合格率高达11.7%。①2019年,中国检察出版社《轻松读秦史:大秦王朝那些事儿》差错率甚至达到了万分之八,远远越过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红线。2020年,又出现了群众出版社“平安经”事件,编辑把关人的意识极度淡化,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期刊方面,以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对该年部分重点报刊及少儿类报刊抽查为例,共抽查重点期刊130种,其中不合格6种;共抽查少儿期刊145种,其中不合格5种。[29]重点期刊中竟然存在近5%的不合格率。还应注意的是,抽查中零差错的重点期刊只有10种,零差错的少儿期刊只有44种,总体占比不高。
(2)印刷复制质量。从出版业历年“3·15”质检活动通报来看,印刷质量较好,历年质量合格率都在98%以上,但在不合格的出版物中,散页开胶的情况依然较多;光盘复制质量较差,合格率普遍只有60%—70%。此外,在装帧设计实践中,还要注意因过度设计等原因产生的不耐用问题,一些立体的、多层次的图书对材料、工艺等考虑欠周,在使用中极易磨损,也会引发读者对低质量的反感。
碎片化阅读加剧的情形下,自媒体平台为低质量内容传播提供了便利,政治错误、事实性错误、低级趣味等文字音视频内容时有出现,关于国家政策、重要史实、科学常识等方面的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在国家网信办的严肃治理下仍屡禁不止。这些标题夸张、内容猎奇、价值错误、哗众取宠的低质量自媒体内容,极易误导读者,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淹没了实事求是的客观内容,最终影响整个出版内容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存在大量由抄袭、剽窃、洗稿等产生的伪原创内容,如2018年1月自媒体作家周冲遭自媒体作家六神磊磊公开指责其推文洗稿。这些伪原创内容既造成了低质内容的泛滥,又严重侵犯了原作的著作权,且部分侵权行为难以认定、维权成本高,助长了乱象的猖獗。
2. 客观差距依然存在
我国出版业尽管在产业、服务、传播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仍要清醒意识到地域差距、国际差距依然存在,出版业仍有急需弥补的短板。
(1)人均出版物擁有水平不高。改革开放40年来,在图书和期刊的品种、印数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人均持有数量并未实现大幅上涨,出版业发展速度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长的速度有差距,我国出版物人均分配量仍需提升。[30]
(2)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有待提高。受经济水平制约,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较发达地区仍有不足。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城乡之间阅读水平存在差距。出版公共文化服务尽管在“面”上实现了普及覆盖,但各个具体的服务“点”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出现缺乏实效、流于形式的现象。一项针对陕南农家书屋的调研显示,当地农家书屋开放率不高(调研的35个书屋中有12个未开放)、书屋使用率不高(131位受访村民有87位未去过书屋);[31]一项针对湖南农家书屋的调研也指出,书屋存在开放时间不固定、利用率低、管理混乱、所藏出版物种类与数量不足、缺乏特色等问题。[32]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也显示,农民对于农家书屋设施的评价并未处于稳定高位,各年份之间存在波动,满意度有待提高。
(3)与发达国家版权贸易逆差大。2019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和输出比为1.15:1,存在约2 000项版权的贸易逆差,考察与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总量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德国,引进和输出比值分别为6.90、6.91、6.06、0.55、3.22,仅与我国台湾地区实现贸易顺差,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的逆差,我国版权贸易的格局仍需优化。
(4)与发达国家科技期刊建设水平有差距。基于InCites数据库,2016—2020年,Web of Science共收录出版来源为中国的期刊论文178 810篇,总被引频次为824 374,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为4.61,是全球平均水平的0.74倍,其中主要作者来自中国的论文139 197篇,占总论文数的77.85%;同期收录出版来源为美国的期刊论文3 304 401篇,总被引频次为25 825 522,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为7.82,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25倍,其中主要作者来自美国的论文1 324 360篇,占总论文数的40.08%。②可见,中国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论文整体规模较小,引文影响力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主要稿源在本土,难以吸引国际优秀科研成果。结合中国作者产出论文总量,2016—2020年,中国的主要作者为Web of Science贡献了2 082 788篇论文,“该国期刊发表论文总数与该国作者产出论文总数的比值”仅为0.09,而2007—2016年这一比值为0.12,[10](97)说明中国优秀论文收录流失情况严重且进一步加剧。
3. 疫情冲击激化矛盾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出版业造成了严峻的考验。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是出版物的流通环节。首先,图书交易场所大量关闭。海口国贸书店、北京老书虫书店等一批老字号不再营业,当当、言几又、诚品等关闭了若干门店,实体书店又进入了一轮“关店潮”。开卷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9月实体书店市场规模同比下降37.4%。[33]台北国际书展、伦敦书展、博洛尼亚童书展等大型书展、图书订货会延期或取消,国际图书贸易受到限制。其次,疫情滞碍物流运输。受物流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接力出版社发货损失约7 000万到1亿。[34]图书电商业务的开展也受到制约。在流通环节受严重干扰的情况下,上游出版社也受到影响,出版业回款周期长的弱势进一步凸显,中小型出版单位资金流压力加剧,甚至拖垮其主营业务。
疫情倒逼出版单位、实体书店开展线上布局,促成数字化转型,其意义是积极的。但在具体管控中,融合发展却没有达到效果。很多实体书店仅把微信公众号作为形象和活动的宣传端口,并未建立独立、成熟的线上销售渠道,缺乏用户基础,与头部电商差距较大,且员工全媒体业务经验与能力不足,难以维持线上运营。[35]教育出版中,在线教育走向常态化,但在缺乏线下监管的情形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存疑,且大量文本形式的电子课本并未完全发挥数字教材的多媒体优势,学习效果有待提升。
疫情催生了医药卫生、人与自然、国家治理等方向的诸多新选题,出版社积极响应,疫情暴发两个月内即产生了632个图书选题,及时推出大量出版物,发挥了重要的科学教育、舆论宣传的作用。[36]但这些选题也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且图书质量高低不一。
疫情对出版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后疫情时代,读者的阅读、消费偏好已部分为疫情所形塑。碎片化阅读形式更加普遍,严肃性、大部头出版物进一步受到排挤。实体书店人流量锐减造成的顾客流失,在削弱书店销售能力的同时,弱化了书店的文化服务职能。出版单位对电商平台的依赖,进一步降低了出版单位的议价能力,加速网店渠道的扩张、实体店渠道的萎缩以及利润水平的下降。出版业面临适应、调整与优化。
三、“十四五”时期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37]在文化强国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出版业发展将迎来重要机遇期,在供给质量提升、行业结构优化、应急能力加强的发展实践中,“十三五”时期出版业的发展成果将被深入巩固,存在的问题将被逐步解决,“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将奋勇前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1. 坚持质量原则,引导供给侧质量提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站在先进文化的供给侧角度,出版业应贯彻质量原则,不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推出更优秀的出版物与文化服务。
(1)坚持出版流程规范,坚持严格的选题论证制度、“三审三校”制度,加强印前质检、印后对接,落实出版单位内监督机制、反馈机制、奖惩机制,切实提升编校质量与印刷复制质量。重视历次出版物质量抽查反映出的重点问题,如语法错误、标点误用、数字用法错误、参考文件著录格式与专业名词使用不规范、“等”和“等等”误用,目录、图片与文字不符等,[29]建立差错案例库,加强编校技能培训。积极发挥编辑主体性,鼓励培养学者型编辑,构建具备优秀出版职业道德、过硬业务能力与崇高价值追求的出版人才队伍。
(2)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生产实践与质量评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衡量选题价值、辅助校对工作、分析舆论反馈、提升传播精度,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充出版物形态、丰富出版物内容。随着技术赋能,出版物将更个性化、人格化。依托出版行业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建立、应用、推广行业标准,确定技术规范与内容要求,为出版质量的评价提供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统一指标体系。前沿技术将以更快的速度出现、更新、迭代。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出版业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开放的姿态加大技术引进,以提升公众的优质内容获得感为依归。
(3)强化读者意识,关注出版价值的传递与接收,关注读者日益增长、变化的内容需求,提供多样的产品延伸服务,建立互动式的质量导向。在知识付费的浪潮下,出版社应将定位从内容生产商转向知识服务商,调整产品形式,探索知识问答、精品课程、专栏、有声书、知识社区等多元业态,结合自身特色,走深耕细分领域的垂直营销之路。加强出版融合,出版社应关注不同平台的运营法则,在融合领域充分发挥出版社内容生产经验、作者与出版物等丰富资源的突出优势。如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完整播放率、点赞数与播放量的比率、粉丝数与点赞数的比率等数据与传统出版流程中的读者反馈评估结合起来,考察视频内容的优质度、受欢迎程度以及一般用户向核心用户的转化程度,构建用户画像,分析用户在平台上的搜索习惯、内容偏好,将选题策划、编辑加工与图书市场营销经验移植到数字内容上。
(4)加强行业质量监管。落实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职责,严厉打击非法出版物,对质量不合格出版物实行严格的召回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制度;发挥出版行业协会、出版科研机构、行业智库的协助监管作用,推动质量监管的日常化、具体化、科学化。在新媒体内容领域,更要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落实问责机制,消除因滥用“避风港”原则等产生的法外之地。
2. 着力内涵式发展,推动行业结构性优化
“十四五”时期,站在产业体量庞大、产业类别众多的现实基础上,对出版業的评价不应局限于数量规模的扩大,而是聚焦内涵式发展,进行结构调整,着力解决行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去除不合理的动能。
(1)在产业上,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调整产业类别,构建现代出版产业链;继续控制新书品种数量,发挥新书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图书平均印数与重印再版率,挖掘老书的现实价值,尊重经典、打造经典,发挥文化积累的出版功能;优化期刊结构,调整印数,淘汰效益不佳的期刊品种,支持一流科技期刊与人文社科期刊建设,支持产业集聚,发挥集群化优势;扩大主题图书、主流期刊的影响力,以更生动、更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分享中国经验,实现主题出版叫好叫座。
(2)在服务上,以人为本,继续推进均等化、标准化,统筹城乡、民族地区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书屋等多层次特色服务体系,提高人均阅读水平、出版物持有量;促成出版公共文化服务立法,保障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有序开展;广泛开展基层调研工作,监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正常运营,客观评价服务实效;发挥优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典型的示范作用,展开新技术、新管理模式的试点工作,引导广大人民积极参与公共文化生活,共建共享。
继续加强全民阅读是建设文化强国题中应有之义。全民阅读工程在“十三五”时期的显著成就已证明,这是一条提升国民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可行之路、必由之路。加强全民阅读,需整合政府、出版业、公众与社会力量,统筹实体书店、书屋、公共图书馆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渗透城乡、校园、社区、家庭各个区域,拓展亲子阅读、校园阅读、读书会、文化沙龙、企业学习分享活动等多种形式,推动数字阅读融合发展,扩充优化阅读的场合、内容、方式方法,构建全民阅读新生态。出版业应秉持2020年中宣部出台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在阅读内容供给与推广上下功夫,以重点出版物、重大出版工程为基点,发挥主题出版、精品出版等优质内容在阅读上的引领作用,打造、维护“书香中国”等各类读书活动品牌,及时更新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出版物库存,确保阅读内容的时代性与科学性,同时关注视觉障碍者、阅读障碍者等阅读困难群体,加强盲文出版工作,推广盲人数字阅读,构建辅助阅读平台,配合疗愈阅读障碍。
(3)在传播上,与国际一流水平对标,依托斩获国际大奖的作家、出版物以及具备国际文化优势的选题,实施中国特色文化输出工程;深入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版权贸易组成,研究发达国家版权输出特色,探索中国经验,调整版权输出结构,进一步减小与发达国家的版权贸易逆差;改革国内科研体系评价范式,保护国内科学成果,培育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国内学术出版物,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学术出版联盟。
纵观产业、服务与传播,在关注国际市场的同时,中国出版业更要培育本土市场,发挥国内庞大市场优势,扩大国内的阅读内需,提升文化服务效能,形成国内产销的良性循环,进而吸引国际出版资源要素,进一步形成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优势,促进国内国际出版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出版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 立足世界变局,加强应急管控与服务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摩擦不断,突发事件频仍的背景下,中国出版业也不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只有积极应对,主动求变。
立足后疫情时代,从受冲击最严重的出版物流通环节入手,出版业应加强对关系流、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过程的规划、建设,保证内容生产与传播的顺畅,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营。出版是一个各流程紧密关联、相互依靠的生态圈,任何一环的断裂都会影响全局。因此,出版单位需要提升协同办公能力,使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过渡,建立、完善出版全流程管控平台,形成更为坚强的编辑出版团队核心。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应成为常态,线上业务运营能力应成为出版机构的必备能力。线上办公、线上营销、线上办展等已成为出版业重要的生产、消费与传播形式,全媒体运营成为出版人才的关键技能。对于受到破坏的实体渠道,政府也应加大扶持力度,保证实体书店平稳过渡,引导其开展特色服务,实现转型升级。
疫情在对出版业造成严峻考验的同时,也创造了若干机遇。疫情深化了全球化的格局,证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论断。中国政府抗击疫情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国的文化自信在世界上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同。“十四五”时期,以疫情为出发点,提交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出版业传递中国话语的重要抓手。疫情下阅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以“读”攻毒成为社会热点,数字内容阅读需求增加,需求侧的变化无疑是出版业的重要机遇,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内容产品将取得更大的市场优势。而在政府各项扶助补贴计划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能够克服物流困难并坚持下来的中小型出版单位的现金流基本打通,利润得到一定的保证,业务结构获得了一定的优化,在“十四五”时期将成为更活跃的弄潮儿。
着眼更广泛的变局,出版业应加强应急管控与服务能力的建设。完善的行业应急响应机制是制度保障,丰富的选题数据库、作者资源、渠道资源是物质基础。在地域、專业、机构内统一有序的规划指导、组织协调下,应急出版整合信息资源,形成多部门、多出版机构联动出版的知识服务格局,突出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以第一时间的权威信息为核心内容,以特定人群为目标读者,以通俗语言阐释专业知识,以融合出版的方式提升传播效果,才能使其社会价值最大化。归根结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效益优先的初心是出版业在危难时刻实现价值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EB/OL].[2020-11-30].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11/272b72cdb759458d94c9b875350b1ab5.shtml.
[2] 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66号)[EB/OL].[2016-03-01].http://www.gov.cn/zhengce/2016-03/01/content_5047849.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76号[EB/OL].[2017-03-2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content_5179305.htm.
[4]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公布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 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调整情况的通知[EB/OL].[2020-11-30].http://www.nrta.gov.cn/art/2017/8/16/art_113_34357.html.
[5] 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EB/OL].[2020-11-30].https://www.cast.org.cn/art/2019/8/16/art_79_100359.html.
[6] 少儿图书市场规模20年持续上升,疫情下依然正向增长|开卷发布[EB/OL].[2020-11-30].https://www.sohu.com/a/431613033_292883.
[7] 中國出版协会. 2017年度中国出版业十件大事[M]//中国出版年鉴·2018. 北京:《中国出版年鉴》杂志社有限公司,2018:197.
[8] 2019年度中国图书市场报告[EB/OL].[2020-11-30].http://report.iresearch.cn/wx/report.aspx?id=3497.
[9]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发布[EB/OL].[2020-11-30].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9/446124.shtm.
[10]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11] 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EB/OL].[2020-11-30].https://cjcr.cnki.net/.
[12] 中国唱片公司强力推出《军歌飞扬90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音乐精品集[J].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7(6):60-62.
[13] 尹琨. 多种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音像制品在京发布[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0-18(001).
[14] 张志强,孙张. “十三五”时期我国出版业公共服务的成效、经验与发展建议[J]. 中国出版,2020(23):13-21.
[15] 张志强. 2016年中国出版回顾[J]. 编辑之友,2017(2):98-103.
[16] 2019年度中国图书市场报告[EB/OL].[2020-11-30].http://report.iresearch.cn/wx/report.aspx?id=3497.
[17] 201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EB/OL].[2020-11-30].http://www.nppa.gov.cn/nppa/upload/files/2020/11/c46bb2bcafec205c.pdf.
[18] 2020BIBF版贸缘何逆增长[EB/OL].[2020-11-30].https://mp.weixin.qq.com/s/79_d8VsTdUeROlv40mVYmQ.
[19] 王坤宁. 商务印书馆《全球华语大词典》推融媒体版:以区块链技术推动传统辞书转型升级[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3-31(003).
[20] 赖名芳. 著作权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始公测[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8-24(001).
[21] 汤广花. 销量400万册的科普AR产品怎样炼成[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4-01(003).
[22] 《2019年度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发布[EB/OL].[2020-11-30].http://www.cbbr.com.cn/article/132538.html.
[23] “快手读书·创作者学院”专注优质内容 助力出版业新发展[EB/OL].[2020-11-30].https://www.chinanews.com/business/2020/10-22/9319661.shtml.
[24]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咨询部. 直播带货与名人出书带动图书热销——2020年4月全国大众畅销书分析[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5-25(007).
[25] 赖名芳.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数据公布[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1-10(001).
[26] 齐力唱响“护苗”行动曲[EB/OL].[2020-11-30].http://www.shdf.gov.cn/shdf/contents/11976/417952.html.
[27] 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发布《2019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EB/OL].[2020-11-30].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518/421425.html.
[28] 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启动“剑网2020”专项行动[EB/OL].[2020-11-30].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1988/418435.html.
[29] 关于2017年部分重点报刊及少儿类报刊编校质量抽查情况的通报[EB/OL].[2020-11-30].http://www.nrta.gov.cn/art/2018/2/24/art_113_34960.html.
[30] 张志强. 2018年中国出版回顾[J]. 编辑之友,2019(2):11-17.
[31] 李静. 贫困地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以陕南地区为例[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1):12-17,23.
[32] 周子玉,刘玥婷,林海婷.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南省农家书屋十年发展调查[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4):31-36.
[33] 开卷1—9月图书零售市场数据:新书产能恢复,整体依然负增长[EB/OL].[2020-11-30].http://www.cptoday.cn/news/detail/10425.
[34] 孙珏. 疫情下致命“低折”出版商被逼“裸泳”[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0-03-06(002).
[35] 實体书店线上线下融合难解“先天不足”[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0-03-06(005).
[36] 刘濛,徐少冈,隅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图书选题数据分析与思考[J]. 编辑之友,2020(6):17-21.
[3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30].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China's Publishing Industry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Proposals for A Way Forward
ZHANG Zhi-qiang1,2, SUN Zhang1,2(1.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2.Publishing Institut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his paper provides proposals for the way forward of China's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period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During "the 13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China's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six areas: policy, industry, servic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upervision. There remains quality problems, objective gaps and contradictions arising from COVID-19 to be resoved. During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ina's publishing industry sh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ts supply system, optimize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 its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capacity.
Key words: China; publishing industry;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ropos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