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劳动保障制度教学 完善中职学生知识体系

2021-08-02刘翠

成长 2021年8期
关键词: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社会保障

刘翠

摘 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在从改革探索,健全巩固进入到完善制度、提升治理的新时代。中职学生作为未来劳动力大军构成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应具备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对其保障自身权益、对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都有积极的贡献,本文阐述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大背景下,加强中职学校劳动保障法律制度教学的实践意义、相关的教学现状和改进方法。

关键词:劳动保障制度教学 中职

劳动保障制度是劳动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对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和失业等而出现困难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系列制度。我国现行最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包括以《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制度。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对劳动保障制度的认知,关系到未来职业生活的稳定与应对风险的能力,长远看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后的教育类型,尽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需要发挥帮助学生有效衔接学习与职业生活的功能[1]。

1 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社会保险、劳动合同在经济领域普遍适用的社会背景

1.1 中职学生作为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部分,对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等劳动保障制度的掌握是现实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确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2]。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基石。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为包括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四大法定保障系统和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等补充保障机制在内的庞大制度体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指出,“这一制度也从城市人的专利转变成惠及全民的制度安排,成了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

劳动者参与社保、寻求保障的意识逐渐普及,“给不给上社保?”是就业市场的除工资薪金外的重要提问,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保险基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缴费,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给予补贴并承担最终的责任。基于其强制性的属性,劳动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缴费义务,并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也就是说它是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的保险制度,具体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重大疾病和补充医疗保险。可以说社会保险制度关系着职业人群的基本保障,职业学校的学生完成学业进入工作岗位就要直接面对社会保险的责任和权利。

1.2 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劳动保障制度是一系列法规制度组成的知识体系

劳动者通过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是涉及劳动者利益的重要部分,《社会保险法》制度以《劳动合同法》制度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承;劳动争议处理劳动者实现其权益的重要措施,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由于没有相关知识,在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裹足不前,不知所措,而我国劳动保障制度中对劳动争议采取“一裁二审“、举证责任倒置等规定,保护劳动者利益;上述知识与法律基础知识中一般民事合同制度、民事争议制度有很大区别,需要在劳动保障法律制度教学中加以强调。诸如此类,劳动保障制度是一系列有特定调整对象的法规制度组成的知识体系。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通过法律的引导,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且规范其发展,不能无方向的乱发展。同时要加强和完善监督和追责制度,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快速健康的发展[3]。随着社保费征收规范化、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规范化,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劳动保障制度是每一名劳动者都要熟知的必备知识。

在社保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职业学校应重视相关知識的教学,使学生就业进入工作岗位前具备劳动保障制度的相关知识。

2 在中职学校加强劳动保障法律制度教学的实践意义

2.1 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劳动保障法律制度的教学,有利于中职学生提高法治意识,培养法律素质,适应职业生活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面对社会经济活动与劳动活动,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其能从容应对各种情况的盾牌,避免权益被侵犯,避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违法者。劳动者作为社会保险的参保者,既承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又享有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权益。保险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社会保险制度近年才日趋完善,人们对社保法律制度的认识还没有像传统民法、刑法那样深入人心,但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社会保险法与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制度在中职教学体系中的比重,益处良多,有利于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帮助学生应对职业活动中的风险;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

2.2 社保征收制度完善背景下,专业岗位出现了新需求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以法制手段强化社保基金的征缴,保证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同时,通过实施减税降费,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是我国政府部门明确的政策。

社会保险收费本身就具有准税收的性质,欧美等部分发达国家早已将社保费改税,直接由税务部门来征缴,同时并入到税法当中来进行管理。这种方式提高了征收管制的效率,促进社保征收体系的透明化和规范化,有效改变了社保费征收上存在的漏缴、少缴现象。

可以预见,由于相关政策的出台,用人市场上对社保专员岗位的需求会迅速增加。人力资源部门应设置社保专员,招聘具有专业社保知识的人才担任相应的工作[4]。社保专员为企业处理社保、公积金相关的内容,包括负责社会保险基数核定、审计应对、参保新增;负责企业社保、公积金账户的开设、年检;负责社会保险缴费,公积金账户管理;负责员工五险的转保、停保的办理;负责工伤的申报和处理等。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劳动保障制度的教学可以匹配新的专业岗位的需求。

3 中等职业教育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方法

目前劳动保障制度知识在中职教学中主要在德育课程和经济类专业理论课程中有所体现。《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的德育课程,劳动保障法律制度在该课程中有相关的阐述,但篇幅有限,只简单介绍相关制度重点法条。在经济类专业课程中,如笔者所在的石家庄财经商贸学校所设商贸专业、财经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中,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的内容作为专业岗位工作范围都有涉及,且相关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

3.1 将劳动保障法律制度作为学生就业前的重要职业指导类课程开展

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类课程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人际沟通、礼貌礼节、普通话等课程。作为学生就业前的准备,学生对这类课程有结合就业实际需求的心理期许,在职業指导类课程中加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知识能满足学生的就业、创业实际需求,真正帮助学生应对解决职业发展中的保障问题,提示学生作为劳动者进入社会后,面临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实际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3.2 开发适应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的劳动保障法律制度的相关教材

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涉及的重要法规,如民法、刑法、税法等制度,随法律制度的新修订,教学中通过对已有教材的完善就能够及时适应;而诸如《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这些新出现的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的法律制度,应通过开发相关教材,适合中职财经专业学生学习基础,改变内容过于简单并且滞后的情况。

劳动保障法律制度在中等职业教育知识体系中的完善与加强,适应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社会需求,满足学生进入社会应对劳动风险的自身需求,具体实施需要教育管理者重视、教学参与者及时调整教学现状、社会媒体大力宣传等多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博.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探究[D].天津大学,201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 2017-10-28(001).

[3] 陈宇.社会转型时期劳动保障制度的新变化[J].法制博览, 2019,25 249+251.

[4] 甘波.浅谈社会保障对人力资源的影响[J].中国市场,2020,No.1036 09 128-129.

猜你喜欢

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社会保障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探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保险稽核现状及对策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沈阳市平台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保障刑事案件证人出庭对策研究
健全完善我国法律援助质量保障制度体系研究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分析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