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中药综合干预治疗学龄期特发性矮小症(ISS)的疗效

2021-08-02董俊玲王欣欣

中外医疗 2021年16期
关键词:增长量学龄期骨龄

董俊玲,王欣欣

日照市中医医院儿科,山东日照 276800

特发性矮小症(ISS)是指排除全身性、内分泌、营养或染色体异常等因素影响,个体身高较相应人群、性别与年龄的平均身高低2个标准差以上的症状。特发性矮小症是导致儿童期身材矮小的重要因素之一[1]。以往临床治疗ISS并无特效方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研发使得ISS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提升,但ISS的病因相对复杂,其不仅与生长激素有关,还与骨骼发育相关因素有关,包括营养、运动、睡眠、环境等,且加大剂量、延长治疗时间也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很多患儿家长无法接受,再加上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价格较高,很多患儿家庭无法承受此经济负担[2-4]。为此,临床亟待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便利的方法来治疗学龄期特发性矮小症。该文方便选取该院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38例学龄期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rhGH治疗与联合中药综合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方便选取医院收治的138例学龄期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9例患儿。纳入标准:均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身高平均值低2个标准差,出生时身长与体重处正常范围,身材比例、食物摄入均正常,但生长速度缓慢,骨龄稍有延迟,GH激发试验结果显示峰值超10μg/L。排除标准:染色体检查异常、患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心理疾病或严重情感障碍、依从性差等患儿。对照组中男38例,女31例;平均年龄(9.23±3.46)岁;平均身高(122.07±7.54)cm;平均体质量(23.14±3.78)kg;平均骨龄(8.26±1.76)岁。研究组中男39例,女30例;平均年龄(9.34±3.45)岁;平均身高(121.97±7.55)cm;平均体质量(23.42±3.76)kg;平均骨龄(8.31±1.75)岁。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以rhGH(国药准字:S20010032)治疗,每日睡前采取皮下注射方式用药,用量:0.12 U/(kg·d)。

研究组:以中药综合干预治疗,措施如下:①予中药免煎颗粒口服,组方:茯苓、山药、白术、太子参、沙参、玉竹、枸杞子、村仲、覆盆子、山茱萸、生地、桑枝、酸枣仁各10 g,陈皮、菟丝子各6 g,炙甘草3 g。1剂/d,100 mL开水分早晚两次冲服。每服用3 d停1 d。②饮食指导:依患儿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纠正患儿不良饮食习惯,保障患儿全面营养,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③成长体操:每晚睡前半小时辅助患儿做增高体操,包括空手跳、弹跳、伸拉等,15 min/d,患儿家属可依患儿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强度,以免产生运动伤害。④器械训练:利用生长板促进仪行器械训练,1次/周,15 min/次。⑤穴位按摩:行穴位按摩,15 min/d,包括百会、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肾俞、命门、涌泉等穴位,按摩至穴位有酸胀痛感为止。⑥睡眠指导:嘱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保障患儿充足睡眠,避免睡前看刺激性的电影或电视,玩刺激性的游戏。一般的,4~7岁患儿每日睡眠时间需要11 h,7~15岁需10 h。

两组患儿均治疗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患儿身高与体质量,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与体质量变化;计算患儿的身高增长量与年骨龄变化量。

统计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费用。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与体质量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身高与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上升,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身高与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与体质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与体质量对比(±s)

组别 身高(cm)治疗前 治疗后体质量(kg)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9)研究组(n=69)t值P值122.07±7.54 121.97±7.55 0.078>0.05 130.12±7.09 136.36±6.89 5.243<0.05 23.14±3.78 23.42±3.76 0.436>0.05 25.23±1.87 29.84±2.46 12.393<0.05

2.2 两组患儿的身高增长量与骨龄变化量比较

两组患儿的骨龄变化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身高增长量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身高增长量与骨龄变化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身高增长量与骨龄变化量比较(±s)

组别 身高增长量(cm) 骨龄变化量(岁)对照组(n=69)研究组(n=69)t值P值7.82±1.07 10.37±1.14 13.548<0.05 0.98±0.02 0.99±0.04 1.857>0.05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儿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于治疗期间发生局部皮肤轻度红肿6例,未经特殊处理自行消失,血清T4稍有下降1例,未见T3与TSH水平有明显变化,也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口服甲状腺素片后复查显示恢复正常水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14%;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5)

2.4 两组患儿治疗费用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平均治疗费用为(11 236.45±236.76)元,较对照组的(23 071.57±3 465.24)元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03,P<0.05)。

3 讨论

当前临床对于ISS尚无统一定义,一般是指排除慢性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骨骼疾病、染色体病等的影响的矮小症。部分学者还会将家族性矮身材、GH神经内分泌障碍与宫内生长迟缓所引发的矮身材也归于此范围内[5-7]。针对ISS的治疗,因临床尚未明确其病因,故也无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近些年来,临床治疗ISS主要采取生长激素治疗法,临床研究发现[8-9],经生长激素治疗,ISS患儿的身高能接近同龄正常儿童。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促进儿童生长的作用现已得到医学界的公认,但其对患儿最终身高的影响尚未确定,有研究显示rhGH对学龄期ISS患儿骨龄的改变较小,也就是说其对患儿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较小[10]。

ISS于中医学而言属“五迟”范畴,主因脾虚肾虚所致,肾乃先天之本,人之生长赖于肾精生髓,且肾主骨生髓,能促生长,肾精亏虚,肾气薄弱,骨髓生化不足,骨生长缓慢,身材自然矮小[11-12]。而脾乃后天之本,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皆赖脾之吸收运化,脾虚则化源低下、运化失常,五脏缺养,致生长发育缓慢。所以,ISS的治疗主在扶脾益肾[13]。该研究所使用的中药免煎颗粒所含茯苓、山药有利健脾;太子参、白术可补脾益气;陈皮能理气;沙参、玉竹可养胃;枸杞子、菟丝子、杜仲、覆盆子、山茱萸有益肝肾,能强筋健骨;生地能生津,且具清热凉血的功效,诸药合用,能起到良好的健脾养胃、补肾益肝的效果,从而促进患儿身高的增长。

该文选取该院收治的138例学龄期ISS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行rhGH治疗与中药综合干预治疗,并比较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身高与体质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身高与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此研究结果与李静[13]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表明中药综合干预治疗能有效促进患儿身高与体质量的增长。两组患儿的骨龄变化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儿身高变化量较对照组明显更大(P<0.05),此研究结果与杜晓林[14]等人的研究结果[治疗组6~12个月的身高增长量与骨龄变化量分别为(4.8±1.3)cm、(0.99±0.05)年;治疗组6~12个月的身高增长量与骨龄变化量分别为(3.6±1.2)cm、(0.98±0.03)岁]基本保持一致,表明中药综合干预治疗能有效促进患儿身高的增长。研究组患儿未发生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14%,可见联合中药综合干预治疗更加安全。研究组患儿的治疗费用为(11 236.45±236.76)元,较对照组的(23 071.57±3 465.24)元明显更低,此结果与刘静[5]的研究结果[中药及综合干预组学龄期平均治疗费用为(11 238.4±0.0)元;生长激素组学龄期平均治疗费用为(23 060.7±3 888.2)元]基本保持一致,表明中药综合干预治疗所需的费用更低,有利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针对学龄期ISS患儿,中药综合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佳,能有效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且不易产生不良反应,具较高安全性,治疗费用也较低,不会给患儿家庭带来较大经济负担,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增长量学龄期骨龄
评估身高需要定期测骨龄吗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骨龄预测身高靠谱吗
不同配比的基质对不同多肉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龄期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针对性护理措施
不同坡度和不同坡向对金花茶生长量的影响
骨龄测评软件在矮身材、性早熟儿童身高管理中的应用
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分析
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IMP-1、IL-10、hs-CRP及TH的变化
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学龄期和学龄前期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的疗效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