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配合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35例疗效观察

2017-01-11黄斌李启胧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艾灸针刺

黄斌 李启胧

【摘 要】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初次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艾灸联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的常规西医治疗相同。对比两组疗效及面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观察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为(6950±1750)分,优于对照组的(4550±1550)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运用艾灸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艾灸;针刺;周围性面瘫;面神经评分

【中图分类号】R245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3-0129-02

为了观察艾灸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笔者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初次周围性面瘫患者纳入研究,观察其疗效及面部神经功能评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初次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425±25)岁,发病时间 1~3d,平均发病时间(12±05)d;观察组男 19 例,女16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435±20)岁,发病时间1~4d,平均发病时间(15±0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普通针刺方法及常规西医治疗同观察组相同。西药治疗包括使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治疗,地塞米松(天津天药药业,规格:075mg,批号:国药准字H12020686)给药方式为5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滴注,持续用药1周。维生素予正常剂量,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连续给药1~2周,持续治疗2周到1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艾灸联合普通针刺方法,具体如下。①普通针刺:以局部取穴,同时辅以循经远道取穴方式,围绕手、足阳明经的穴位(患侧阳白、攒竹透鱼腰、承泣、颧髎、下关、迎香、地仓、颊车、人中等穴和双侧风池、翳风、合谷及外关穴)施针[1]。从面部穴位选5个+非面部穴位3个(或2个)交替施针,前穴位直刺05~08cm(28号毫针),后穴位直刺 08~12cm(30 号毫针)。对处于急性期的患者,选用施针的面部穴位不宜过多,且需要进行浅刺。同时注意消毒,施针者右手持毫针捻转行针至患者得气后,留针约30min。②艾灸:选穴:患侧面部穴位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选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min,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7~10次为1个疗程;此法可在医院接受医生治疗,亦可教会患者家属在家中自行治疗,如其在家中自行治疗,嘱其必须注意安全,避免烫伤患者;面瘫早期,应重灸翳风穴,悬灸时间最好在30min以上为佳,中后期或气虚者,可重灸足三里、神阙穴以提气补气,促进恢复;治疗期间应避免进食寒凉生冷之品,并且慎起居,避风寒。

13 评价标准 ①疗效(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主观感觉)面部表情无异常(眼睑闭合,鼓腮无异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均正常(对称));显效:外观无异常,且无明显不适感,但存在轻度不对称(面部有动作时);有效:感觉好转,眼睑可闭合;遗留口角歪斜,改善轻微;无效:均未改善(感觉、症状以及体征)。②面部神经功能症状评分。以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症状积分表》的相关内容治疗前后对患者症状评分。从鼻唇沟、颊部、口角、面部痉挛等静息对称角度以及角膜暴露宽度、皱眉、撅嘴、大笑等面神经功能指数进行评分[3],完全正常为61~80分,正常为41~60分,瘫痪为20~4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为828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面部神经功能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面部神经功能均改善明显,对照组面部神经功能症状评分(4550±1550)分,观察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症状评分(6950±1750)分,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即“口眼歪斜”。该病症见于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发病季节比较明显(多发于春秋两季)[4]。周围性面瘫发病并无先兆,以突发面部麻木、病侧面部肌肉松驰、口眼歪向健侧为主症。研究发现,机体正气不足,颜面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络脉,痹阻气血,筋脉失养,面肌纵缓不收,会形成周围性面瘫症状。在现代医学中,该病症属于面神经麻痹范畴,其恢复情况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脱髓鞘型可完全恢复;轴索退行性变恢复迟缓。另外,由于顽固性面瘫多为轴索损害,因而,其恢复过程比较长,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

由于周围性面瘫的起病原因为风寒阻络,外邪袭络,血脉瘀阻等,因此,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是艾灸配合普通针刺治疗。其中,艾灸可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的目的[5]。此治疗方式疗效显著。本次研究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6950±1750)分高于对照组(4550±15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艾灸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的疗效非常显著。另外,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指导患者日常注意事项(避免风寒、灰尘侵入等)。

综上所述,艾灸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施炜岑,张明波.艾灸、牵正散联合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04):103-105.

[2]刘昕.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19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03):101-102.

[3]王玲. 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3例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3:54-55.

[4]陈竣海,张晨静,李开平,等.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06):1036-1038.

[5]车艳华,王艳梅. 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1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6:42.

(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艾灸针刺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