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021-08-02宋梅

健康之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

宋梅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编号分组,将奇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偶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实验组给予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的应用价值显著高于单一实施针灸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康复治疗技术

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上有着较高发病率,主要表现为单侧口眼歪斜,患者难以完成闭眼、鼓嘴等症状,使得正常生活会及工作受到较大影响[1~2]。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3]。新形势下,康复治疗技术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受到了较高的关注[4]。本研究分析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療周围性面瘫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编号分组,将奇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偶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5~63岁,平均(44.3±11.4)岁;患病时间1天~6天。实验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6~64岁,平均(44.4±11.6)岁;患病时间2天~6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均为周围性面瘫患者;均符合本研究各项要求;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患者在实验过程中中途退出;患者亲属中断本研究开展;患者在实验过程中死亡。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承浆穴、合谷穴、风池穴、攒竹穴、翳风穴、迎香穴等穴位进行针灸,并依据患者患病时间确定针灸穴位及手法。在患病前一周,医护人员应注意坚持活血止痛、行气消肿的原则,在患病一周后,医护人员应注意应用补法,将针灸治疗的频率控制在每天一次,将治疗时间控制在每次30 min。一般情况下,应坚持治疗至少20天。实验组给予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对进展期患者应用Rood促进技术,患者保持仰卧位,医护人员通过快速推按、冰刺激等方式刺进患者患侧的颈前肌群、口轮匝肌、鼻肌横部、降眉肌、聂肌前部等部位。可以利用冰棉签对患者舌部进行刺激和按压,以此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抬眉、皱眉、闭眼、耸鼻、闭口吹气、示上齿及示下齿等动作,以此训练患者的表情肌。在稳定期及中后期,应用Bobath技术对患者患侧面部进行热敷和按摩,对肌肉进行刺激,通过牵伸挤压等方式帮助患者形成正常反射[5]。将治疗组数控制在每次5组,单组热敷按摩次数为10次。此外,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采用放松训练,放松身心,以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6]。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1.5±3.1)天,短于对照组的(27.3±5.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主要的原因为风邪入侵、正气不足;西医则认为嗜神经病毒感染与周围性面瘫有着密切的联系[7~8]。相比单一实施针灸治疗,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表现更加理想[9]。在治疗过程中,主张通过温经通络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以此为神经血管提供足够的营养,恢复患者面部肌肉收缩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康复治疗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针灸治疗的效果,通过Rood促进技术、Bobath技术等对患者受损肌肉及神经进行刺激,促进患者肌肉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周围性面瘫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加快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进程[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0%(P<0.05)。表明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1.5±3.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3±5.4)天(P<0.05),表明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缩短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时间,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的应用价值显著高于单一实施针灸治疗。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在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方面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的优势及作用,并积极在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过程中加以实践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操红艳,孟宪梅,柯键,等.浅析综合康复治疗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1):92-94.

[2]马宁,董宝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护理干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165-168.

[3]金鑫,张仲景.针灸疗法对面瘫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6):90-92.

[4]林华俭,刘鸿.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周围性面瘫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10-113.

[5]郑娟,曹莉芬.中西医结合治疗扁桃体炎合并周围性面瘫1例体会[J].心理月刊,2019,14(9):141.

[6]赵树群,白薇,李秋月,等.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6):822-825.

[7]孙倩倩,韩军.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面瘫患者的医学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5):103-105.

[8]韩志敏.针灸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面瘫临床效果[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63-64.

[9]刘涛平,杨婷.安军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经验总结[J]. 现代中医药,2017,37(4):1-2.

[10]沙仁格日力.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对周围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估[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7):167,169.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艾灸配合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35例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面瘫的传统与现代康复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
膝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