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劲光大将的入党故事

2021-08-02陈成

党史纵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苏俄

陈成

1903年1月,萧劲光出生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赵洲港。1920年,他乘小船从长沙到岳阳,再换江轮顺江而下,直抵上海。1921年春,萧劲光从上海吴淞港登船到达海参崴,再从海参崴经伯力、黑河、赤塔等地,终于到达心中所向往的革命热土——莫斯科。

是什么让他辞别故乡,不远万里来到心中的那片“赤都圣地”?是什么让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变成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在建党百年之际,让我们一同重温萧劲光大将的入党历程,感受那段充满着革命激情的峥嵘岁月!

国弱家贫童年苦,革命烽火初心启

萧劲光的家乡——赵洲港,在碧嶂屏开的岳麓山主峰右前方一处叫天马山的地方,与橘子洲隔江而望。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一开始给萧劲光取的名字是萧玉成,希望他今后玉琢器成。辛亥革命前后,萧劲光的大哥当了厨师,家境稍有改善。这时,萧劲光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便和哥哥们商量着送他去一所私塾读书。在完成两年私塾的学习后,萧劲光又到镇上的“洋学堂”去改读新学。萧劲光深知家里送自己上学十分不容易,所以读书非常用功,成绩也不错。

校园生活开阔了年幼的萧劲光的视野,同时也让不断长大的他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20世纪初,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在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下,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一大批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繼,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赴义、陈天华感叹“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的忧国忧民、蔡锷在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中“挥刀杀贼男儿事,指日观兵白帝城”的英雄豪气……都给萧劲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回忆说,这些英雄人物让他受到了“最初的爱国主义教育”。

1917年,萧劲光考上长沙长郡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并迅速发展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在长沙,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发起并领导了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示威游行,提出“请斩曹陆,以谢天下”的口号。长沙全市各学校相继组织“救国十人团”,开展罢课、游行示威、抵制日货等一系列反帝爱国运动,将长沙的革命氛围推向高潮。

长郡中学亦组织了“救国十人团”,发表了“苟吾国民痛定思痛,养其浩然之气,立其不拔之基,由一小团而十团,十团而百团,百团而千万团,合全国之无数小团而成为一最大之团,同心一德,力御雠敌”的铿锵宣言,让那时的萧劲光流下激动的泪水。这是萧劲光生平第一次参加社会性的政治活动。多年后,萧劲光回忆起五四运动中的自己,不无感慨:“当我在街上看着日货被焚毁、人人争购国货的情景,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民族自豪感。一个人要有自尊心,一个国家也必须有自己的民族尊严!”经过这场运动的洗礼,萧劲光朦胧朴素的爱国热情开始向自觉理性的爱国思想升华,他产生了探索、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愿望。

彷徨苦思今何去,笃志勤学赴苏俄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毛泽东在湖南创办《湘江评论》,联络进步人士,宣传十月革命,在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在长郡中学,萧劲光结识了任弼时,两人的关系很好。1920年的暑假,两人商量好不回家,找点事情做。一个偶然的机会,任弼时从同乡那里得知,长沙一帮青年正在组织一个“俄罗斯研究会”,准备送一些学生去苏俄勤工俭学。他们立刻打听前往,加入了“俄罗斯研究会”。

1920年8月,“俄罗斯研究会”准备派出第一批学生赴苏俄勤工俭学,萧劲光、任弼时都顺利被选上。同月,萧劲光一行从长沙乘船到岳阳,然后坐一艘江轮沿长江而下,来到上海,进入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为赴俄学习的青年开设的“外国语学社”(又叫“俄文专修馆”)学习,为留俄做准备。

萧劲光等几个同学住在法租界贝勒路一个亭子间里,睡在地板上,吃着最便宜的饭,但艰苦的生活条件并不能动摇他们坚定的信念。此时的萧劲光学习很刻苦。他读的第一本马列主义书籍就是外国语学社发的《共产党宣言》,封面上有一个大胡子的马克思像。同学们阅读《共产党宣言》时,虽然书上的字都认得,但书中好些术语理解起来还是存在不少困难。于是,学社请来这本书的第一位中文译者陈望道为他们讲解,每周日讲一课。同学们都十分尊敬这位教授,上他的课时总是特别认真专注。通过学习,萧劲光开始明白了为什么社会上存在着阶级、无产阶级专政是怎么回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等革命道理。在这期间,萧劲光还帮助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编辑出版的《劳动界》《华俄通讯社》等刊物做过抄写、校对工作,这些刊物所传播的进步思想也给萧劲光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20年底,萧劲光成为俄文班中第一批转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同学之一。

转眼间,8个月的学习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决定送萧劲光一行前往俄国。虽然这一路上路程遥远,交通不便,而且关卡众多,需要冒很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被捕,甚至有杀身之祸,但在萧劲光看来,“‘俄国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怀着救国救民的革命抱负,他踏上了赴俄学习的漫长旅途。

1921年初春,萧劲光一行从吴淞港登上轮船,离开上海,经长崎、海参崴,再转陆路经伯力、黑河、赤塔,乘坐火车前往莫斯科。在横跨俄国7000公里的西伯利亚铁路线上,萧劲光一行花费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到达最终目的地莫斯科时,大约已经是7月初了。

“赤都圣地”锻信仰,热血满腔终入党

到达苏俄后,萧劲光等人被分配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莫斯科东方大学坐落在莫斯科中心特维尔斯卡娅街53号,全称是“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刚入学时,为了避免将来回国做革命工作暴露身份,老师给每位同学都起了一个俄国名字,萧劲光叫“查戈洛斯基”。在学校里,萧劲光等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理论和俄文。萧劲光开始接触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波格丹诺夫的《政治经济学》等一系列经典著作,还有西方革命史、俄国十月革命史、中国革命史以及关于工会运动的历史等知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在俄国求学的生涯十分艰苦,白天辛苦学习,为了预防社会革命党人和无政府主义者捣乱破坏,晚上,萧劲光等同学还得在街上站岗,星期天还要做工。当時苏俄正处于国内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每人每天只供应一块像两个巴掌合起来那么大的黑面包和几个土豆,早上吃一块面包,中午就不敢再吃了,否则晚上就没有吃的了。中午吃饭时往往会有一份汤,是海草和土豆煮的,有时放一点咸鱼,开饭时每人一勺,但基本上是清汤。每当回忆起这段艰苦却充满激情的岁月,萧劲光就会感慨:“想到祖国还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下,我们的父老乡亲还在水深火热之中,心情就非常沉重。我们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好好学习,将来回到祖国搞革命,使祖国的人民像苏俄人民一样,当家做主人,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这也是我们在苏俄勤奋学习的动力所在。”

在俄国学习的日子,让萧劲光更加感受到共产党人肩头光荣而伟大的使命与责任,也让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感到,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事业之所以战无不胜,就是因为她深深扎根于占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深厚土壤里,为这一事业去流血、牺牲,是何等有意义的事情!”

1922年底,怀着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向往,萧劲光转入中国共产党。回国之后,萧劲光在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六师党代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开辟建宁、黎川、泰宁苏区,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并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等职,参与指挥部队担负保卫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使命;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等职,参与指挥四保临江战役和东北1947年夏季、秋季攻势作战,率部参加辽沈、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萧劲光奉命组建人民解放军海军,任海军司令员,主持制定了海军发展的长远规划,创造性地提出了海军建设要打好组织建设、政治思想建设和技术建设三个“桩子”的主张,为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1954年,萧劲光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在萧劲光大将60多年的戎马生涯里,前半段的时间他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之间南征北战,后半段的时间他为人民海军的建设鞠躬尽瘁。他生动地践行了一名党员是如何在革命烽火中坚定信仰,毅然入党;又是如何在新中国建设中恪守信仰,一心为党。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重温萧劲光大将的入党历程与卓越功绩,正是为了感受并学习将军那份作为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与光辉党性!

(责任编辑:章慧丽)

猜你喜欢

苏俄
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研究
美国借救济援助渗透苏俄
美国救济署借援助渗透苏俄
美国借救济援助渗透苏俄
列宁在苏俄经济建设进程中“改良主义”思想的特点
苏俄、共产国际帮助广东建立中共组织述论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苏俄时期列宁的“领导和决策”
从甲午战后到五四时期,中国人对日本、俄国认识的演变与比较
透过苏俄对华宣言中关于庚子赔款的处理分析苏俄对华政策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