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2021-08-02周蔚华杨春兰

编辑之友 2021年2期
关键词:十四五公共服务

周蔚华 杨春兰

【摘要】“十四五”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中国共产党开启新的一百年历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国内外格局重大变化之后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版业要以新的发展理念迎接新的发展格局,助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出版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出版产业体系就成为“十四五”时期出版业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关键词】“十四五” 文明程度 公共服务 产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1)2-006-07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1.2.00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对“十四五”乃至未来十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规划和目标。“十四五”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中国共产党开启第二个一百年历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国内外格局重大变化之后的第一个五年,做好“十四五”出版规划、认清出版业的任务和使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建议》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提出“十四五”时期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三项重大任务。本文结合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有关论述,谈谈“十四五”时期出版业的重大任务和使命。

一、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

在“十四五”建设的新征程中,出版业应发挥自身出版传播的优势,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应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双创”举措,不断铸就出版业发展的新辉煌。

1. 开局第二个一百年,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物质的需要,也包括精神的需要。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奋斗,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时期将开启第二个一百年的新征程,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1](10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十四五”不仅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开局阶段。

出版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出版业,人类的文明就会断裂,人类的交流就会湮没,文化自信就难以建立。[3]“十四五”期间,出版业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全方位的出版策划和出版传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2. 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着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这充分说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人们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也是人们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中断的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与“魂”。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历史悠久的编辑出版活动,得益于出版的文化符号缔造、存储和固化功能。“十四五”时期,出版人应更加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并加以弘扬,将其作为选题策划的重要思想宝库,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赋予其时代内涵。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斗争、走向胜利的不竭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出版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得以诞生的重要催化剂,也是革命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应继续以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为己任,继承红色文化基因,深入挖掘革命文化与时代精神、价值理念相契合的内容,策划和出版优秀作品,为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补充文化养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检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尺,也是人民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应以着力反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重点,多出精品,发挥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和传播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在当代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出版业的发展要结合当代中国现实和时代特点,做好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对革命文化的发扬光大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引领,更好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出版业。

3. 坚持“二為”“双百”“双创”,不断铸就出版业发展的新辉煌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5]“十四五”期间,出版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义不容辞地坚持“二为”“双百”“双创”的原则,开展选题策划和出版传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不断铸就出版业发展的新辉煌。

坚持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取向,这就要求出版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6](48)多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要把出版业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一大局中找准定位,自觉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找准选题策划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服务大局的出版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需要出版业作为知识的聚合者和传播者,在辨析主流与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的前提下,鼓励作者进行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知识创新、科学创新,为不同观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提供开放包容的平台和氛围;要积极团结作者队伍,最大限度发挥他们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将他们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出版业要以消费者为中心,认真倾听读者的呼声,并建立作者、编者和读者的沟通机制,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优质精神食粮。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出版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守”与“变”及“中”与“外”的关系,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2]出版业要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要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当今时代的特点与实践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要加以补充、拓展和完善,充分挖掘和展现其时代价值,做到守正创新。出版业在增强自身文化自信的前提下,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既要将代表人类文明成果的优秀作品引进来,也要将能够增强中华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的优秀作品输出去。

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1. 筑牢社会思想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创造性的鲜明品格,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7]出版业在“十四五”期间要充分发挥传播真理、塑造信仰的功能,加强意识形态引导,为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提供内容支撑和宣传保障。

一方面要继续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和传播。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灵魂。[8]马克思主义同样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传播将有助于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全社会的思想基础,凝心聚力。另一方面继续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其入耳、入脑、入心,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出版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出版传播将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塑造全社会的精神信仰。

2. 提高社会精神风貌

提高全社会的精神风貌,根本在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9]可见,法律政策体系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传播优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6](41-42)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40)由此可见,宣传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正是出版业教化育人的重要功能所在。“十四五”时期,出版业要充分履行教化育人的职能,以“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重要题材进行出版传播。专业出版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教育出版可将其融入教材编写和各种教育读物之中,大众出版要以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和形式出版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精品,主题出版更要以教育教学和休闲娱乐等方式弘扬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全社会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

3. 提升社会文明风尚

提升社会文明风尚,重在“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增强人们文明实践自觉”。[1](110)由此可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是提升社会文明风尚的要点。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是什么?评判标准有哪些?如何才能杜绝非道德行为,提升公民道德水平?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出版业大力宣传和传播相关内容,也为出版业的内容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为什么要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如何才能参与到文明实践中?如何提升人们文明实践自觉?这些观念和做法需要深入人心才能顺利推进工程实施,出版业理应发挥自身功能,以此为契机,策划出版更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社会效益提升的图书。

提升社会文明风尚,还需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这也正是出版业的优势所在,尤其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多家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普及抗疫科学知识的出版物,为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的知识保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出版业更需承担起知识创新、知识普及的重任,采用多种出版形式,覆盖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将科学精神融入全社会的血液中。

4. 形成社会行为规范

形成社会行为规范,需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110)由此可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发扬公益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友爱互助的氛围是形成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方面。出版业在这方面很好地履行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提供免费阅读的产品和数据库,供给精神食粮,为疫情中的人民群众提供了知识服务和精神慰藉。“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应继续关心并支持公共福利事业,积极参与捐助、慈善等公益事业,并鼓励员工参与到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中。

形成社会行为规范,需要“弘揚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1](110)在此过程中,出版业不仅要积极宣传诚信文化,还要以身作则,做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出版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其文化市场主体的身份,应严格遵守市场规则,保护知识产权,恪守商业信用,开展正当竞争,做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

形成社会行为规范,还需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1](110)出版业应以此为宣传着力点,提供知识服务,指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展健康的网络文化,从而将正确的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三、提升出版公共服务水平

在“十四五”建设的新征程中,出版业应以提升出版公共服务水平为使命,以大型出版工程为依托,创新实施出版惠民工程;以农村地区为重点,推进城乡出版公共服务一体建设;以主题出版为引领,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以全民阅读为抓手,推动出版业需求侧改革;以古籍整理为支撑,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以大型出版工程为依托,创新实施出版惠民工程

实施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0](349)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对应到新闻出版业,就是要依托大型出版工程,规划和组织实施具有长远意义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出版项目,使之能够惠及人民群众,发挥社会效益。

“十三五”期间,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了重大主题出版工程、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出版工程、中华典籍文献整理出版工程、原创儿童文学和少儿绘本出版工程、民文出版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出版工程、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九大出版工程,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增进了人民文化福祉。“十四五”时期,一方面应继续深入推进九大出版工程,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实施新的重大出版工程,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使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充分、更切实的保障。

2. 以农村地区为重点,推进城乡出版公共服务一体建设

推动城乡区域文化共繁荣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和重要目标。近年来,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满足和改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文化面貌也得到了较大改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地区依然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弱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在广大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公共服务应坚持以农村地区为重点,助力解决“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文化设施利用不充分、文化服务效能不够高”等突出问题;[10](350)应在继续推进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少数民族出版工程等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地区出版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应在基础设施、内容供给、发行渠道等方面重心下移,统筹推进农村地区出版公共服务硬件和软件的双重建设,最终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

3. 以主题出版为引领,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

《建议》指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6](42)主题出版作为出版业中最能体现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公益性的领域,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我国出版界历来就有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进行主题出版的传统,尤其“十三五”时期,主题出版围绕重大活动、重大会议、重大事件、重大节庆等主题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雷同、内容缺乏创意、表达方式呆板、表现形式单一等。“十四五”时期,主题出版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应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通过优秀文艺作品反映新时代、讴歌人民新创造;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品出版物的要求,在内容、表达、载体、渠道等方面实现创新,出版“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11](320)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

4. 以全民阅读为抓手,推动出版业需求侧改革

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强调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党中央自2015年年底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首次强调需求侧改革。近年来,出版业通过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使我国在出书品种、规模、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突破和提升,那么,要使这些改革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就需出版业以全民阅读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出版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十四五”时期,出版业一方面要继续解决产能过剩、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扩大全民的阅读需求,培育出版市场需求,实施需求拉动战略。

全民阅读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七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在弘扬主流价值、推动文化发展、提升全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出版业应继续以此为契机,加大全民阅读的宣传推广力度,将阅读活动覆盖到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人群,以多种形式提倡阅读,将全民阅读当作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工程来抓。

5. 以古籍整理为支撑,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议》指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需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古籍保护、研究、利用……”[6](42)出版业对文化古籍的保护集中体现为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出版。党和政府向来重视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整理和挖掘,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组建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还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予以支持。由于古籍整理出版投入较大、市场面和受众面较窄,因此,需通过出版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加以落实。

“十四五”时期,一方面,党和政府应继续从出版规划、经费拨付、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古籍整理和出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出版机构要充分珍视和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这座富矿,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更多具有价值的古籍整理选题规划,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出版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开拓空间。

四、健全现代化出版产业体系

在“十四五”建设的新征程中,出版业应以健全现代化出版产业体系为主要任务,继续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完善出版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出版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出版产品供给;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形成新型出版业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出版“走出去”。

1. 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完善出版产业规划和政策

党的十六大以后,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并提出了分类改革的要求,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更加明确了其产业属性和经济属性,改革全面推开。近年来,在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出版业体制改革也在有序稳步推进。除几家具有公益属性的出版机构外,出版领域完成了转企改制,市场在出版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渐加强,解放了出版生产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建议》再次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这也为“十四五”时期出版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继续深化出版领域的改革创新,完善出版产业规划和政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与此同时,由于出版业双重属性的存在,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还需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需求与避免‘三俗、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管理与促进繁荣、扩大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管得住与管得好”等。[12]这些都成为出版业在“十四五”时期要面临的艰巨任务。

2. 加强出版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出版产品供给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建议》中也再次强调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现代出版市场体系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互作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出版市场体系是出版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出版市场体系建设从发行流通改革到跨地区、跨领域、跨媒体、跨所有制合作,再到上市融资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相比,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整体水平还不高,出版产品和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完善,优质出版产品的供给还不足,出版产品消费潜力还未被充分激发。

“十四五”时期,出版业要继续加强出版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增强出版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继续深化国有经营性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培育出版市场主体,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出版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做大做优做强,成为出版市场的主导力量。二是鼓励非公有制出版企业的发展。在充分发挥国有出版企业主导作用的同时,降低非公出版企业的进入门槛并扩大其准入领域,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出版格局。三是完善出版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从文化经济政策、版权保护政策等方面促进出版市场的公平竞争,规范出版市场建设的行业环境。

3. 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形成新型出版业态

近年来,在国家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下,媒体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5日视察《人民日报》时强调:“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13]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我国出版管理机构也积极推动出版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并将其作为“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努力,出版融合发展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上了新台阶,但离总体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绝大多数出版单位还处在‘相加而不是‘相融阶段,刚刚从‘你是你、我是我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阶段,还远未达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合阶段。”[12]“十四五”期间,出版业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出版融合的价值和意义,在思想上给予足够重视,将其提高到关系出版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其次要加快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出版业的深入融合,形成新型出版业态,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再次要通过出版业体制机制变革,适应信息技术革命对管理的新要求,为出版融合保驾护航。

4. 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出版“走出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议》也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6](4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好地了解中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出版业而言,既有天然的优势,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大众出版和主题出版中的一部分内容以其通俗性、大众性等特点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推进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出版类别;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奋斗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等为出版业创新传播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和不竭的源泉。“十四五”期间,出版业要发挥自身优势,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主题,[14]进行深度挖掘和精彩讲述。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客观全面认识中国也颇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在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仍是西强我弱的形势下,出版业要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尊重传播规律,深入研究西方受众的接受习惯,让中国声音能够传出去、入主流、获认同,让中国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落地生根”。[14]

结语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第二个一百年征程已经开启,“十四五”也已开局。中国社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在新的发展理念下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中国出版业也已进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的发展阶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多出精品力作,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出版业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精品力作有过多次论述: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反映现实、观照现实,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15]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体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细节真实、感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要“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11](320)这些要求对于“十四五”时期出版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也为出版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坤明.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M]//《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001).

[3] 周蔚华. 出版:文化自信的拱心石——一个出版史的视角[J]. 出版发行研究,2018(1):5-12.

[4] 汤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EB/OL].[2019-10-09].http://www.qstheory.cn/dukan/hqwg/2019-10/09/c_1125079341.htm.

[5] 劉奇葆.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7-38.

[6] 刘鹤.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M]//《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7]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0-12-25].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20-12/25/c_1126908944.htm.

[8] 周蔚华. 重新理解当代中国出版业[J]. 出版发行研究,2020(1):5-15.

[9]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9-11-05].新华网,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KnC4J.

[10] 王晓晖.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M]//《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2] 周蔚华.“十四五”时期中国出版的特殊使命:中国新闻出版报[N]. 2020-07-27(006).

[13] 习近平. 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53.

[14] 陈理. 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EB/OL].[2020-03-23].http://www.dswxyjy.org.cn/n1/2020/0323/c428053-31644891.html.

[15]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3-324.

New Stage, New Concept and New Pattern: The New Responsibility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ultural Power in the Period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ZHOU Wei-hua1,2, YANG Chun-lan2,3(1.Research Center of Journalism and Social Development,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2.School of Journalis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3.Chinese Academy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Beijing 100073, China)

Abstract: "The 14th Five-Year Plan" is the first five-year of a new journey to fully build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comple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It is the first five yea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new centenary, and the first five-year when the COVID-19 epidemic caused major changes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In this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should meet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to help realize the great development goal of building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i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task and mission for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o achieve a higher level of civilization, enhance the standard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and perfect the modern system of publishing industry.

Key words: "the 14th Five-Year Plan"; the degree of civilization; the public service; industrial system

猜你喜欢

十四五公共服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中国区域发展七十年暨“十四五”区域发展展望
浅谈“十四五”背景下湖南高职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现状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