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庄煤业15106回风巷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1-08-02曹高生

2021年8期
关键词:煤柱区段裂隙

曹高生

(山西潞安温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长治 046307)

1 工程概况

山西潞安温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5106工作面位于回风下山东南,西面紧邻 15100工作面采空区,工作面开采15号煤层,煤层厚3.08~4.91 m,平均厚4.45 m,煤层顶板岩层为泥岩和细砂岩,底板岩层为含铝泥岩和泥岩。15106回风巷沿工作面走向呈南北布置, 巷道设计沿煤层底板掘进,见图1。为了优化采区巷道布置,提高采出率,15106 回风巷留小煤柱,为确定合理的煤柱宽度及沿空掘巷围岩支护方案,特进行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的研究。

图1 15106回风巷位置示意

2 煤柱合理宽度分析

2.1 合理煤柱留设原则

根据采区的巷道布置形式可知,在进行区段煤柱的宽度设计时,需要满足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沿空掘巷条件下,区段煤柱要保证有一定的承载性;②在本工作面采动扰动下,充分发挥锚杆支护和围岩自承的能力,围岩变形量在允许的范围内,区段煤柱具有较高的稳定性;③与采空区进行隔离,防风隔矸隔水;④区段煤柱在设计时,将塑性区分为靠近采空区侧的塑性区和巷道掘进时产生的塑性区,不考虑本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内部的塑性区拓展,只需保证本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即可[1-3]。

2.2 合理煤柱宽度模拟分析

由于矿井地质资料有限,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进行煤柱宽度分析时,会存在着较大的误差,现为有效确定合理的煤柱宽度,根据15106工作面的地质条件,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进行煤柱合理宽度的模拟分析。建立模型长200 m、宽 33.4 m。模型左右边界及底部固定,在顶部施加 6 MPa 大小的垂直应力,设置模型中,巷道平均埋深为 250 m,侧压系数取1.0[4], 断面设计尺寸为高 3.6 m、宽 4.7 m,模型中各岩层力学参数见表1。

表1 模型物理力学参数

为确保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数值模拟时先进行15100工作面的回采作业。15100工作面回采完毕后,分别设置3 m、5 m、8 m及15 m 四种煤柱宽度分别进行15106回风巷道的掘进作业,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别分析不同煤柱宽度下围岩垂直应力、煤柱裂隙分布和煤柱变形破坏情况,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1) 垂直应力:不同煤柱宽度下围岩垂直应力分布云图见图2。

图2 不同煤柱宽度下垂直应力分布云图

分析图2可知,煤柱内垂直应力随煤柱宽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煤柱宽度为3 m时,应力峰值为3.5 MPa(原岩应力6.25 MPa),此时煤柱整体处于塑性状态;煤柱宽度为5 m时,煤柱内应力峰值为12 MPa,此时煤柱具有一定承载能力,但煤柱整体呈塑性承载;当煤柱为8 m时,煤柱内应力呈单峰曲线,峰值应力约为20 MPa,高于原岩应力,其峰值出现在巷道6.2 m处;区段煤柱为15 m时,煤柱内应力呈单峰曲线峰值为25 MPa,其峰值出现在巷道6 m处。

2) 煤柱裂隙分布:不同煤柱宽度下煤柱裂隙分布形式见图3。

图3 不同煤柱宽度下掘巷期间煤柱内裂隙分布

分析图3可知,随着煤柱宽度不断增加,煤柱内裂隙闭合区范围越来越大。煤柱为3 m时,煤柱整体处于塑性破坏裂隙区,失去了承载能力;区段煤柱为5 m时,煤柱内裂隙开始出现不贯通区域(即裂隙闭合区),其范围大约为1 m;区段煤柱为8 m时,煤柱内裂隙闭合区长度约为2.9 m;区段煤柱为15 m时,煤柱内裂隙闭合区长度约为5.1 m。

3) 煤柱变形: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得出15106回风巷掘进过程得出不同煤柱宽度下煤柱破坏变形情况,具体结果见图4。

图4 不同煤柱宽度下掘巷期间煤柱破坏变形曲线

分析图4可知,随着煤柱宽度不断增加,煤柱变形量呈现一个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过程。区段煤柱为3 m时,煤柱整体破坏较为严重,临近巷道帮最大变形量超过600 mm,采空区侧煤柱最大变形量约为400 mm;区段煤柱为5 m时,临近巷道帮变形量约为190 mm,采空区侧煤柱变形量约为230 mm;区段煤柱为8 m时,临近巷道帮变形量约为200 mm,采空区侧煤柱变形量约为500 mm;区段煤柱为15 m时,临近巷道帮变形量约为260 mm,采空区侧煤柱变形量约为580 mm。

2.3 煤柱宽度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当煤柱宽度为3 m时,煤柱整体发生塑性破坏整体变形较大失去其承载能力,在煤柱宽度从8 m增加到15 m的过程中,煤柱内的垂直应力呈现单峰曲线,应力峰值远大于原岩应力,其峰值出现位置向15106回风巷方向移近,此时煤柱整体破坏变形较大。当煤柱宽度为5 m时,煤柱内应力值高于原岩应力,煤柱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煤柱内开始出现裂隙闭合区,煤柱较为完整,破坏变形相对较小。通过模拟回采期间不同超前距离条件下5 m煤柱的承载特性,验证了5 m煤柱的合理性。考虑到回采过程中受超前支承压力影响,煤体内裂隙闭合区长度的问题,同时巷道掘进过程中的施工问题,为增大掘进及回采过程中巷道的安全系数[5-6],最终确定护巷煤柱宽度为6 m。

3 围岩控制技术

3.1 支护方案

根据15106回风巷的地质条件,结合6 m煤柱下的变形特征,设计巷道采用锚网索支护方案,具体支护参数如下:

1) 顶板支护:顶锚杆使用 MSGLW-335 22/2400 螺纹高强锚杆,间排距为850 mm×1 000 mm,顶部锚杆垂直于巷道顶板(其中顶角锚杆外偏 15°)打设;锚杆预紧扭矩为300 N·m;顶锚索使用D18.9 mm×6 300 mm 的矿用锚索,锚索沿巷道顶板呈 2-1-2 布置。1 根锚索时,在巷道中部打设;2 根锚索时,沿巷道顶板中心线平均布置,间距为1 700 mm,排距为1 000 mm,锚索预紧力为150 kN,采用10号镀锌经纬网护顶,4 700 mm×1 100 mm(长×宽),用 16号铅丝联接,双丝双扣,搭接长度不低于100 mm。

2) 两帮支护:采用 MSGLW-33522/2000 螺纹高强锚杆,间排距为800 mm×1 000 mm,帮部锚杆垂直于帮部墙体(其中帮角锚杆外偏 15°)打设;采用高强度拱形托盘,尺寸为150 mm×150 mm×10 mm,采用10号镀锌经纬网护顶,3 600 mm×1 100 mm(长×宽),用16号铅丝联接,双丝双扣,搭接长度不低于100 mm,锚杆间采用钢筋托梁联结,托梁采用D14 mm的圆钢焊接而成,规格为:D14-3400×80-5-800 mm。

15106 回风巷锚杆支护断面见图5。

图5 15106回风巷支护布置示意(mm)

3.2 效果分析

15106运输巷在沿空掘巷期间,在滞后掘进迎头10 m的位置处布置巷道表面位移监测点,每2 d测量1次,持续观测60 d,根据监测结果可绘制出围岩变形量曲线见图6。

分析图6可知,掘巷期间围岩变形量主要集中在巷道掘出后0~20 d范围内,巷道掘出30 d后,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基本达到稳定状态,顶底板及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91 mm和150 mm。

4 结 语

根据15106回风巷地质条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得出合理煤柱宽度为6 m,结合6 m煤柱下煤柱变形特征,具体设计沿空掘巷期间围岩支护方案,根据掘巷期间围岩变形数据可知,沿空掘巷期间围岩变形量小,保障了围岩的稳定。

猜你喜欢

煤柱区段裂隙
充填作用下顶板底部单裂隙扩展研究①
基于中性区特征的沿空掘巷煤柱宽度分析与实践
一种改进的列车进路接近锁闭区段延长方法
高速铁路设施管理单元区段动态划分方法
上保护层开采遗留区段煤柱现存状态研究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胶结充填采场顶板承载特性及煤柱稳定性分析
潘庄煤层气区块3号煤多尺度裂隙特征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望云煤矿15号煤层回采巷道煤柱宽度分析与围岩控制技术