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蜜蜂多王群探索(一)

2021-08-02姜全清符林杰

中国蜂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上颚工蜂蜂场

姜全清 符林杰│文

浙江平湖市华丰蜜蜂授粉专业合作社

多只蜂王在同群或同脾上产卵可以培养成超强大的蜂群。据文献记载,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就对3只以上蜂王同巢产卵进行研究,但成功的不多。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对蜜蜂多王群进行探索,在组建和利用过程中失败与成功均有,失败多于成功。成功或失败是“撞着法”,我们不知道失败和成功的原因。

1999年春天,平湖市农业局金水华老师前来调研养蜂,发现我们在做蜜蜂多王群试验,当年秋天我们一同做了1个有5只蜂王组成的蜜蜂多王群,并且成功越冬。紧接着,邀请浙江大学胡福良教授,郑火青博士参加研究,再后来,南非罗德斯大学兰德尔·赫本教授夫妇、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克里斯蒂安·皮尔克教授等专程来平湖合作研究蜜蜂多王群;瑞士蜜蜂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加尔曼教授和帝特曼·文森特博士也专程来平湖学术交流。

我们在养蜂生产实践中,把蜜蜂多王群作为蜂场生产的副群饲养,充分发挥多王群产卵快、产卵量大、产卵集中的优点,为蜂群繁殖、维持强群和获得蜂产品优质高产积累经验。现就蜜蜂多王群的探索过程介绍如下:

一、蜜蜂多王群探索之一:蜂王处理

养蜂人谁都知道,在蜂群里,蜂王有敌视异己的行为,它不能容忍蜂群内有其他蜂王存在,若两王相遇必然互相咬斗,直至剩下1只蜂王为止。

在平湖养蜂场里,每年4~5月份是蜂王培育季节,换下来很多老蜂王,怎样处理这些老蜂王?掐死丢掉是最方便的。而要让蜂王活着,多只蜂王共同生活在一起,并且在同一张巢脾上产卵,就是怎样利用换下来的老蜂王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最早,我们把蜂王一侧翅膀剪掉,让蜂王在打斗时,失去平衡,难以缠绕杀死对方,但实际效果很不理想。结果,蜂王的一侧翅膀是被剪掉了,蜂王照样厮杀,还能把对方杀死。

第二种想法和做法,我们发现,蜂王打斗到最后是用蜇针刺杀对方,用剪刀把蜂王蜇针剪掉,而结果是两王相遇,照样打,撕咬对方,翅膀撕碎,遍体鳞伤,弱势的被工蜂驱逐,赶出蜂群而饿死。

剪掉蜂王一侧翅膀行不通,剪掉蜂王蜇针也不行。后来在观察蜂王打斗时,发现蜂王先用上颚钳(咬)住对方,双翅维持平衡,再用蜇针刺入对方体内,排出毒液,将对方杀死。谁先把蜇针刺入对方体内,谁就能取得胜利。

为何不把蜂王上颚剪掉呢?把蜂王上颚剪掉有何不可:全部,一半,1/3。让蜂王打斗不起来。更进一步发现,把蜂王上颚全部剪掉会伤及喙和触角,很不安全,也没有必要。剪掉蜂王上颚的一半还是会伤及喙或触角,也不安全。最后发现,剪掉蜂王上颚的1/3,两个上颚咬合不牢,形不成合力,即解决蜂王打斗问题,又把风险降低到最低。

剪掉蜂王上颚1/3,是解决蜂王缠绕打斗最好的技术方法。

二、蜜蜂多王群探索之二:蜂群处理

在蜂场,如果蜂群中的蜂王跑到相邻的蜂群,相邻蜂群的工蜂会把闯进来的蜂王包围住,活活地把蜂王围死,工蜂若飞错了蜂群(箱),是进不去的,会被相邻蜂群守卫蜂驱赶出来。这种蜂王与工蜂、工蜂与工蜂的关系,称之为“群界”关系。工蜂是蜂群的主角,组织多王群工蜂日龄十分重要。

在组织多王群最初时期,是从原群中提出2框即将出房的蛹脾和1框蜜粉脾带蜂集中放在空蜂箱里,并抖入2~3框蜂,打开巢门,将蜂群移动到不同的角落,相距起码十几米,让外勤蜂返回原巢,留下幼蜂,随后才把剪掉上颚的蜂王放到一起,组成蜜蜂多王群。

不料,这样组成的多王群还会出现工蜂围王现象,蜂王会相继少去。2000年开始,金水华老师组织发动,在全市推广应用蜜蜂多王群,组建蜜蜂多王群的蜂场越来越多,多王群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蜂友们隔三差五相聚在一起,互通组建蜜蜂多王群信息,从失败中寻找教训,从成功处总结经验。

最后,蜂友们集思广益,达成共识,认为组建多王群的工蜂得从集中临出房幼蜂开始。通常幼龄工蜂防卫能力弱,对蜂王信息素的敏感性差,容易同时接受多只蜂王的信息素,即可打破“群界”关系。具体做法:从原群中提取即将出房的2~4张封盖子脾和1张蜜粉脾,以集中临出房的幼蜂成群,待箱内幼蜂达1kg以上(一般需要2~3天),即可把剪掉上颚的蜂王放到一起,组成蜜蜂多王群。

三、蜜蜂多王群探索之三:蜜蜂多王群的饲养管理与利用

方法一:最初我们在多王群内放5~6个脾,中间2张脾的蜂路相对来说要大一点,最中间的这张脾,每天定时调换,抽出卵脾,放入1张空脾,见图1所示。抽出来的是产满蜂卵的脾,把卵脾放到生产群继箱里孵化,待到第4天,这张脾就是1日龄的子脾,可用作生产蜂王浆移虫。

图1 平箱多王群(一)

此方法比较简单,容易掌握,两边蜂脾可以根据蜂场生产需要,抽取封盖子脾,补充给其他蜂群,维护生产强群。缺点是容易产生王台,稍不注意就出处女王,把多王群给毁掉。

方法二:由于第一种方法存在明显缺点,我们在生产中不断摸索,把蜂王产卵与工蜂孵化分隔开,即用框式隔王栅分隔为产卵区和孵化区两个部分。

具体做法是把分别为1日龄、2日龄、3日龄的3框卵脾和1日龄幼虫脾作为工蜂孵化区,用隔王栅分隔在靠蜂箱壁一侧,而另一侧用1张空脾作为多只蜂王产卵区。每天从孵化区抽出1张1日龄幼虫脾用于生产王浆移虫,将产卵区内的1日龄卵脾放入工蜂孵化区孵化,而与此同时,在产卵区投放入1张空脾,供多只蜂王产卵。

移虫后的1日龄子脾,再重新放到产卵区(脾)边上补产12小时卵,而后再抽出来,放入大群孵化。

第二种方法的特点是蜂群内没有大幼虫,没有封盖子,蜂群内工蜂只需护脾保温,工蜂哺育负担不重。蜂群内工蜂要根据蜜蜂多王群群势的需要,适时地从大群中抽出即将出房的封盖子脾补充给多王群,以保持一定的群势,满足护脾保温的需要,一般半个月补一次即可。此方法所提供的幼虫日龄十分一致,能够明显提高移虫的效率,如图2所示。

图2 平箱多王群(二)

养蜂生产是一门灵活多变的技术工作,学问很多,蜜蜂多王群的饲养管理和利用,需要结合蜂场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由于多王群能集中几只蜂王在同一巢脾上产卵,蜂场可从多王群中获得整齐一致的子脾,既可常年为生产群提供子脾补群,维持生产群采蜜、产浆、采粉能力,维持强群的有效手段。蜜蜂多王群不单为生产王浆提供日龄一致的幼虫脾,在生产雄蜂蛹,培育授粉蜂,狄氏瓦螨(Varroa destructor)生物诱杀等方面也很有潜力。平湖市农业局金水华老师和浙大胡福良教授、郑火青博士等创立的蜜蜂多王群的组建理论和饲养管理技术体系,其中就有我们探索蜜蜂多王群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上颚工蜂蜂场
青贮玉米切叶蚁上颚仿生粉碎刀片设计与试验
工蜂甲(上)
工蜂甲(下)
小保姆成长记
勤劳的工蜂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凶
吃冷饮当心“冰激凌头痛”
脱口而出战队谁家“变形”更高怪
陷阱颚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