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机构内老年人高血压共病情况及中医体质的研究

2021-08-02冯丽红熊思艺林桂永王彩珍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医体质高血压老年人

冯丽红 熊思艺 林桂永 王彩珍

摘要: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机构内老年人高血压共病情况与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本机构内居住的66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患者,根据中医体质的相关诊断进行分析,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共病以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为多。高血压共病患者使医疗决策更加复杂、困难。结合中医体质分析,根据不同的体质,结合中医药治疗,有效实现“多病共治”。高血压共病患者以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居多。在改善阳虚,祛湿化痰的基础上,应重视老年人情志调节,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注意心理调适。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共病;中医体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238-01

2010年,中国≥60岁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73亿,≥65岁老年人口总数为1.15亿;预计到 2050 年≥60 岁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4.3亿,≥65岁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2亿[1]。老年人很容易同时罹患多种慢性疾病,也就是共病。共病(comorbidity)是指同时合并2种或2种以上慢性疾病的状态[2]。Wang等进行的分层随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广东省常住人口中,患有>2种疾病的共病患者人数百分比为11.1%,>65岁的人群中共病发生率为47.5%[3]。在上海进行的一项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研究发现,患有共病的老年人比例超过 70% [4]。高血压作为常见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共病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期望寿命,加重了家庭或社会的经济负担[5]。本研究主要对于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糖尿病等慢性病老年患者进行体质分析,指导中医治疗。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本机构内居住的老年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共66名。

1.2纳入标准

1)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患者;2)年龄≥60岁;3)身体状况良好,无严重内脏疾病者;4)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3排除标准

1)意识模糊,不能配合医生完成问卷者;2)精神病患者。

1.4研究方法

收集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根据中医体质的相关诊断进行分析,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体质类型。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标准差、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老年人共6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62-100岁,平均年龄81.68±9.78岁。

2.2老年人慢性病情况 其中高血压患者45例,慢性阻塞肺疾病8例,冠心病16例,脑梗死后遗症16例,糖尿病患者22例。

2.3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其中特禀体质1例,气郁体质9例,血瘀体质2例,湿热体质2例,痰湿体质11例,阴虚体质11例,阳虚体质23例,气虚体质6例,平和体质1例。见表1。

2.4老年人高血压共病情况 高血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合并冠心病14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13例,合并糖尿病15例。

2.5高血压共病老年人体质分布情况 其中阳虚体质15例,阴虚体质7例,痰湿体质11例,血瘀体质2例,气郁体质9例,平和体质1例,特禀体质0例。见表2

3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共病以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为多。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共病现象,共病使医疗决策更加复杂、困难,共病状态经常会造成多重用药,导致患者的最终疗效更差、预后更差、不良反应更多。目前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疗方式主要以疾病为中心,实施“一病一治”,甚则“一病多治。由于现有的“单病种”项目无法结合在一起,目前还没有针对多病种人群的有效的管理模式。结合中医体质分析,根据不同的体质,结合中医药治疗,有效实现“多病共治”,并控制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防止疾病走向恶化。

从本研究结果显示,45例高血压共病患者以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居多。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以阳虚质、阴虚质和气虚质为主[6]。高血压共病患者仍以阳虚体质、痰湿体质为主,重视气郁体质的患者较多。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范畴“眩晕”、“头痛”范畴。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指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七情内伤引起眩晕发作。《临证指南医案·眩晕》:“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共病状态下,老年患者的心情各容易受到影响,出现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在改善陽虚,祛湿化痰的基础上,在健康教育上注意老年人心理调适,配合五禽戏、穴位按摩等。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共病患者体现的中医体质症候相对集中,有一定的规律分布,在改善阳虚,祛湿化痰的基础上,应重视老年人情志调节,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注意心理调适,但由于本研究人数限制,仍存在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杜鹏,翟振武,陈卫.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 J].人口研究,2005,29(6):90-93.DOI:10.3969 /j.issn.1000- 6087.2005.06.018.

[2]Tinetti ME, Fried TR, Boyd CM.Designing health care for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condition — multimorbidity [J]. JAMA, 2012, 307:2493-2494. DOI:10. 1016 / 0021-9681(70)90054-8.

[3] Wang HHX, Wang JJ, Wong SYS, et al. Epidemiology of multimorbidity in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healthcare system — cross-sectional survey among 162 464 community household residents in southern China[J]. BMC Med,2014,12:188. DOI:10.1186/s12916-014-0188-0.

[4]王姣锋, 王一倩, 保志军,等.上海地区中老年体检人群慢性病及共病流行病学分析[ J].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6,22(2):116-120.DOI:10.3969/j.issn.1008-8296. 2016. 02.17.

[5]FORJAZ.M.J,RODRIGUEZ-BLAZQUEZC,AYALAA,etal.Chronic conditions,disability,and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 with multimorbidity in Spain[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15,26(3):176-181.

[6]尉敏琦,余峰,诸天花,等808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 J].中医杂志,2016,57(3):228-332

猜你喜欢

中医体质高血压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Hold住,你的血压!
中老年癌症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步探析
高血压界定范围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